关灯
护眼
字体:

景帝纪事(113)+番外

所有的衣物针脚密密麻麻做工考究,显然是费了缝制者无数的苦心,料子却是平常百姓惯用的粗布。绫罗绸缎虽好,却是富贵闲人无所事事的时候穿用才合适,经不起一点粗活,随便碰一下就会拉开一道口子,只怕穿不了几天就不得用。这平常百姓家的粗布却不同,就算怎么折腾,也能穿上好一阵子。

只是柳氏想到儿子自打生下来,就没有受过这等委屈,心中又是好一阵难过。不过她怕自己此时难过,让儿子更加伤心,只能仰头望了望外面的天空,强忍住了眼中的湿意。她理好了情绪,才转过头来,见儿子头发似乎有些散乱,便让他坐下来,掏出梳子为他梳发整理,又细细叮嘱他以后该如何照顾自己。

等这边束好头发,那两个差役示意时间差不多了,他们这就要启程。卫衍又在父母面前好好磕了几个响头,才依依不舍地与父母告别。

“慧娘,别难过了,不碍事的。这一路上我都打点好了,就算到了幽州,也会有人照顾衍儿的,你就放心好了。”卫老侯爷见柳氏望着儿子的背影伤心不已,拿话安慰她。

卫老侯爷本来就已告老在家,而且皇帝念他劳苦功高,并没有被削爵,不过卫家的其他人都因此事所累,被贬官的贬官,削爵的削爵,更有好几位子辈上书自请离京,皇帝都一一准许了。

经过此事,卫家在朝中的势力大受打击,大概此后许多年会一蹶不振。不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卫家经营数代,各种关系盘根错节,也不是能被轻易摧毁的,虽然此次无法替卫衍脱罪,但打点上下的能力还是有的。

“我就怕他照顾不好自己。”柳氏边说边用锦帕抹去了眼角的泪滴。

“不会有事的,他早就不是孩子了,会照顾好自己的。”卫老侯爷无奈地劝道。他对柳氏是这么说,其实他的心里面,对这个早就成年多年的小儿子,能不能照顾好自己,同样一点都没有底。

他们二人站在路边自家马车旁边,望着儿子越来越远的背影说着话,却有一辆牛车慢悠悠地过来,让他们的马车让路,等到自家的车夫把马车赶到了远处,那赶牛车的汉子,推起帽檐说了声“多谢”,也往那个方向去了。

“那位是……”柳氏在那人推起帽檐的瞬间,瞧见了他的脸,脱口而出的瞬间,她又想到了什么,急忙掐住了话头,转过头去用眼神向丈夫求证。

卫老侯爷暗中握紧了她的手掌,示意她不要多话。在刚才交错的瞬间,他也认出牛车上的那人,就是这些年来一直跟随在卫衍身边的赵侍卫。震惊之余他很快就想明白了,原来皇帝同样放心不下,派出人来一路跟着北上了。这样的话,他们应该能够稍微安心一点吧。

卫衍与父母分别后,就沉浸在离别的伤感中,麻木地跟着前面的差役不停往前走。

很快到了中午,正好路边有一个歇脚卖吃食的地方,他们就停下来吃了午饭。午饭不算粗陋,三个人都一样,五个肉包子,外加一碗清汤。大概他家老爷子打点过了,这两个差役对他很客气。卫衍走得饿了,也不挑不拣,没几口就吃完了,还感觉有点意犹未尽。

吃过午饭,灌满水囊,休息了一会儿,一行三人继续上路了。

卫衍刚开始沉浸在离别的伤感中,没有注意到,后来吃过午饭伤感过去,重新开始走路,他才发觉这么走路,脚底心开始痛。领路的差役健步如飞,后面的差役也紧紧跟着,呼吸都没乱一下,显然对这样的赶路速度一点都不觉得吃力,卫衍自然没好意思说让他们走慢点,只能让自己尽量忘了脚底心的疼痛,跟上他们的速度赶路。

然后走啊走,走啊走,一直走到天黑,才赶到一个驿站吃饭过夜。等洗脚的时候,卫衍才发现脚后跟和小脚趾旁都起了水泡。

“刚开始走这么多路都这样,等多走几天,习惯了就没事了。侯爷再忍几天,等我们出了京畿地区就不用这么辛苦赶路了。”行路的时候总爱跟在卫衍后面,稍微胖点的那位差役,帮他打水过来,见他将脚浸入水里,就在那里呲牙,帮他用针挑了水泡,又拿出个小瓶子,给他抹了点药。

等到一切收拾好了,外面落了锁,人走远后,卫衍才钻进被窝。

其实不上锁,他也不会逃的,如果他逃了,皇帝也许不会把他怎么样,但是太后肯定不会放过他的家人,他怎么敢逃?

