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爱的告别没有仪式(4)

作者: 爱如烟火 阅读记录

“我叫李晓宁,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跑步,每天都坚持跑! 我也喜欢画画,梦想是当一名画家,很高兴认识您,老师。”

“我的名字叫邓小飞,今年16岁,我会武术,喜欢踢足球,希望跟大家做好朋友。”

“我……我叫王海洋,我喜欢语文,但是我的语文成绩一般。所以,老师,我想当语文课代表,努力提高自己,和大家一起进步。可以吗?”

一个戴眼镜的女生站起来,圆圆的脸,扎着小辫,很诚恳的说。

我很欣赏她的坦诚和勇气,点点头,告诉她:“当然可以!”

“老师,我是宁晓丽,我也很喜欢文学……”这个说话的女孩站起来,目光与我碰撞的瞬间,我愣住了,听不清她后面的话。

那双眼睛,水灵又略带哀愁,如同在悄声诉说。

“好像啊……是你吗?一样的脸蛋,一样的鼻子、一样的眼睛,一样的小兔牙,你为何现在才出现?”

☆、兄妹

见过很多双眼睛,可是这双眼睛不同。

她可以引以为傲,他为之着迷怜惜。

多年来,数不清的学生,曾经请教于他。

唯独这个宁晓丽不同,从初次见面的震撼开始,以至后来的点点滴滴。

这个孩子时而热情奔放,时而泪水涟涟。

没有任何学生,如她般喜欢文学,也没有第二个女生,热衷于与他交流。

每当测试完,她都会拿着试卷找池佳栋帮助分析。

她好学上进令他倍感欣慰。

当她听懂了讲解,会心一笑的时候,池佳栋总是不失时机的给予赞赏:“加把劲,学的真不错!”、“有进步,不要泄气啊!”、“我这一科,你一直都是前几名,其他科目也要提高哦!”

每当考的好,她也要到他这里小小的显摆一下;当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她有些泄气,他也会莫名的难过,安慰她,帮助她重拾信心。

这个孩子,好学而懂事。

她总是力所能及的帮助池佳栋做一些事情。主动打扫语文办公室的卫生;默默的帮助他把办公桌上散开的书籍和作业本收拾整齐。

池佳栋有个习惯,写完东西的时候,总是忘记盖上笔帽。

而现在,每当他来到办公室,便会发现写字的笔已经盖上了笔帽、规规矩矩的摆在桌子正中。

他淡淡的一笑,他知道是那个小精灵在作怪!

“如果,我有这样的一个女儿,哪怕是妹妹,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池佳栋偶尔会想。

他们之间的话题很多,这个可爱的女生似乎总是有什么心事想对他讲,也有问不完的问题。

有一天,她拿了一张纸放在池佳栋面前,大胆的向他要企鹅号。

他看了看她那真诚而期盼的面容,轻轻的写下了一串数字。

“谢谢!”她紧紧的攥在手里,俏皮的转身,风一样的走了。

“真是个淘气的小鬼……”

这世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真正的朋友却没有几个,知己更是可遇不可得。

或许,越是热闹的地方,就越容易孤单;安静的生活过久了,反而习以为常。

她的出现,像是石子滑过后的湖面,在池佳栋的心里荡起圈圈涟漪。

不管面对面,或者是通过网络,他们会谈很多很多。

大多的时候,他是一个安静的听众,偶尔给她出出主意,也会常常因为一些事担心她。

这样的交流,已经令他满足,如一缕阳光拨开乌云,池佳栋对生活燃起了希望。

应该感谢她,没有她,他只剩下空虚的灵魂。

他们志趣相投、无话不谈,她和他成为了忘年的知己。

他们互相欣赏,以兄妹相称。她是他这世上最亲的妹妹,他是她这世上最好的哥哥。

这个妹妹酷似翁美玲,池佳栋也会亲昵的称呼他“蓉儿”,她嗔怪他给自己改名字,却也不反对他这样的称呼。

其实,他魂牵梦萦,幻想能如郭靖一样为蓉儿奋不顾身,始终不渝的守护她。

……

有一次,在网络上宁晓丽告诉他:“哥哥,我把家里的啤酒喝光了,不好喝,很苦,头也晕。”

池佳栋很生气:“蓉儿!以后不许再喝酒!你是女孩子,要爱惜自己,这次是在自己的家里,可以原谅你。赶快去睡觉,以后不要再这样了!”

