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回七零之我想好好吃顿饭(72)

“多少钱。”

曹婶伸出一个手掌,张茉莉笑道:“五块钱?这也太便宜了吧。”

曹婶摇摇头:“咋可能那么便宜,五十!”

这么贵……顶上小半辆自行车了。

曹婶劝她:“要是我说啊,你就踏踏实实先等着,反正自行车也不着急买,你俩都在厂区,出行也不算不方便。外面黑市买的票,没有便宜的。”

张茉莉本来以为,十块二十块就买到了,竟然要五十块钱!这也太贵了,算了,自行车买不买,以后再说了,这个钱她是不会花的。

曹婶又问她:“听说军区的人来找过你?哎呀茉莉,你还有这门亲戚呀,真是深藏不漏。”

军区?张茉莉略一琢磨,就知道曹婶说的是小方来的那次,她连忙解释:“我和他们不熟,就是,就是李大爷胃口不好,我过去陪他吃顿饭。”

曹婶一副我都清楚,你别瞒着了的神态:“你这孩子,嘴巴可真严实,要是关系不亲近,你能过去吃饭?咋不请我过去吃呢?”

张茉莉越解释越乱:“因为他们说我吃饭香。”

“噗嗤。”曹婶忍不住笑出了声:“谁吃饭不香?我们家大小子吃饭更香,一碗粥秃噜秃噜几口就进去了,咸菜疙瘩嚼的津津有味,要我说啊,有这门亲戚是你的造化,可得好好处。”

算了,张茉莉也放弃了解释,别说曹婶不信,换成是她,这番说辞她也不信。

曹婶告诉她,说厂区已经传开了,江干事的媳妇,是军区一个老领导的亲戚。传闻说的有鼻子有眼的,连小方去找江文恒时穿的什么衣服,都描述的一清二楚。大家还真是清闲啊……

曹婶也好奇,问张茉莉这个亲戚到底是什么来路,张茉莉自己都不知道李大爷究竟是什么人,还怎么告诉她?张茉莉连忙说道:“曹婶,文恒该回来了,我先回去了。”

她一出门,就看见小方从楼梯口上来,看见张茉莉之后惊喜的说道:“张同志,我来找你啦!”

张茉莉揉揉脸,瞥见了开了半扇的门,躲在后面偷看的曹婶。张茉莉指了指自己家:“你先等等,我进去拿点东西。”

今天去李大爷家,张茉莉打算拿一些熏肉过去,猪肉切成两三斤左右的块,一大块熏好的肉,能吃上好久,这些腊肉还是过年的时候,江家人一起熏的,柴凤芹说,苗家人就这么熏肉,她还是跟村里的一个老姐妹学会的,农村场地大又宽阔,也有利于猪肉的风干,最适合做熏肉了。

开春的时候村里杀了一头猪,每家都分到了猪肉,这些肉总不能一两天就吃完,柴凤芹就全做成了熏肉,熏好的肉,还给张茉莉拿来了两条。

熏肉一斤一条,张茉莉拿了一条肉,早早地就装进了口袋里,回到家里,她拎上装肉的袋子,拿了钥匙,就出了门。

小方的态度比昨天还要好,他一个劲的夸赞张茉莉:“张同志,你实在太厉害了,你走了之后,下午领导又吃了糕点,吃的津津有味的,说想起你吃窝窝头来了,特别香甜,他的胃口也好了,想多吃一点,领导不爱吃东西好久了,也看过医生开了药,但是都没什么效果,你一来,领导病就好了。”

张茉莉:“……”

他们领导这病可真精贵,不爱吃饭?那就是撑的,饿上几顿就好了,当年大/饥/荒的时候,张茉莉饿的两眼冒金星,躺在炕上都不敢大动,饿了就使劲灌凉水,这才熬了过去。

不想吃饭?在张茉莉这里是不存在的,只有吃饱和吃不饱的区别。

来来往往的人很多,有认识张茉莉的,和她打招呼:“茉莉,你这是去哪啊?”

“出去一趟。”张茉莉回道。

对方瞥了一眼小方:“去看你亲戚呀,哎呦喂,你这人还真是深藏不漏。”

张茉莉不知道回什么,一溜烟快走几步,打算快点离开厂区:“小方,以后你别来了,别人都议论,我有个军区的大亲戚。”

小方一听张茉莉不让她过来,有点着急:“茉莉同志,你别不让我过来啊?万一你不去陪领导吃饭咋办?”