驿站的被子是粗布的,不柔软,不过还算暖和。他埋首在被窝里,手掌默默地攥住贴身挂在心口的那方暖玉,那是临行的时候,皇帝特地从身上解下来,挂在他头颈里的。

刚才那个胖差役给他上药的时候,掏出来的那个青瓷小瓶,明显也是宫中的制式。

“陛下。”他在心中默念了一声,不知道到了如今这个地步,他到底该怪皇帝,还是要感激他。不过他并没有想出个所以然,因为整整走了一天,他很快就被疲累征服,去见周公了。

“咱们是刑部的差役,不是他卫家的小厮,虽然收了他家的银子,一路上对他照顾些就好了,你干嘛这么用心伺候他?”那胖差役端了脚盆出去,倒了洗脚水,回到了房间里,就听到瘦差役在那抱怨他。

“卫侯爷不是坏人,他肯定是因为那个孙状元的案子,得罪了奸人才落得这个下场,咱们能照顾一点,就多照顾一点吧。”这是胖差役对卫衍被流案的理解,“他以前被人照顾惯了,现在一下子什么都要自己做,哪能一下子就学会,总要给他点时间适应。再说要是真没照顾好,卫家不会把我们怎么样,那位爷会放过咱们?”

听了胖差役最后那句话,瘦差役不作声了。这趟差事他们收获很丰厚,卫老侯爷打赏了他们每人二百两,让他们一路照顾卫衍。其实在这之前,早就有人打赏过他们了,不过那位爷是一手银子一手刀子,他的确不敢得罪,就对胖差役近乎小厮的服侍行为,当作没看见了。

第二天继续赶路,卫衍的脚还是痛。

第三天继续赶路,卫衍的脚依然痛。

第很多天过去,等到卫衍的脚上起水泡的地方长了老茧,他终于不痛了。那个时候,他们已经出了京畿地区。一旦出了天子脚下,不用再担心会碰到啥啥御史官员之类的,那两个差役也就放松下来,不急着赶路了,两个人都走到了后面闲扯,让卫衍在前面带路,并且经常要他慢些走。

如果不能按时到达流放地,虽然可以用路上种种理由来做解释,也可能会有些麻烦。

卫衍很好心地为他们着想,却被他们笑话了一顿,一气之下就开始走走停停起来。

卫衍以前出门,不是骑马就是坐车,身边又跟了许多人,就算他对路边的东西感兴趣,也很快会被人劝走。前阵子他走路走得脚痛,又忙着赶路,自然不能东张西望,东看西问。现在他习惯了走路,又兼行路速度明显减慢,他就开始有心情对种种东西好奇起来了。

那两个差役对这些东西知道的,通常会对他解释。如果不知道,卫衍也可以问路边的行人,或者地里的老农,如此这般,他们经常走走停停,若不是路上经常路过些牛车马车,顺路带他们一程,以他们这个磨蹭的速度,也不知道哪天才能走出冀州。

第七十六章 遇险

四个月之后, 他们终于到达了流放地。

从京城到流放地的路程, 就算队伍中有着老弱妇孺, 三个月足矣。他们三人都是青壮年, 却走了足足四个月的时间, 是有很多原因的。

一路上东张西望走走停停也就不去说了,耽搁的那些路程, 好歹有那路过的牛车马车帮他们赶上去, 最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是后来带路的人变成了卫衍。

让一个不熟悉道路的人带路, 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在冀州时还好, 官道通达,卫衍还不至于弄错方向。后来进了幽州,经过的地方多是荒山峻岭,走岔路就变成了经常的事, 有一次他们甚至在山里兜了好几天, 到最后连那两个差役也晕头转向, 不辨东西。若不是后来冒出个打猎的山民帮他们带路, 他们转得都快生出落草为寇落地生根的念头了。

上一篇:我家夫郎很全能 下一篇:九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