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佞宠(52)+番外

作者: 风晓樱寒 阅读记录

她不知道许家曾经算计苏琬的事,叹了一口气道:“只可惜了那个孩子。那许家小郎还真是倒霉,娶了这么一个祸害。”

“别人的事情,我们还是少些议论吧。”苏琬不想再谈论许家的事,三两句便转了话题,“娘给我做了一些新的点心,你要不要尝尝?”

墨衣适时地端上茶水糕点,永平公主尝了一块,赞不绝口地道:“郡主的手艺是越来越好了。”

苏琬笑道:“你若是喜欢,就带些回去吧。”

两人用着点心喝着茶水,继续闲聊。永平公主似是想到什么,又说道:“是了,好一段时间没见,宫里那个小胖子一直嚷着要见你。”

小胖子指的是十三皇子沈昭,这是永平公主给自家弟弟起的外号。

听她提起,苏琬也想起上次在长公主府中落荒而逃的沈昭,微怔了一下,然后问:“十三皇子最近如何了?”

“还是那样,太傅布置的作业被认真完成便罢了,他还把太傅的胡子都揪了回来。太傅都要被他气坏了。他最近把父皇最喜欢的一块端砚石给打碎了,又被父皇禁了足,但还是不肯消停。”永平公主无奈地笑了一声,又打趣道,“最后还是我与他说,若他再捣蛋下去,就不带他参加春狩大会,让他见不到阿琬你,他这才收敛了一些。”

苏琬佯作不悦地道:“怎么说得我好像能止小儿夜啼的可怕之人一样?”

永平公主捂嘴笑了一下,接着问道:“阿琬,你还没参加过春狩大会吧?”

苏琬轻轻摇头。

她的确从未参加过春狩大会。

春狩大会是大盛朝每年的一大盛事。春猎为搜,猎杀的大多是践踏庄稼、尚未怀胎的禽兽,更为考验猎者的技巧。

因此春狩有皇帝用作考核年轻才俊之用,意在培养年轻后辈,为国所用。参赛者必须是三品以上的官员或皇室侯门子弟,年纪须在十五以上、三十以下年纪。

但除了有选拔培养青年才俊的作用,这春狩还是一场变相的相亲宴会。三品以上官员的家眷,只要年满十四,便可随同观看,其中不乏尚未定亲的闺秀。

在这场比试中物色夫君的人选,再也合适不过了。

永平公主一笑,道:“上一年的春狩大会真的可热闹了,你错过了实在太可惜了。在春狩大会上获得头筹之人,可以获得额外的奖赏。”

苏琬好奇地问:“上一年获得头筹的人,是谁?”

“是……”永平公主微微一滞,语气有些生硬道,“是七皇兄。”

七皇兄,自然是沈桓。

她显然不想继续这话题,话音刚落,便飞快揭了过去:“好了,我们不说这个了,过去的事情也没有什么好提的。现下已经开春,春狩大会将近,这回阿琬你一定要参加。”

苏琬微垂下眼睑,只点点头,没有说话。

“说起来,阿琬你也还未定亲。”说到这里,永平公主话语一转,带上积分调侃之味,“说不定还能在春狩大会上结识到你的心上之人。”

苏琬哪会听不出她话中的玩笑之意,但动作还是微微僵了一下。她收起思绪,嗔永平公主一眼,道:“你就会笑话我。”

永平公主笑嘻嘻地道:“好了,我不说了。”

皇宫,宣正殿中。

“皇祖父,为何您不同意孙儿的提议?”卫王世子错愕地抬头,看向坐座上的凌帝,不解地问道,“前些日皇祖父拒绝了孙儿的请缨,是因为孙儿行军经验不足,情有可原。但当下边疆战事不断,百姓们正处于水深火热。若再不想办法解决,受苦的只会是百姓。孙儿也想为皇祖父分忧,既然秦王叔不肯亲征,那便由孙儿前去应援端郡王。”

“朕明白你想要为国分忧的好意,但是此事……朕已有了决定。”凌帝手握成拳抵在唇边,猛地咳嗽几声,“你就不要再提了。”

卫王世子眉头紧拧,问道:“皇祖父,是否……秦王叔与你说了什么?”