“陪,我每天去还不行吗?”

真是的,去了李大爷那,中午她就看不见江文恒了,想到这里,张茉莉有点小小的不开心,江文恒每天都很忙,一大早就离开家,中午就午休那么一小会儿,晚上下班,吃吃饭,收拾收拾家务,散散步,江文恒还要抓时间看书,很快就到了睡觉的时间,两个人每天能相处的时间,掰着手指头都能算过来,以后还得给李大爷分一点。

这时小方打断了她的思绪:“茉莉同志,你人太好了,简直是……简直是雷锋同志,领导一个人挺孤单的,他岁数也大了,家人不在身边,他和你投缘,你能陪着他吃饭,真好!”

张茉莉为自己刚才的想法感到惭愧,小方这么夸赞她,她还在为自己被耽误的时间斤斤计较呢。

李大爷今天吃饭的情绪,也比昨天高涨不少,主动说自己想吃什么菜:“昨天茉莉说,猪头肉好吃?小方,你去食堂看看,有没有猪头肉卖。”

小方哎了一声,拿着饭盒跑了出去,食堂哪里有猪头肉卖呀,得去外面的副食店买才行,小方走之前带上了钱和票,骑车去副食店买了一斤猪头肉回来。

买回来的猪头肉色泽红润,咸味很好的中和了猪肉的肥腻,张茉莉忍不住感慨:“你们这里的食堂可真好啊,想吃什么都有。”

小方:“……”

食堂哪里会有,这是他跑了三个副食店才买到的,大部分副食店,只有周三才供应猪头肉卖,平时可没有。小方深深藏起了自己的功劳,只要领导开心,都值得了!

一顿饭不能光吃猪头肉,小方又去食堂打了两个菜,路上有沿街吆喝卖烤红薯的老人,他买了三个烤红薯。

李大爷喜欢吃烤红薯,说很甜很香,张茉莉默默都递了过去:“李大爷,你吃吧,我在农村经常烤红薯吃。”

“自己烤吗?”小方忍不住问。

“可不是吗,灶坑里每天都得烧火做饭,家里的红薯多,农村粮食不够吃,就指着红薯土豆什么的,填饱肚子呢,红薯蒸着吃腻了,我就有时候烤几块,烤红薯可讲究火候了,一不小心就烤糊了,我们家里,我烤的红薯和玉米最好吃了!”张茉莉的话匣子一打开,就刹不住了,她又洋洋洒洒说了好多,都是围绕着怎么吃的。

李大爷忍俊不禁:“你这个小同志,年纪不大,对吃上倒挺有研究。”

研究可不敢称,家里条件差,能吃的东西很有限,张茉莉也就是在家里粮食的基础上,想办法让它变得好吃一点,可她也没什么大办法,调味料不够,油不多,再怎么想办法也不会好吃。

就像眼前这盘子猪头肉,就算再简单加工,这也是猪肉,不会难吃到哪里去。

张茉莉问小方:“烤红薯外面多少钱一斤?”

“两毛钱一斤,因为是流动的叫卖小贩,所以不收粮票。”小方美滋滋的说道,省下不少粮票呢。

张茉莉摇摇头:“太贵了!”

玉米面九分钱一斤,细粮也才一毛五六一斤,这烤好的红薯,比细粮还贵呢,虽然细粮得凭供应购买吧,但这价格,张茉莉也觉得贵了。

李大爷挥挥手,又拿过一个红薯:“茉莉,赶紧吃饭吧。”

张茉莉答应了一声,小方挠挠头:“你们吃,我去打扫一下院子。”

他刚一出去,又折了回来:“外面怎么变干净了?落叶都扫没了。”

李大爷指指张茉莉:“都是茉莉同志干的活,不仅是院子,她还把柜子窗台全都擦了一遍,就你走的这么一会儿。”

小方惊喜的说道:“张同志,没想到你吃饭香,干活也麻利。”

小方夸奖人的用词,太与众不同了。张茉莉平时干活习惯了,闲下来她自己也不自在,再者说了,在李大爷这儿她可没少吃,虽说人家不计较,她心里也觉得愧疚,多做一点家务活,她也能踏实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