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回九七做人生赢家(7)+番外

作者: 零七二二 阅读记录

“是啊,”唐庆国接着道,“一方面两个老人也不该继续这样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是担心孩子们的学业,不然这个条件我肯定不答应。那些老茶树虽然加起来也有个四五十棵,但是现在全村的老茶树都是这个样子,树大不好采,产量又低。包产到户的时候全村只有这种老茶树,大家还争着要,现在各家各户都自己栽上了一片一片的小茶树,产量高又好打理,老茶树都没人想要了。”

唐嘉木这才明白原来父母白天干活时已经商量过此事,他们如此担心他和妹妹的学业,这让他有些感动。

一心要让孩子读书,将来走出大山,是唐嘉木父母与村里其他长辈最大的区别。

唐嘉木安慰父母道:“这些老茶树虽然现在产量低费劳力,但都是上百年树龄的古树,要是一下子不要了,以后就没有一点挽救的余地了。说不定过上几年这些老树都变成了宝呢,到那时候就让大伯他们后悔去吧。”

——不但后悔,肠子都会悔青。

唐庆国李秀英觉得儿子是异想天开,纯粹为了安慰他们,为儿子的孝顺感到欣慰,笑道:“阿木你们就别操心这些了,你们的任务就是好好读书。”

连唐颖都说:“哥你这是做梦吧。”

唐嘉木理解他们的想法,谁又能真的预见未来呢?他笑着说:“物以稀为贵。你看现在大家都种小茶树,以后老茶树就越来越少了,到时候可能老茶树就很吃香。反正现在我们也不可能把那些老茶树扔了,好好养着就是。”

还转过头来郑重其事地对唐颖说:“小颖,你要相信哥的判断。”

唐颖则以一个鬼脸做出回应。

……

第二天一大早,唐庆国三兄弟便如约来到村公所办理手续,村里办完后再由村公所派人往上级部门送材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变更后才能最终生效。

罗桂莲和张二凤也都跟着来了,一来是自己小人之心怕唐庆国一家反悔,二来是有这么一个漏大脸的机会,他们绝不会错过。他们走在三个男人的前面,以胜利者的姿态跨入村公所的大门,满脸春风得意的样子。

平日里隔三差五就要互骂祖宗的妯娌两人这会儿坐在接待室里竟有说有笑,旁边的三个男人都有些不忍直视。

村长估计也没想到居然是这样的画面,他扫视了一眼众人,干笑了两声。唐庆明和唐庆春略有尴尬之色,唐庆国则对两个女人选择了无视。

其实想来也不奇怪,对他们来说,毕竟今天是个好日子,同为胜利者的两家人,一会儿就要和那个失败者签订一份不平等条约了,当然要开心。

……

唐庆国一早去签协议,家里的李秀英也忙得不可开交,除了往常的切猪草煮猪食煮饭做菜忙各种家务活外,还得为两个老人搬过来住腾地方做准备。

她把准备工作都准备就绪,看火添柴之事交给了唐颖之后自己则跟唐嘉木一起搬东搬西,要倒腾出一间屋子给两个老人。

这也是目前最困难的地方,由于他们家本身房子就小,三间屋子大人一间两个孩子各一间已经住满,只能在楼上储存粮食和各种杂物的地方硬隔出一间来。

他们在楼上的一个角落将原来的坛坛罐罐和木制器具挪开,往横梁上拉上绳子挂上布帘,里头铺上垫子,一间简易卧室也就准备好了。

“虽然简陋,但比他们现在住的‘小黑屋’好多了。我说把我的房间给爷爷奶奶住,我自己住这里,他们就是死活不让,说要那样他们就不来了,哎。”唐嘉木边擦汗边说道。

李秀英也累得直喘大气:“先将就住一段时间,等过了秋收天气好了,没那么忙了再新盖一间给他们住吧。”

