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之皇太子宠妃(115)

作者: 湘湘兮 阅读记录

俱都是带日子偏旁且寓意美好的名字,可见康熙帝是真的仔细思量过,走了心的。

几位阿哥们很快便接到了消息,心里顿时说不出该喜还是该忧。

喜的是自家宝贝儿子终于有了大名,而且还是难得的御赐之名,寓意也很不错,日后和其他堂兄弟们相处时也不至于因此矮了名头。而忧的是老爷子还是一如既往偏心眼儿,太子家嫡次子前脚才呱呱落地,老爷子后脚就已经迫不及待琢磨着给起名,这让他们这些苦等了又等的情何以堪。

而被帝王偏心眼的太子殿下,此刻正在毓庆宫内,温情慈爱的稀罕着刚得的小儿子。只见他抱着孩子的姿势十分娴熟标准,小婴儿在他臂弯内睡得香甜美美,明眼人一瞧便知他必然经验丰富。

可见已有了两子的太子殿下,已然于不知不觉间锻炼出了奶爸素质。

“乐乐长相更似爱妃,孤甚是喜爱。”

胤礽眉宇带笑,看了看怀里的二儿子,又转头看向床榻上靠坐着的女子,神色温柔。

‘乐乐’是他们二儿子的小名,和安安那会儿一样,大名当仁不让由康熙帝御赐为弘皙,小名则是他们夫妻共同商量着决定。

依旧是个十分接地气儿的名字,不霸气侧漏,也不狂霸拽,他们做父母的只希望他能一生都喜乐平安。

“安安像殿下,乐乐像我,日后咱们一家四口站出去,都不用介绍,谁不说是一家人?”石悦瑟嘴角上扬,美眸闪亮,得瑟的小模样显见的好心情。

对于次子长得像她这件事儿,石悦瑟心里有着几分得意,心想着自家儿子可真是会长,长大后定然是个大帅哥,要知道她这一世长相可不差的。

闻言,胤礽也笑了,心底温情流淌,一种名为幸福的情感缓缓升起,为她口中悦耳的‘一家四口’,也为她所述说未来的可能。

因为乐乐的到来,毓庆宫的太子一家也从一家三口变成了一家四口,但石悦瑟并没有因为小儿子人更小更需要精心照顾,就忽视了她的长子安安。

安安也才一岁多,正是牙牙学语、邯郸学步的时候,在为人母的石悦瑟眼里,安安这个大儿子与几个月大的小儿子也没甚分别,同样都需要父母尽心看顾,陪伴爱护。

午后石悦瑟兴致颇高的牵了精神头不错的安安在回廊下练习走路。小家伙胆子大,步子都还没走稳呢就已经开始想迈开步子跑,不时就跌上一跤,也幸好地上铺了几层软毯,不至于跌伤了人。

