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生余得许多情(129)

作者: 锦绣灰 阅读记录

于是她顶着随行秘书的名义,每日陪着康雅聆出席酒会,晚宴,演讲,劳军......各种光鲜亮丽的场合,令人羡慕。

韩文彬问:“你记不记得当初军校门口的那副对联?”

萧瑜笑了笑,怎么会忘?

那是所有人进入陆军军校上的第一课: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可近年来总有人戏称,这对联该改动两个字,改为:升官发财别往他处,贪生畏死请如斯门。

昔日豪言壮志推翻军阀,建立民国的人们,转身便背信弃义,同室操戈。尝到了权力的滋味后,欲望膨胀一发不可收拾。

“十九军远赴福建的任务,是南下剿匪。”韩文彬轻笑:“我不怕战死沙场,我只怕死得毫无意义。”

淞沪一战,十九军誓死保卫上海,以四万人对八万人,以长/枪和手榴弹对敌军飞机、军舰、大炮、坦克,血战三十三天。

最后双方签订了停战协议,日军进驻上海,在虹口公园举行阅兵,庆祝日本天皇长寿的天长节和日军胜利。

此时此刻,以国府财政兵力,与日本全面开战固然不是明智之举,然而就这样避而不战,将停战协议上所有丧权辱国的条款照单全收,但凡还有一丝血性的军人如何能忍?

停止进攻的命令下达之后,不少将士嚎啕大哭,他手下有士兵抱起炸/药包冲向了日军阵地,随着几声枪响,统统倒在了血泊之中。

然而那些政客,那些高官并不在乎。

上海是列强的钱袋子,容不得半点闪失,否则美国人英国人会不高兴。

委座说,攘外必先安内。

当初他们这一批在合作时期入学的学员真是可怜,接受了两种信仰的洗礼,在心底里埋下了动摇的种子,却在日后国难当头之时,被逼着和同窗甚至教官对峙沙场,兵戎相见。

“这些年,我时常会想起云飞,我想知道他若是还在,会如何抉择?他那样深明大义,从来没有做错过。”

汪云飞,这个经年不曾被提起的名字,大概是广州军校每个学员心里迈不去的坎。

他牺牲在北伐即将胜利之前,看不见三民主义照耀中国那一天,却也看不见同室操戈革命失败的那一天。

幸也不幸也?

萧瑜眉峰一颤,压低声音,一字一句道:“其实,我一直想问你,当年云飞究竟为何牺牲?”

昔日讣告传到广州,他与奉军作战,连冲了三次。第一次,打中腿,不下火线,第二次,骑的马被炮打伤,依然冲锋,最三次,打中胸部,终于无力回天。

他身为团长,身先士卒也罢了,何以如此悍然冲锋?这简直是违反军事原则,违反军校教导的行径!

究竟谁将他逼到这个地步?

韩文彬张了张口,涩然道:“你知晓他是最笃信真理的,当初无论离校还是入伍,都是为了心中大义,彼时两党摩擦日益严重,他夹在其中,着实左右为难。”

校长背叛革命,他第一个反对,公开直言:昨天校长,今日校贼。可校长不以为忤,反而许以高官厚禄,极力拉拢。

于是一方骂他忘恩负义,一方疑他终会背叛。双重的不信任让他痛苦万分,以至于把这种痛苦统统发泄到了战场上。

一战求死,以证清白。

两人默不作声,对饮不止。

有些事情,痛彻心扉,却无法改变,故而只能用醉生梦死来自我麻痹,只因清醒时分,实在太痛苦了。

酒酣耳热之际,便谈起了旧日同窗现今的去处。

萧瑜笑道:“这几年南征北战,人各有命。有几个还在南京抬头不见低头见,有些人却是再也见不到了。”

要论起来她也是正经的三期生,军中不少将领见到她要叫一声前辈。只因独立团叛走之事以后,那一批女子队几乎成了禁忌,这几年即便有什么同期的聚会,也从来没人叫上她过。

“孙浒你还记得吗?当初和你们女子队杠上,比赛射击的那个,他去年奉命去了德国步兵学院深造,今年年末回来。”

