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回九七做人生赢家(87)+番外

作者: 零七二二 阅读记录

他嘴角微微上扬,把纸条收起来,连同照片一起塞进苏小芹送给他的影集里。

唐嘉木捧着影集,坐到沙发上,开始翻看以前的照片。

傻瓜相机拍的照片缺乏层次感,但架不住景美人也好看,谁看了都会身心愉悦。

他合上影集,心里突然很想苏小芹,想她甜甜的笑脸。

他苦笑了一下,站起来收拾好东西,给家里打电话。告诉父母东西收到了,让他们多做些好吃的好好过年。

听到李秀英在跟唐嘉木讲电话,唐颖忙跑过来,关心道:“哥,小芹给你做的好吃的也收到了吗?那是她学了一星期才做得那么好的,你可不要浪费了。”

唐嘉木道:“收到了,放心吧,我怎么会浪费。小芹做了一星期,之前的都进了你肚子里了吧?”

“那当然。”唐颖得意道:“不好意思,我又沾了你的光了。”

挂了家里的电话,接着给苏小芹打电话。

没想一打就煲了一个电话粥。两个原本话不多的人这回却都打开了话匣子。

苏小芹有很多想知道的事情,唐嘉木都一一给她讲。

他讲得生动幽默,逗得她哈哈大笑。

也许,没有人不爱说话,只是要看对方是谁。

第80章

寒假太短, 很快就结束了。

对于一头扎在事业上的唐嘉木来说, 更是仿佛一眨眼的功夫,就来到新学期的开学时间。

学业加事业双管齐下,让他更加忙碌了。还好很多基础学科上辈子就学得不错, 不用再花掉他太多精力。

忙完开学的各项事宜后, 唐嘉木来到学校的科创大厦,咨询租办公室的事情。

科创大厦是学校专门支持师生创新创业的大楼,配有完善的办公设施。类似于孵化器, 同时还给入驻的团队提供各方面的资讯和帮助。

这里租金便宜,唐嘉木虽然挣到了第一桶金,但创业花钱的地方很多, 他的钱得一块当两块花才行。

除此之外,相比外面来说,这里很多专家都是学校里的老师或者学校专门请来的知名人物, 创业者能得到帮助的机会要大一些,竞争相当没有外面残酷。

唐嘉木组建的团队肯定也都是学校里的同学, 在学校里面做事省去了路上花费的时间,对大家学习的影响也能降到最低。

但想要进入科创大厦也并非易事, 得通过学校专设的考核部门的考核才行。

考核分几个方面,最主要的是团队实力和项目前景。

唐嘉木先去资讯清楚了规则,再回过头来做准备工作。

他得先说服别人加入自己,组建自己的团队。有了团队才能筹划项目, 带领团队去报名, 参加考核。

参加考核的团队不少, 能通过考核的名额有限,每年也就一到两个团队能够脱颖而出,如愿入驻科创大厦。

唐嘉木在寒假里已经做好了一个初步的项目方案,用这个方案来说服他那几个计算机协会的同学并不难。

他们的思维主要还集中在技术层面,不太会去考虑有没有市场的问题。他们看了唐嘉木的产品方案,都觉得做起来会很有趣,便都充满了期待,跃跃欲试起来。

开学以后,大家也都在网上看到了唐嘉木上一款软件的反响不错,这也更加坚定了他们对跟着他做新产品的信心。

技术团队很容易组建,很快就拉拢了四五个人,前期的研发人手完全足够了。但一个完整的团队必须由不同专业的人员组成,唐嘉木还得寻找别的成员来加入他们。

他不缺人选,寒假里在咖啡厅认识的几个人里就有他想要的人。做高科技产品,技术才是最基本的保障,他现在有了技术团队,也增加了他说服人家的筹码。

唐嘉木跟人家选约好了时间,一个个请他们喝咖啡。诚心诚意说明自己的打算,再给他们讲解自己项目的前景。

这些人都是一心想要改变世界的,给他们许下愿景很重要,唐嘉木这么踏实的人这时候也少不了要给他们把饼画大一点。

但他对未来的预知能力使得他的产品方向比市场要超前一截,这种超前不是谁都能够理解得了的。即使眼前这些人嗅觉都比较敏锐,他们也只佩服唐嘉木的“脑洞”,都对他产品的前景不怎么看好。

