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景帝纪事(106)+番外

此时,自然如往常一般,由着皇帝胡闹了一阵,直到皇帝满意才罢手。

“卫衍,你不信朕吗?朕这么多年的苦心,你真的不能明白?朕绝对不是对你放心不下,才会让赵石待在你身边的。不对,朕是对你放心不下,但决不是那个放心不下,你能明白的是不是?”

卫衍正在昏昏欲睡的时候,听到头顶传来皇帝的声音,永远都是从容万分的皇帝,此时的声音中充满了不甘和无奈。

“臣明白的。”皇帝的话虽然很混乱,但是卫衍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意思。这么多年在皇帝身边,虽然好像很多时候,他已经把皇帝所有的宠爱都视作了理所当然,但是他还是能够明白皇帝操心这个操心那个,对他啰里啰嗦诸事管头管脚后面的种种苦心的,“这事和赵侍卫无关,陛下想到哪里去了?”

虽然赵侍卫是皇帝的人,虽然赵侍卫每次一板一眼起来,都让他很头痛,虽然赵侍卫从来不啰嗦,但是若被他盯着,卫衍那些这个少喝一点,那个少吃一点的小动作,再也不敢多做,虽然赵侍卫每次为他做事前,都要说“属下只是奉皇命行事”,但是赵侍卫对他的一片赤诚之心,却是勿庸置疑的。

这一点,卫衍从不怀疑。况且,他是绝不会做让皇帝那个放心不下的事的,就算皇帝真的放心不下,要着人看着他,他也不在意的。

“既然不是赵石的事,你现在这个样子,又是为了什么事?”景帝更加不解了。

“这个……那个……”卫衍张口结舌起来,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景帝拉过他的脑袋,亲了又亲,哄他:“乖,和朕说说,到底是为了什么事?”

“这个……臣听说封爵以后……那个……一般都会开府的……”卫衍被皇帝亲得有些昏头昏脑,明明知道这些话不该说,还是说了出来。

“这个啊……那个……”这次,轮到景帝结巴起来了。

诚如卫衍所言,封爵开府是惯例,其他人封爵以后,若没有自己的府第,景帝都赐宅了,唯独在卫衍这里故意没提。因为卫衍开府以后,永宁侯府没有女主人岂不是很奇怪,景帝很怕赐宅开府以后,卫家会重提卫衍的婚事,索性就直接压下了这事。

这样的缘由,自然不能对卫衍明言,这个话题顿时让景帝有些汗颜起来。

景帝还在思忖着,到底要用连年征战国库空虚无宅可赏这样的理由,还是要用别的理由搪塞过去,却听到卫衍又说道:

“臣这么说,并不是在向陛下讨赏赐,只是觉得有些奇怪而已。”

很明显,卫衍对刚才说了那些话在后悔不已。

“朕知道。其实朕圣旨里面没提,是因为朕觉得现成的宅子都不够好,打算新起一座宅子给你做府第,最近有些事多,忘了和你提起。”受卫衍的话启发,景帝终于想好该怎么对付这个问题了。

既然不可能永远没有永宁侯府,那么就新建一座侯府好了。一座新宅子,从选址到建造再到里面的布置,没有几年功夫是完不成的,这样的话,卫家那里能交代过去,卫衍也能安下心来,其他觉得奇怪的人,也不会再觉得奇怪,可谓是一举数得。

“陛下不需要这么做,臣家里可以自置宅子。”卫衍没有想到,皇帝竟然是存着这样的心思,顿时觉得他们先前那样揣测皇帝的用意,非常对不住他,同时心里也有些感动。

“胡说,你的府第怎么能马虎!等过两日朕闲下来了,朕就和你一起来选址。”此时,景帝见卫衍神情中有了感激之意,对自己灵机一动想出来的这个主意,更是感到非常满意。

第七十章 冤案

景帝那夜随口道来要为卫衍新建一座永宁侯府, 实际上不能算是哄骗他的谎话, 第二日内务府就接到了筹建新侯府的旨意。

不过, 因为景帝的吹毛求疵, 导致这件事情的进展非常缓慢, 整整三个月的时间过去,单单是选址还没能定下来, 其他的事就更不用提了。

卫衍一开始对这事很有兴致, 认真地和皇帝讨论他的新府邸到底要座落在哪里为好,还在皇帝的撺掇下于公事闲暇之余, 陪皇帝一起溜出宫去实地考察, 不过接下来在被皇帝因这个理由否决,那个理由推翻多次后,他的热情迅速减退,过了三个月, 他基本上什么意见都没了, 只求皇帝能早早做出决定, 至少先把地方定下来, 好歹能让他看见一丝动土开工的可能。

