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之皇太子宠妃(174)

作者: 湘湘兮 阅读记录

当然,康熙帝对胤礽这个自己一手教导的太子还是很信任的。相比起太子的自导自演,康熙帝更倾向于后者。不单因为太子是自己最喜爱的儿子,也因为太子多年来行事为人让康熙帝多有好感,天然便觉得信任。就算帝王偶有疑心病发作,对胤礽观感一时复杂,但待冷静思量之后,还是会自然而然选择信任。何况这么多年来,太子可从未令他失望过。

再者,以康熙帝对太子的能力了解,就算胤礽有心想推动册立太孙,也不像是会使出这样低端不聪明的手段。

也是基于以上种种,有关太孙一事,康熙帝才会如此心平气和召太子前来谈话,否则直接压下不予理睬,或是严语斥责,那才是对太子的不信任,存了不满。

胤礽也知晓这个道理,心中对康熙帝很是感念。

帝王与储君关系历来便十分复杂,能有现下这般君臣和睦,父慈子孝,除了自己安分克己不越线,并努力维护彼此间关系之外,与康熙帝对他的真心疼爱也有莫大关系。否则,任他如何乖顺,帝王也能任凭自己喜好心意随性而为。更何况,中间还有那么多虎视眈眈,上蹿下跳挑拨离间之辈,能有如今境况更是非常难得。

胤礽看向康熙帝,神色真诚而坦然,“儿子之前所说俱是肺腑之言,无有虚假。弘昭年岁确实还小,这个年纪正该是好好学习,累积自身学识才能的阶段,何况弘昭还有幸得蒙汗阿玛亲自教养,这是他莫大的福气,更该珍惜才是。

至于太孙之位,历朝历代本就不多见,可见并非必要之事。既非必要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康熙帝目光定定直视胤礽,好一会儿才忽然笑骂道,“你倒是敢说,朕竟不知朕的太子如此叛逆不羁,太孙之位多此一举,全天下只怕也只有你一个会这样说。”话虽如此,可心里对于太子的态度却是十分喜欢,大气通透。

见康熙帝眉目舒展,神色还算闲适,胤礽也笑开,“儿子也是有感而发。”顿了顿,又语带抱怨,剑眉微蹙的别有所指,“也不知道这些人如何想的,有那闲工夫不想着为君分忧,为民解难,偏乱动歪脑筋,整天瞎琢磨瞎掺和的不务正业,真是不知所谓!”

也不怪他不光明不磊落背后给人上眼药,这些人既然敢将手伸向他儿子,那就也别怕他将这笔账记下,事后慢慢讨回。

听着胤礽打小报告似的抱怨,康熙帝面上神色不动,心里却是颇为受用,就吃这一套。觉得这样相处分外真实,是儿子与他亲近不见外,把他当作父亲更多过于皇帝的表现。

而且,胤礽也不是信口开河,胡乱冤枉了人。这些人可不就是瞎掺和么。就算心知请立太孙一事极大可能是胤褆一方针对太子搞出来的阴谋,可康熙帝天然认为自己儿子都是好的,若是学坏了或是做错了事,也一定是旁人撺掇教唆的。对于那些不安好心的破坏分子,康熙帝心里自然没什么好感,说一句不喜都是轻的。

而被帝王迁怒不喜,可从来不是件好事,只能说一句自求多福吧!

胤礽陪着康熙帝在书房里又待了半个时辰才告退出来。胤礽神色镇定往索额图居所行去,心里已经飞快划过各种思量。胤褆等人有备而来,连康熙帝的耳目都瞒了过去,胤礽可不信此事就此结束了。

请立太孙一事不光在江南闹得沸沸扬扬,消息也很快便传至京城,惊起一片哗然。因着康熙帝南巡而沉寂下来的京城,莫名多了几分躁动和暗流。各种小道消息也随之喧嚣尘上,议论纷纷。

事关东宫,石悦瑟自然也听闻了消息,心下顿时一阵恼恨,这怕是又有刁民想害她们一家!