萧瑜道:“哦?那想必日后是前途无量。”

韩文彬轻笑了一声,有些嘲讽:“若论起升官发财,谁也比不上闫国民了,人家如今是天子近臣,手眼通天。”

说起这人的现状,萧瑜是清楚的。他在北伐期间担任校长的机要秘书,多次深入敌境刺探情报,屡立奇功,深得宠信。北伐之后一直从事特务工作,如今是党务调查科驻上海办事处的主任,专门从事监听暗杀电讯侦测。

韩文彬本在军校时期就与闫国民素有嫌隙,而带兵将领又向来和特务人员彼此不和,两相重叠,也怪不得他会这种口气了。

萧瑜失笑:“你也不必泛酸,他走这条路,手中权势够大,军衔倒是不会太高,到时候见面谁叫谁长官还不一定。”

“调查科的人来找见,不死也要脱层皮,我就算做到元帅也不想见他。”

韩文彬摇头失笑:“况且我消极剿匪,若不是托岳父洪福,早已被撤职查办,如今在教导总队,军衔可谓是蛤/蟆进了金銮殿——爬蹬到头了。”

终于听到他久违了的俏皮嗑,时光似乎一下子回到了当年的广州,想起昔日种种,不禁相视一笑。

彼时大革命如火如荼,你我鲜衣怒马,年华正好。

“对了,你们女子队近况又如何?我怎么一个都没听说过。”

萧瑜笑容淡去,紧抿着嘴唇,下意识微微咬牙,仰头喝了一大口酒,半晌才轻笑了一下,

“不提也罢。”

细妹死在了27年底的广州巷战,那个胆小爱哭的女孩子,从此永远都是十六岁;沈霞跟随队伍去了苏区,如今正陷在围剿的包围圈里,九死一生;张邵敏自从被家中带走就再无音讯;而陈胜男,她们一直都有书信往里,汪云飞牺牲之后,陈胜男曾漂洋过海给她寄来厚厚的一封长信,没有悲伤,却是字字铿锵:

“青山处处埋忠骨,云飞他于革命已是尽了毕生忠诚,我不伤心,也不难过,因为他永远活在我的心里。他生时未完的遗愿,我来替他继续完成。”

作者有话要说:1927年,广州起义,田细妹牺牲,享年十六岁。

广州一别,众人风流云散,阴阳两隔,二小姐其实独自承受了很多,这与她心态立场逐渐转变有很大关系,以后会表。

第96章

汛情当前, 小红山官邸的施工自然备受瞩目,初冬时节, 迫于舆论压迫, 工程再一次停工了。

这回萧瑜索性不想再陪着康雅聆折腾,找个借口便回上海了。

连日里与法国设计师几次沟通, 那一口古怪的英语让萧瑜备受折磨,本以为回到小雅轩能得几分清净,没想到进门便见客厅里坐了一屋子人, 觥筹交错,聊得正酣。

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还有几个洋人,打眼望去, 萧瑜只认识周光伟夫妇, 进门的脚步不禁就这么顿住了。

众人见她, 亦是诧异收声。

萧二小姐和云老板的关系在上海滩传的风风雨雨,如今还是头一回让大家真眼看见,不禁窃窃私语, 神色各异。

坐在众人之间的梁瑾欣喜起身:“萧萧,你回来——”

话没说完, 却是被周光伟制止了, 他不动声色按住了梁瑾的肩膀,笑呵呵道:

“萧二小姐来迟了,快快入座, 可是要自罚三杯啊!”

萧瑜进门时自然而然,明显是主人之姿,但周光伟偏要把她说成是来客,可谓是欲盖弥彰。

梁瑾眉头微皱,开口解释,“萧萧,你先坐,我来替你介绍。”

萧瑜意味深长的看了周光伟一眼,心如明镜,只觉好笑。

她没下这个台阶,也没给这个面子,轻声一笑,不冷不淡:

“我回来路上有些晕车,回里间躺会儿,就不招待了,诸位随意。”

说罢转身便走了。

萧瑜这话也不是托词,她回卧房以后就躺了下去,迷迷糊糊,半梦半醒,不知过了多久,只觉得身边一沉,有人坐上了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