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生余得许多情(168)

作者: 锦绣灰 阅读记录

“阿绣?”

房间的灯骤然亮起,梁瑾看清了阿绣的情形。

“又抽筋了?”

他二话不说, 立马坐到床边,一手握住她的脚,一手按住她的膝盖,帮她拉直痉挛的小腿。

“好点没有?”

过了不知道多久,疼痛渐渐缓解,阿绣的牙齿慢慢松开嘴唇,缓缓的长舒的一口气,哑声道:

“好了。”

梁瑾松了手,他没有抬头,依旧盯着她浮肿变粗的腿,轻声道:

“爱德华夫人说你夜里常常抽筋,是因为缺钙,明天我去集市上买些猪骨回来熬汤。”

“嗯。”

阿绣低低应下。

许是因为颠沛流离,大悲大喜,自从有孕之后,阿绣的身子就一直很不好,妊娠反应特别严重。浑身浮肿,常常抽筋,她开始都默默独自忍耐着,直到两个月前起夜去洗漱间,起身时头晕目眩摔倒了,大出血,险些流产。

自那以后,梁瑾夜里就在她房间打起了地铺,方便照顾她。

此时此刻,两个人都略有狼狈,她半长不短的头发湿哒哒的贴在脸上,他腮边冒出的潦草青须全然无心打理,两人对视一眼,相顾沉默。

暖光色的灯光照亮着异国他乡这间小小的院落,他们好像是被全世界抛弃的两座孤岛,彼此落寞的依偎着。

忽而阿绣的一声轻呼打破了沉默,梁瑾心中一紧:“怎么了?”

“孩子踢我。”

梁瑾呼吸微滞,手足无措:“那怎么办?”

“没有关系。”阿绣表情温柔了下来,“最近常常这样,有时夜里也会把我踢醒,力气真不小。”

“我有时见你白天听收音机里的音乐,是不是想要安抚他?”

“嗯,他很喜欢,每当这时候都乖乖的,我也常常这么哄他。”阿绣低头抚摸着肚子,轻声哼唱着: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零在外头......”

轻柔的曲子在寂静的午夜响起,刹那间勾起了太多愁绪,许多回忆涌上心头,久久不散。

一曲罢了,又是沉默。

阿绣轻笑了笑:“梁大哥,你扶我去洗漱间好不好?”

于是梁瑾扶着她来到洗漱间,她进门,他在门外等她。

不一会儿,屋内传来压抑至极的哭泣声。

梁瑾浑身一震,他想敲门而入,可抬手半晌,终究是蜷曲成拳,抵在了门与额头之间。

全身如脱力一般,缓缓的蹲了下来,双眼酸涩。

她触景伤情,想念着千里之外的人,他又何尝不是?倘若此时此刻,他照顾呵护着的是萧萧,是他们的孩子,该有多好……

这辈子究竟还能有这一天吗?

一扇门,两个孤苦的人,她在门里,他在门外。

一个月后,小镇医院。

古往今来,女人生子总是鬼门关里走一遭。

梁瑾听着产房里撕心裂肺的哭喊呼痛,心急如焚,坐立不安,爱德华夫妇不得不一遍遍的安慰他,可他仍是揪心难耐。

他无措的蹲在门口,浑身抑制不住的轻微颤抖着。

他知道霍锦宁从前对阿绣有多么呵护备至,视如珍宝,他也知道她这怀胎十月是多么辛苦,多么委屈,可她什么也不提什么也不说。

她那样懂事,那样忍耐,那样让人心疼。

一切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步田地?

时间一分一秒都是那样难捱。

终于,一声婴儿清凉的啼哭在耳边响起。

他茫然抬头看着医生护士推门而出,爱德华夫妇急忙向前询问,然后爱德华欣喜的用中文告诉他:

“母子平安,是个男孩儿。”

他这才反应过来,跌跌撞撞的冲进了产房。

阿绣产后只来得及看了孩子一眼,就昏迷了过去,再睁开眼已经是第二天了。

醒来时,她发现自己躺在病床上输液,而梁瑾趴在她的床边。

她一动,他也醒了。

“阿绣?!”