他们对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唐嘉木,你这个玩意,做着玩玩还行,要想拿去开公司挣钱,还是拉倒吧。”

唐嘉木理解他们的看法,他自己要不是有这个"金手指",大概也会提出大家能够理解的方向来。

但现在他不能为了说服他们而先做一个他们看好的方案,科创大厦有一个不好的规定,入驻的项目三年内不得改变产品方向。

要是他妥协,定下一个大家目前就能理解并看好的方向,不但现在做不成,三年后想要再换方向也晚了。

三年,黄花菜都凉了。他只能坚持既定的方向。

连续半个月时间,唐嘉木一次又一次从不同的角度去给别人讲解,终于有两个产品和运营被他的坚持打动,决定临时加入他们。

不过这俩人也有条件,只跟他试一次,去报名参加考核,要是考核不成功,他们就会退出。

能否成功,总要试一试才知道。无论如何,现在终于有了暂时完整的团队,该着手准备考核的事情了。

由于技术成员过于乐观,而产品和运营成员过于悲观,他的产品又有些超前,考核的专家也不见得会看好,现在唐嘉木对考核是否能通过也没什么把握,只当拼一把。

他自己也已经想好了退路,不能入驻学校的科创大厦,就在校外租地方办公。

孵化器三天后就开始接收报名,唐嘉木确定好了团队,第二天就组织大家开会,要把报名材料都确定下来。

报名材料不复杂,包括大概的项目方案,团队组成介绍,项目愿景等等。报名开始第一天他们就第一时间去报了名。

报名后,有半个月的时间来做答辩准备。大家齐心协力,从详细的产品方案,到运营方案,再到技术方案都分别写好PPT。考核会很详细,除了唐嘉木要做整体创业方向和团队展示外,运营和技术也要派代表给专家们做演示。

终于来到答辩这一天,得益于唐嘉木他们团队比别的团队阵容都要强大——技术方面有计算机协会里的核心成员,代表学校得过全国比赛金奖;唐嘉木自己还有成功案例,在社会上都反响不错;而产品和运营的两个同学也是有过成功经验的研究生。所以他们团队被安排在了第一个上场。

也正因为阵容相对强,而专家们看不太懂他们为什么选这么一个方向,所以更加想好好听听他们的具体想法。

唐嘉木第一个走上台,演示他的产品方案,介绍他的团队。

他的演示本身很精彩,只是专家们还是觉得产品定位太过于虚幻。问了唐嘉木很多刁钻的问题,也建议他改一改方向。

不过唐嘉木当场表示这是他们深思熟虑后才做出的决定,不会再更改。

专家们略有遗憾,没再多说什么。后面还有别的团队要答辩,不能在一个团队身上花太多时间。

接着上台的产品、运营和技术代表倒是让专家们挺满意,他们连连点头,继而又摇摇头,心情大概是“这么好的团队,可惜你们的方向不太好。”

唐嘉木他们演示完后,专家组长道:“你们这个队先别走,答辩结束后留下来一趟。”

一队人到隔壁的休息大厅等候。技术小哥康小华一脸兴奋,对唐嘉木道:“嘉木,看来有戏啊!要咱们留下来,不会今天就直接通过了吧?以往不都是几天后出结果吗?”

唐嘉木道:“你别高兴得太早,他们喜欢咱们团队,但不看好咱们的产品方向,可能想再次劝咱们改产品定位。”

负责产品的贾明同意唐嘉木的看法:“我看也是,嘉木,要不你再考虑考虑,要是妥协一下换个方向没准咱们就通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