收拾完毕,时间已近十点,快到午饭时间,李秀英要去做菜,唐嘉木则要去帮着爷爷奶奶搬东西。

东西很少,最好在吃饭前搬一些过来,吃完饭再捡一下零零碎碎的就完事了。

唐庆国出门的时候顺路就通知了两位老人开始收拾,现在应该差不多已经收拾完毕。

唐颖也跟着一块儿去,他们一到,爷爷奶奶果然已经收拾好东西,东西不多,都用麻袋装了起来,零碎的东西就放进了背箩里,两个老人坐在院子里的石阶上向外张望。

包裹不重,爷爷背一包唐嘉木背一包,奶奶背背箩,唐颖手上拎着一个小布袋,四人就把所有家当往唐嘉木家里搬。

刚出大门,正好碰上签协议回来的大人们。

罗桂莲和张二凤一看见他们嘴里就嘀嘀咕咕起来,声音不大,偏偏大家都能听见:“怎么这么晚了还没走!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闹腾,现在是不是又舍不得走了?”

“狗嘴吐不出象牙!”唐颖脱口而出,唐嘉木这时候根本懒得理他们,自顾自走路。

唐庆明和唐庆春却假客气一番:“阿木,来都来了就吃了饭再走嘛,忙什么嘛。”

唐嘉木也不冷不热呵呵一笑:“不用了。”

唐庆国接过两个包裹,双手一边一个,唐嘉木帮奶奶背起背箩,五个人很快就到了家。

李秀英已经把饭菜都摆上了桌,几人放好东西洗手吃饭。

至此,爷爷奶奶的事情就办妥了,唐嘉木终于松了一口气,这样的高效率正是他想要的。

第10章

爷爷奶奶搬来同住是一个值得庆祝的好日子,但家里人并不知道这是唐嘉木改变了历史的结果,吃过饭还是跟平时一样忙活。

唐庆国夫妇要下地干活,喂猪放牛放羊的事情就全交给了唐嘉木兄妹俩,爷爷奶奶则在家看家休养身体,顺带在院子里做一些轻活计。

父母还没出门,唐嘉木就把十来头猪放出来喂食,用塑料桶把煮得浓稠的猪草从厨房拎出来,倒进院子一角的石槽里,再把猪从圈里放出来。

因为有一头猪准备喂肥了当年猪,吃得要好一些,所以李秀英每天早上要煮两大铁锅猪草,唐嘉木喂的时候也要分开喂两次,费时又费力。

唐嘉木想改变这种低效率的饲养方式,他又跟唐庆国和李秀英说:“爹,妈,这样养猪太麻烦了,并且很不科学。”

唐庆国不以为然:“不这么喂怎么喂呢?祖祖辈辈都是这么喂,喂得好好的。”

唐嘉木发现有一头猪吃食很不积极,看起来胃口很差,吃食像在磨洋工,爱吃不吃的,把食槽里的食都拱到一边,不知道在挑拣些什么。身体长得也很不好,暗淡干枯的毛发乱糟糟的立着,一节一节的脊梁骨清晰可见,两侧的肋骨一根根鼓起来。

他想拿这头猪做突破口,于是他说:“爹,你看这头猪,不爱吃食,明天开始这头猪我单独来喂,一个月就能比别的猪长得好,到时候你们就相信我了。”

唐庆国也知道这头猪难养,很长时间都不长个,他也不是顽固不化的人,心想试试也无妨,兴许儿子真有什么好办法呢,毕竟他是爱动脑筋的聪明孩子,便答应了唐嘉木拿这头猪试水。

不多时,唐庆国和李秀英就扛着锄头出了门,唐嘉木和唐颖也赶着牲口出了村口。

村子还延续了吃大锅饭时代的习惯,全村牲口都会聚集到一起放上山,方便看管。尤其寒暑假,每家每户都是小孩子放牧,集体出动更容易分工合作。但这两天因为唐嘉木比较忙,没跟大家赶到一块,就把牲口赶到了家背后的山坡上了。

今天是放暑假后第一天跟村里的小伙伴们一同放牧,对于唐嘉木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学期,而是十几年的久违,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微妙感觉。

他思绪乱飞,“小时候”跟小伙伴们放牧玩耍捣蛋的场景历历在目,想着想着不禁有点热泪盈眶,他连忙打断思绪,轻叹了一口气。

唐颖见哥哥一路沉默不语还似乎有点伤感,便关心道:“哥你怎么了?是不是还在想爷爷奶奶搬过来的事情?没关系的,就像你说的一样,总会有办法的,说不定那些老茶树以后真就值钱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