那天,他心里莫名的恐慌,蓉儿甜甜的笑容背后,一定有什么烦恼。

有的时候,池佳栋会在空间写写日志,这是他抒怀的一种方式。

不曾想,他的一些文章,晓丽看了后,竟然难过起来。

那年清明节刚过,池佳栋在空间里写道——

今日是清明节,我起了个早,想起有诗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小时候家乡的每个清明节似乎都是下雨的,那种像雾非雾的雨。只是这些年,身在他处,上坟也无处上,所以“断魂”是没有了,可是“失魂”却是有的。

以前忙于打拼,极少把身边的人记挂心上。

现在常常怀念从前。老家的那些人难得一见了;还有那群小时候的玩伴,最要好的同窗,无消息的无消息,有消息的也难得一见。

工作这些年,身边的人来来回回,旧的面孔离去,新的面孔到来。

平日一些要好的朋友,一朝离散便少有音信。再往后,还有几人要离开,也难想象。

要是天底下只越聚越多,只加不减该有多好。

可是,离去的始终要离去。

表哥表姐,表弟表妹,同窗好友,患难之交,大多已经成家生子、各自立业,各奔前程。

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

古人为送亲朋好友,在出城路上常搭建亭或棚希望再送一程,希望再和亲友多待一会儿,但是无论长棚建多长,还是要分别的。

《红楼梦》几处提到这话。

宝玉房里的有个丫鬟红玉,红玉和另一个小丫头佳蕙私底下说话时说到的:“也不犯着气她们。俗语说的‘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呢?”

佳蕙倒还是看得开的,宝玉则是个想不开的。

第一百回里,宝玉本想念黛玉,因此及彼,又想跟黛玉的人已经云散,更加纳闷。闷到无可如何,忽又想起黛玉死的这样清楚,必是离凡返仙去了。反又欢喜。忽然听见袭人和宝钗那里讲究探春出嫁之事,宝玉听了,啊呀的一声哭倒在炕上。吓得宝钗袭人都来扶起,说:“怎么了?”

宝玉早哭的说不出来。定了一回子神,说道:“这日子过不得了!我姊妹们都一个一个的散了。林妹妹是成了仙去了。大姐姐呢,已经死了。这也罢了,没天天在一块。二姐姐呢,碰着一个混帐不堪的东西。三妹妹又要远嫁,总不得见了。史妹妹又不知道要到那里去。薛妹妹是有了人家的。这些姐姐妹妹难道一个都不留在家里,单留我做什么!”

……

晓丽,看过这篇日志后,竟留下如此一段话:“哥哥,恐怕我也会有这么一天,不过我可能发不出你这么有见解的感慨……其实万事都有如此……”

池佳栋心里莫名的凄凉,隐隐约约,他感觉到,晓丽一定遭受过什么,或者正在经历着什么。

“蓉儿,你怎么了?为什么有这样的感慨!小小的年纪,到底是什么事?”

☆、那些日子

每个人的心里,在某个时刻,总会回忆过往的一些片段。

过了许多年,这些片段还是那么清晰,那一定是当时感动了,或心痛了。

春夏秋冬交替,留下了多少往事,诉说着苦与甜。

有时候,真正令人欲哭无泪的,不是记不起什么,而是有些事总也忘不掉。

炎炎夏日,碧空万里,一丝浮云都没有。

这样的天气,每次上完课,池佳栋的脸上、鼻尖就会因炎热沁出颗颗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