阿绣虚弱的眨了眨眼,便见眼前的梁瑾脸色苍白,眼眶泛红,她轻笑了笑:

“梁大哥......”

他忍不住俯身轻轻抱了抱她,“阿绣,你很坚强。”

阿绣只觉得满心酸涩,无声的点了点头,轻声问:

“孩子呢?”

梁瑾闻言急急忙忙将一边已经睡熟了新生婴儿抱过来,他不曾抱过孩子,小心翼翼,浑身僵硬,生怕弄疼他。

“是个男孩儿。”

“嗯。”

阿绣无力的抬起手,充满爱意的摸了摸他皱皱巴巴的小脸,哑声道:

“梁大哥,我想好了,给他取名叫念邦,心念的念,邦国的邦,你说好不好?”

梁瑾只觉眼眶一热,沉声道:

“好,让他记得,即便生在这山河破碎的年月,这重洋之外的土地,他永远都是中国人。”

.

十月,宜昌

秋风萧萧,江水滚滚

下午两点,日军飞机袭击宜昌,投下了大批硫磺弹,将大公路和四道巷子完全烧毁,停靠江边的几十条船也全部被炸,五百余人被炸死炸伤。

第一医院中充斥着源源不断被送来的伤员,断手断脚的,血肉模糊的,凄惨无比,为数不多的医生和护士来回奔波,却依然是杯水车薪。哭喊声,呻/吟声,哀嚎声,一时间医院里仿佛变成了人间地狱。

“医生!医生!”

又一个被炸得浑身是血的人被抬进办公室改成的急救室里,放到临时搭起来的铁架子床上,刚刚送走一个伤患的医生来不及喘口气,就又投入了忙碌中。

一边的护士帮着劝开围在旁边的家属:“麻烦让一让,我们要开始急救了......你,你是霍二爷?!”

护士震惊的发现,这个将伤患一路背过来的男人竟是耀中公司的东家。不远处的码头每天都在刻不容缓的抢运物资,对于这个几乎以一己之力组织整个宜昌撤退的霍二爷,他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霍锦宁此时半身血污,形容狼狈,凌乱的发丝还在滴着血,他铁青着脸盯着床上的伤患,沉声问:

“医生,他怎么样?”

那个伤者被炸的胸部以上血肉模糊,半边脸都走了形,只不过还剩一口气吊着,俨然是救不过来了。

医生摘下被汗湿透的口罩,疲惫的摇了摇头:“对不起。”

霍锦宁的身子几不可查的颤了一下,他定定神,大步走到床边,低声唤道:

“霍吉......”

方才日军轰炸之时,他正在码头货船上组织装运,一颗炮弹就落在了他的身边,霍吉一把推开了他。

霍吉勉强睁开被血模糊了眼睛,慢慢看清眼前的人,蠕动着双唇,想要说什么:“少爷......”

“你床头那件裙子我会帮你在除夕夜烧掉。”霍锦宁顿了顿,“我知道,你心里惦记的人,是银钏。”

这么多年,他不娶妻,不生子,年年除夕夜都去偷偷摸摸的烧一条花裙子,那是给他心里死去的妻子。

那个自幼跟在萧瑜身边,活泼可爱的小丫鬟,十六岁被萧子显强要了身子,第二天便投了井。

一转眼,那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霍吉勉强扯了扯嘴角,眼中露出欣慰之意,他猛烈的咳了几下,吐出大口的血沫和破碎的脏器,断断续续道:

“少爷,我...霍祥的事,对不起...求、求您...”

霍锦宁明白他的意图,沉默了片刻,颔首允诺了他:“霍祥的家眷我会照料。”

“那、那就好......少爷,霍吉不能再伺候您了...霍,霍吉不后悔跟您一辈子,要、要是有下辈子...霍吉还在您身边伺候......”

他的声音越来越微弱,直到消失无声,呼吸也停止了。

霍锦宁僵硬的伸出手,替他合上了双眼。

这个跟在他身边三十余年的人,就这么去了。

当年祖父把他们兄弟二人指给他身边伺候着,取得是吉祥之意,大俗大雅,而今,吉祥都不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