整个春天,君臣二人就在有关新侯府的种种设想中渡过,日子于他们二人, 始终是优哉游哉着缓缓过去。

天熙七年的春末对很多人来说是灾难的开始。

春末,朝廷收到消息, 说荆州有幽王余孽作乱。

这场动乱其实波及的范围并不广, 因发现得早, 动乱爆发地官府反应迅速,很快就调军镇压了下来。但是这场动乱的后果却影响深远,在随后的几年,陆续有朝臣被牵连,最后砍下的脑袋,或许并不比“逆王案”风波初始少多少。

此事首当其冲的就是荆州知州。幽王余孽在荆州隐藏了数年,招兵买马,收拢人心,犯上作乱,荆州知州事前没有察觉一丝异样,事后又没能将逆贼一网打尽收拾干净,怎么样都逃脱不了被朝廷治个玩忽职守之罪。而知州以下的官员,也因种种原因,很快就被牵连进来。

虽然这桩案子闹得动静挺大的,但是与卫衍,与卫家并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卫衍的日子还是如往常那般,琐碎而平淡地一日日过下去。

那年入秋以后,卫衍又一次被皇帝赶到了西山行宫静养。

卫衍现在领的已经不是闲职,若是像以前那般动辄消失个数月,他下面的那些人怕是会乱套,所以他坚决不同意皇帝的做法。他好说歹说之下,皇帝最后终于让步,让他去住上十天半月意思意思就算数。

卫衍是在西山行宫见到方明生的。

方明生并不是什么大人物,他只是荆州合丰府垅安县的一名清贫书生。一介布衣,想要进入皇家禁地,接近堂堂永宁侯并不是易事,但是有卫家子侄相陪的时候,这事就变得容易了。

在见过方明生的那一夜,卫衍彻夜没有合眼。第二日,他就回到了京城。

“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景帝见到他时有些讶意,按他们原先说定的,卫衍至少还要在西山行宫住上十来日,才会回来,他有些不明白,卫衍为何突然回京了,“难道说想朕了?”

皇帝这么说的时候,声音里面有着淡淡的调笑味道。

“臣收到一份万民请愿书,呈来给陛下过目。”卫衍却没有笑,只是恭敬地呈上了一份锦帛。

景帝对着跪在下面,将手上的锦帛高举过头的人,无奈地摇头叹息。这么多年过去,卫衍始终不解风情,也不懂他的心意,实在是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他只能起身走到卫衍跟前,将他手里的锦帛接了过来,顺手将他扶了起来。

“拿来给朕吧。你回来了也好,内务府刚送来了新府邸的图样,快过来和朕一起参详参详。”很快,两人的话题被景帝诱导着开始围绕着新府邸打转。

第二日,卫衍下差回宫后,问起那份万民书的事,景帝回答他“在看”。

第三日,卫衍又问起,景帝回答他“还在看”。

……

第不知道多少日过去,卫衍再问,景帝终于回答他“看过了”,然后再也没有下文,转而又用别的话题扯开去。

“陛下。”卫衍没有想到,什么都不做,就是皇帝看完那份万民书后的决定,他在皇帝面前长跪不起,“臣恳请陛下,下旨彻查此事。”

“卫衍,此事与你,与你卫家并无多大干系,你将它呈到朕面前,就是尽力了,何必要追着这事不放。”那份万民请愿书上的案子,由荆州上报刑部审核,大理寺复核,最后呈到景帝案前御批裁决,早已成定局。

上一篇:我家夫郎很全能 下一篇:九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