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生余得许多情(163)

作者: 锦绣灰 阅读记录

十二月一日,日军攻占江阴要塞,向南京发起进攻,南京保卫战打响。

这是一场惨烈而悲壮的首都保卫战。

南京政府已于十一月十九日正式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宣布迁都重庆,所有人从一开始就心知南京城是守不住的,故而留守南京的军队任务是短期固守,争取拖延一到两个月。

在这样仓促的准备下,这样弃子一般的孤军奋战下,守军是抱着何等惨痛的决绝在守城?然而敌我差距悬殊,前线指挥不当,撤退失序,血战十余天后,南京城终究还是破了。

军队阵亡五万余人,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几近全军覆没,殉难的中高级军官人数高达四十多人,尸骸无一从城中运出来。

十二月十三日,日军攻占了南京,自此,南京失联。

十多天里,这一座城市似乎从地图上被抹去了痕迹,全世界都失去了南京的消息,没有人知道从日本攻占南京至今,城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越无声越惶恐,就像暴风雨前的片刻宁静,充满着叫人不安的力量,阿绣寝食难安,辗转反侧。

爱德华和她同样焦虑,却还试着宽慰她:“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至少我们还可以度过一个安稳的平安夜不是吗?”

阿绣只能勉强打起精神来,来面对眼下自身更艰难的处境。

踏上美国的这一片土地起,她确确实实变成一个背井离乡,无依无靠的旅人了,与从前在巴黎和日内瓦时的情况亦是不同。虽然霍锦宁为她准备了足够生活很长一段时间的金钱,可是匆忙逃到了这个陌生的城市,她没有身份证明,没有学历证明,想做什么都是寸步难行。

爱德华的家就在三藩市,他的夫人伊丽莎白是位热情的法国女士,好心的夫妇俩暂且收留了她,避免了她在耶诞日的前夕流浪街头。

伊丽莎白拉着阿绣的手温柔的安慰道:“可怜的姑娘,别想太多,先住下来。去年的圣诞节家里只有我和安妮,实在太冷清了,今年不仅爱德华回来,还带回了客人,我们终于能过一个热闹的节日了!”

安妮是爱德华三岁的女儿,一头短短的栗色卷发,脸上淡淡的雀斑,她趴在阿绣的腿上,咿咿呀呀的要她抱。

阿绣又感激又感动,俯身轻轻的把安妮抱在怀里,心中涌上难以名状的疼惜和怜爱。

平安夜这天晚上,伊丽莎白在厨房中烤蔬菜派,阿绣在一边帮忙,安妮趴在客厅的圣诞树下玩礼品盒,爱德华一身风雪的从外面赶了回来,脸色难看极了。

他把伊丽莎白单独叫出来,两人一同进了卧室,不一会儿就传来有些激动的说话声,阿绣站在厨房中僵硬了片刻,悄悄的走了过去。

卧室中爱德华正在和妻子用法语激烈的谈论着什么,一转眼就看见了站在门口的阿绣,爱德华吓了一跳,连忙改用中文问道:“阿绣,怎么了?”

阿绣脸色惨白:“你刚刚说到‘massacrer’是吗?”

伊丽莎白惊讶:“你懂法语?”

“是,我懂法语。”阿绣死死的盯着爱德华,压抑着内心极大的恐惧,颤声道:“是屠杀吗?什么时间,在哪里?”

爱德华和妻子对视一眼,叹了口气,

“很抱歉,我们本来打算让你开心的过完这个圣诞节,但如果你坚持,那我们不得不告诉你这个令人难过的消息——”

“南京,被日军屠城了。”

十二月十三日,南京城沦陷以后,日军全面封锁城市,对城内放下武器的军队和手无寸铁的百姓,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奸/淫掳掠,杀人放火,这一切直到今天还在继续。

南京,被屠城。

仅仅这五个字,就能摧毁任何一个中国人的全部理智。

阿绣只觉得心脏绞痛,眼前一黑,晕倒在地,彻底失去了意识。

作者有话要说:1.1937年12月1日-1937年12月13日南京保卫战,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几近全军覆没,韩文彬牺牲