不管历史上的太子胤礽如何,总之她所认识的这个太子,英明睿智,深谋远虑,便是智商被降低一等也使不出这样蠢笨昏招。

心里这样想着,却不妨碍她第一时间布置应对,谨慎以待。

先是让秀云将东宫所有人聚集起来,该训。诫的训。诫,该敲打的敲打,禁止宫人自作主张,私下嚼舌根乱传消息。太子妃气势威仪,震慑效果立竿见影。本就井然有序、各司其职的毓庆宫更是肃然一清,人人自律,安分守己。

东宫这一亩三分地,石悦瑟经营多年已如铁桶一般,她有自信掌控于鼓掌,目前最紧要还是外界局势变化。可别太子不在京城,老巢却被人捅了。

想罢,又召来曾太监,安排人随时监控外界舆论。就算压制消灭不了流言,也可以将这塘水搅浑。只有一两个消息很容易便让人相信,可十个、几十个呢?

须知有句话叫做物极必反!

真真假假,似是而非,势必会让人眼花缭乱,辨不清真假,更多只会认为是有人在造谣,并不可信。

还别说,石悦瑟这一番乱拳打出去,搅屎棍的效果还真是不赖,便是幕后黑手和有心人对此也是含恨不已。

太子妃这一手,不说多么高明,却是足够实用,再加上詹事府官员们也不是吃素的,不但应对巧妙,也严格约束下属,很快便稳住了局势。

眼见事情的发展经过结果,便是八阿哥也不由感慨,“果然不愧是汗阿玛千挑万选出来的太子妃。”不仅后宅手段了得,将东宫把持得牢牢的,便是大局上也拎得很清楚,有眼光有手段,堪当太子之贤内助也。

作为明面上的大阿哥一党,八阿哥对于大阿哥和明珠的计划,就算事先不知晓内情,现在也反应了过来。他们不光在江南发难,便是在京城也有配合,所有安排都意在捧杀!最好能趁着太子不在京城,群龙无首之际,将太子一系都捧得高高的,再撺掇几个蠢蛋得意洋洋忘乎所以,只等康熙帝南巡归来再碍帝王的眼,刺激帝王的敏感神经。

只可惜,计划是好的,但别人也不是蠢笨之辈,他那位好大哥恐怕又要失望了。

闻言,最近才与八阿哥混熟的隆科多,心里却是不太以为然,转而问道,“八阿哥为何不助之一臂之力呢?那样太子一系也不能如此轻易便占据上风。”

“助或不助,最终结果其实都相差不大,我们又何必白费力气呢?”八阿哥摇了摇头。

而且,他为什么要掺和进去?他心里恨不能尽早脱离大阿哥这艘破船,哪里会去趟这趟浑水,凭白得罪太子。再者,此事大阿哥事前本就未曾知会与他知晓,他只作不知便好。

隆科多的心思八阿哥多少都知道一点,说他心里没点欲。动那是假的。可再是心动,也得看清实际,得有自知之明。在太子储君之位无比稳固的当下,和大阿哥一样上蹿下跳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而且,他虽然天然上便被划分到大阿哥一党,可参政时间到底不长,与太子之间亦没有什么不可化解的大仇大怨。八阿哥自认与太子之间关系还是留有一定余地的,他实在没必要强出头将人得罪到底,彻底将路堵死。

如此一来,即便太子将来上位,他也能为自己开脱一番,也算是给自己留了条退路。

八阿哥心下如此盘算着,却丁点儿也不影响他与隆科多走近交好,发展友谊。

隆科多背后站着佟家,康熙帝对佟家的偏爱有目共睹,自己与之交好,益处多多。再者,这世道瞬息万变,谁又能说得清楚明天是个什么模样,万一未来局势对他天时地利人和,他也未必不能多点想法,多点进取之心。

十二月的京城,天地间银装素裹,苍茫白净。太孙一事带来的热度随着冬雪的落下而逐渐降温,不能说消失得全无踪迹,却也掀不起太大风浪。

赶在新年之前,康熙帝一行人也匆匆赶回了京城。来不及多作歇息便已投入紧张的忙碌中。年终总结,各种祭祀,春节庆祝等等,行程满满。

等炮竹声响起,康熙四十二年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