偏偏跌倒了也不哭不闹,反而咯咯直乐呵笑得很是开怀,都不需要人去扶起,他自个儿就能站起来,然后继续接着跑,跟玩游戏一样一样的。

眼见小豆丁又跌了一跤,石悦瑟虽然心疼,却也没有因此就让人上去帮忙,或是直接阻止他不让再跑。

小孩子正是性格塑造,好奇探索世界的时候,倘若这也不让做那也不让来,压抑了他的天性,万一给养成一副畏首畏尾的性子,那可不是她乐意看到的。

石悦瑟之前听胤礽说过,等安安再大一些,康熙帝便会将他接过去,然后亲自抚养。

被帝王亲自带在身边教养的嫡皇长孙,和生长在毓庆宫的太子嫡长子,这两者意义和分量可是完全不同。

即便再舍不得和孩子分开,石悦瑟也不会去阻止或是破坏康熙帝的抚养计划。

帝王亲自教养,这对安安来说可是又一个赢在起跑线并且十分重要的政治加分。

所以,自安安出生之后,石悦瑟对于他的教导便一直很上心。不说培养出多么惊艳世人的绝世小天才吧,起码在性格上得有能被康熙帝欣赏看重的闪光点才行。

譬如聪慧、开朗、乐观、独立、坚韧等等。

石悦瑟心里有些小骄傲,不是她自家儿子自己夸,以上优点,她家小安安可是全都占了。

等康熙帝将人抱过去,相处久了,就不信康熙大boss能抵抗住小包子的魅力。

第107章 圣意

冬去春来, 大地复苏,康熙三十七年按部就班, 不早不晚的如期而至。

在紫禁城待了近一个冬季, 几个月没挪过步的康熙帝再也按捺不住心中外出的念头。方才进入春正月没几日, 便直接命銮仪卫备好帝王出巡的一应事宜, 他不日将巡幸五台山。

京师则按照老规矩交给了太子胤礽, 太子坐镇京师也不是一回两回了, 康熙对宝贝儿子一向很放心。

不过, 该交代的还是得说明。启程之前, 康熙特意将胤礽唤到乾清宫。

胤礽进来时候,康熙帝正坐在炕上看折子,一边的炕桌上还摆放着热茶点心以及几本堆叠的奏折,看上去难得有几分闲散的惬意。

胤礽请完安,康熙帝才从折子上移开目光, 向他招了招手, 示意他坐到另一边炕上。

“过来坐。”

“谢汗阿玛。”

胤礽大方落座, 奉茶小太监十分机灵的给太子爷也上了一杯热茶。

“你来得正好,先看看这个折子。”康熙帝说着便把手里的折子递给胤礽。

胤礽接过折子, 打开一看, 是内务府上的折子。

心里飞快划过许多思量,根据他手中情报,要说内务府最近有什么重大要事是值得请上折子的, 也就只有那唯几不多的几件事了。

至于具体说的是哪一件?胤礽不动声色的接着往下看。

果然不出他所料,折子上汇报说的是宫外诸皇子府修建已经完工一事。

还真是怕什么偏来什么。

以胤礽对康熙帝的了解, 康熙把这份折子给他看,圣意的打算已经再是明显不过。

果然,见胤礽已经看完折子,康熙便接着道,“你也知道,历来皇子阿哥们长大了都是要出宫开牙建府的,想当初你伯王他们才十来岁年纪时候就已经封王出宫,相比而言,胤褆他们却是晚了些。”

胤礽很早就已经预料到这一天,明白他这些兄弟们迟早有一日会被加封爵位,甚至上朝参政。

而他这个太子再是不愿,也无法更改。

然而,虽然心里已经接受了现实,但胤礽也并非什么都没做就干等着事情到来。

以康熙三十五年上半年就结束了葛尔丹战事,康熙三十六年全年无战事的安稳和平环境,若非胤礽暗地里使了动作,稍作阻拦,宫外的诸皇子府早就该在胤褆等各方势力的不断催促监督下完工了,哪里还能拖至现在。

就如康熙帝所言,相比伯王他们十来岁便封王,胤褆胤祉等人如今都已经是二十来岁的人了,却仍是个光头阿哥,比之上一辈的皇子可真是晚了不是一星半点,再拖下去确实不太合适。

所以,胤礽也没再搞破坏做阻拦,心里虽然仍旧不快,恨不得将这些兄弟们一辈子都圈禁在皇宫里,不放出去给他添堵,但面上却是一派自然,说起违心话来眼都不眨一下,政客素养修炼得不可谓不高。

“确实是有些晚了,不过众兄弟们加封后就该要搬出宫去了,汗阿玛心里会不会很不舍得?”胤礽微微笑起,以闲聊的口吻衬着谈话气氛。

康熙也笑着感慨,“舍不得也没有办法,总不能让他们一辈子都留在宫里吧。”

胤礽捧了茶杯,垂眸轻抿一口,心想若是您这尊如来佛祖真要留人,不信还能留不住那几个孙猴子。

康熙可不知道他家宝贝太子此刻心里的腹诽,自顾自的继续说,“再说了,出宫并不代表再见不到人,都是住在这四九城里,想见一面还不容易?”

康熙越说越觉得事实就是如此,大家都住在一个城里,想见一面也只是派个人跑个腿几句话的事儿,还能有多难?

这么一想,心里面因着儿子们即将离开而生出的不舍都冲淡了几分。

康熙也捧杯喝了口茶润润喉,又道,“朕是这样想的,等朕从五台山回来,就下旨给胤褆他们几个加封。加封之后,再让钦天监给选个好日子,就安排他们搬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