凌帝手掌紧紧攥住龙椅扶手,终是叹了一口气,挥了挥手,道:“朕乏了,你暂且回去吧。”

此话颇有赶人的意味。

卫王世子也不好再留下去,只好起身告退。

他踏出宣正殿,耳边却不停回响着前些天,他主动向凌帝请缨领兵出征时,恰好在旁的沈桓那毫不留情地讥讽——

“卫王世子认为上阵杀敌只是纸上谈兵的玩乐?”

卫王世子的手暗暗地紧握成拳,未料刚抬头,便看见那抹熟悉的黑色身影迎面而来。

他的脚步停顿下来,看向来人:“秦王叔。”

沈桓神色淡漠,并未停下脚步,也未看他一眼,只与他擦肩而过。

在经过他身侧时,卫王世子突然问:“王叔是否对侄儿有所不满?”

明明与他年纪相仿,沈桓只是在他旁边一站,却让他感受到无形的压力。沈桓停下脚步,看向了他,似乎在看红尘间最微不足道的灰尘般,冰封的黑眸中融着不屑与讥讽之色。

卫王世子从他身上感受到一股渗透入骨的冷意。

沈桓淡淡瞥他一眼,道:“本王向来不喜不自量力之人。”

他大步离去,但入利刃般的眼神却在卫王世子心里留下一片阴霾。

卫王世子站在原地,看着昏暗冰冷、没有一丝人气的回廊,他捏住自己的掌心,深吸一口气。

秦王,果然是难缠之人!

确认的心中的猜想,卫王世子大步向宫外走去,他的心情更糟糕了——

卫王世子出宫后,便马不停蹄地回到卫王府中。

下了马,他径直走往卫王的书房,推开门,直接朝里头的人问道。

“父王,为何连你也反对我的提议?”

坐在书桌前查阅案卷的卫王听到声响抬头,看向卫王世子。

“前日儿子向皇祖父请缨,父王为何不帮我说话,甚至还认同秦王所说的话?”卫王世子略有烦躁揉揉眉心,忿忿不平道,“皇祖父这般,对秦王言听计从,分明是被秦王迷了心魂。”

卫王半晌没有接话。他在宣纸上写下几个大字,将手中的狼毫笔往旁边一搁,方才不徐不疾地开口道:“祁儿,你以为皇上真的是老糊涂了吗?”

第50章 针锋

卫王世子皱起了眉头,眼神凝重:“父王,你说什么?”

“若他真是宠信秦王,便不会将他推置一个众矢之的的位置。”卫王瞥了他一眼,语气平淡地道,“沈桓这几年愈发猖狂,名声更是坏透了,饶是他战功再显赫,皇上也不可能一直将之放任自流。”

卫王世子不解地问:“既然如此,那皇祖父为何又任由着秦王在朝廷上为所欲为,甚至杀害忠良?”

卫王拿开桌面写了字的宣纸,又重新铺开一张。他执起一旁的毛笔,蘸饱了墨水,笔尖的墨在宣纸上染开一团,方才开口道:“皇上这般做,原因有二。其一是想让沈桓替他铲除他想对付之人,其二,是想让沈桓树为标靶,掩人耳目。实际上,他真正看好的储君人选,另有其人。”

卫王世子喃喃道:“怎么会……”

“沈桓虽是元后的嫡子,但姜家早已败落,若皇上想要立他为储君,早便立了,也不会等到这个时候。”卫王抬眼,看向前方空落的墙壁,不知在想些什么,“但沈桓也不是愚蠢之人,他显然也看透这点,不过几年光阴,便将大盛的大部分兵权握在手中。”

他动作一顿,叹道:“即使皇上有了将他铲除的心思,但沈桓已经不是他能牵制的人。皇上当初起用秦王,显然也没想到会有被沈桓逼至这种地步的一天。都说皇上忌惮靖安王一脉在边疆势力如日中天,其实他最应忌惮之人,不是靖安王,而是秦王。”

“既然如此,父王更应该支持我的提议才是。若秦王再扰乱朝政、逞凶肆虐,受苦的只有大盛的百姓。”卫王世子仍有不解,“这次的战事,正是替皇祖父收归他手中兵权的好时机。那为何前几日,我向皇祖父主动请缨时,父王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