2.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破,日军开展了长达四十多天的大屠杀

2014年起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3.不要误会,南京保卫战之前,城里达官显贵已经转移走了,受苦的大部分是贫民,二小姐没事,她在重庆

4.下一章云老板上线

5.留言前五送红包(留言为十五字以上有效正面留言,无效恶意留言顺延),请大家积极评论留言~

第120章

《大公报》:“敌军占据南京后, 无所不为,我国难民中四十岁以下男子被惨杀者达五万人之多。”

《字林西报》:“敌入南京, 大肆残杀, 备极荼毒,其士兵当军官之前公然在街衢抢劫, 中外居户,无论贫富,一律光顾, 并搜捕男子,整批枪决,难民区内某号房屋内即被捕杀四十人极。”

《大美晚报》:“日军入城,听任军队从事有组织的劫掠,并任意欺辱妇女, 继复大事屠杀, 四日中被杀者约五万人。日军并侵入难民区, 而将所有壮丁借口谓系中国士兵,悉数加以枪决,目前尸骸, 堆积如山云。”

《芝加哥每日新闻报》:“全市街道到处都是平民尸体及被丢弃的中方装备和军服……当我们离开这座城市时,看到的最后一件事是300名中国人在江边附近的墙前被处死, 那里死尸已堆得深过膝。”

《密勒氏评论报》:“两寇相顾大笑。野田以多杀一人获胜。然究竟谁先满一百人, 无从决定,乃约定,以杀满一百五十人为竞赛。”

《西雅图每日时报》:“12月14日, 看到日本人在全城抢劫……12月15日,与大使馆仆人一道去寻找他的母亲,在沟里发现了她的尸体,大使馆勤杂工的兄弟也死了……我对南京的最后记忆是死了的中国人、死了的中国人、死了的中国人......”

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4万无辜的男女老少死于日军的屠刀之下,约2万中国妇女遭日军奸/淫,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1937年12月13日,这是中华民族的永世伤痛。

十里秦淮,六朝金粉,万千冤魂,血染金陵。

神州大地,四万万中国人的天,黑了。

.

阿绣生病了,她高烧到将近四十度,上吐下泻,嗓子肿得说不出话来。

白日里精神萎靡,什么东西也吃不下,晚上夜夜做噩梦,闭眼就是尸山血海,人间地狱。

短短几天,她迅速形销骨立,整个人憔悴的不成样子。

爱德华夫妇将她送进医院,但是医生也无可奈何。

“很抱歉,这位女士不能吃药,也不能注射,因为...她怀孕了,已经两个半月了。”

爱德华夫妇大吃一惊,不约而同看向躺在病床上的阿绣。

阿绣愣了几秒,抬手覆上双眼,掌心慢慢湿润,泪水肆无忌惮的流了下来。

她不顾爱德华夫妇的追问,一把掀过被子盖住头,蜷缩起身体,放声大哭。

这无常命运啊,何其温柔怜悯,又何其荒诞残酷。

在这山河破碎的国殇之时,在这前所未有的冷冽寒冬,在这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

她怀孕了,怀了霍锦宁的孩子。

霍锦宁,他不仅仅是她的爱人,更是她的恩人,她的人生导师,她的精神方向。

此时她的肚子里孕育了一个属于她和他的生命,她能感受到自己身体里那个小小的脉搏,和她的心脏一起跳动着。

当听到南京城遭遇屠杀的消息时,阿绣真的以为走到了世界末日,天昏地暗。

可当她得知自己怀孕了之后,悲痛之情慢慢淡去,内心渐渐涌出了丝坚强的力量,赋予了她无尽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气。

或许,这是上天给予的最光明的隐喻。

死亡与生长,毁灭与新生,一切都冥冥中的注定。

在经历过最极致的苦难与寒冬,万物终有一天会浴火涅槃,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