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北京人的故事(91)

作者: 虚笃 阅读记录

“那么信息是怎么传递的呢?是靠神经元,靠神经元的电波和化学元素传递着。”

“现代的人工智能就是模仿人的这种功能发展起来的。”

“就像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一样,智能机最一开始,只是简单的模拟神经元,通过电波和其他神经元交流,记忆,学习。”

“和一个婴儿不同,智能机的学习能力很强,短短的时间里,机器的信息量就远远超过了人类的大脑。”

书瑜点点头,“我有点儿懂了,机器不会疲倦不用睡觉,比人的学习时间长。不过,我们人类只用不到百分之二的大脑,为什么不研究怎么更多的开发真正的大脑,而不是扽个机器来替代人类呢?想象一下,如果人类能用上百分之十的脑量,那还有什么做不到呢?”

维舟点头赞同,“如果能开发一成,就有可能十成。”

“没有人做研究吗?”

维舟苦笑一下,“人用这么点脑量,就可以造机器做很多事情,何必再用更多脑子?机器在体能上比人强多了。”

书瑜摇摇头,“我可能老了,跟不上了,我怎么没有王达的兴奋呢?”

“嗯,我搞这个的,我能理解你。”

书瑜摇摇头,“或许是我的无知造成,你再多讲点儿,那个什么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你这样问问题就是深度学习。哈哈,机器像个小孩子,有了硬件,神经元,接受了大量的信息,下一步,就是机器学习,来处理大量的信息,变成有用的知识。”

“哦,有道理。”

“人工智能最开始是用在华尔街,根据大量的交易数据,智能机学会了预测股市走向。”

“难怪我们这些散户发不了大财。”

“那倒未必。”

“哦?基督山更厉害?”

“咱先别走偏了。你不是来学习的吗?”

“啊哈!好,我记着,以后问你。说哪儿了?机器学习?”

“如果没有手机,没有现在的信息爆炸,就不会有今天的AI。”

“为什么?”

“大数据啊。没有大量的信息,机器学不到规律,跟人脑没太大区别。”

书瑜拿起手机,“就这玩意儿?”

“嗯,你打的每个字,去的每个地方,查询过的网站,等等,机器都记得。你没注意到吗?你昨天晚上睡前百度了一下运动鞋,今天就能看到各类有关鞋的广告,对不对?这后面就是智能机。”

书瑜点点头,“我要是看那什么,那个,反正没什么秘密了。”

“哈哈,那个?嗯,不错,确实给人们带来很多便利,但是,到处留下了印记,消也消不掉的印记,所以有牺牲才有获取,很多人其实不在乎呀,甚至自己的分分钟钟都要在网上显摆一下呢。”

正说着,王达夹着个平板电脑进来,笑嘻嘻地坐在他们边上,“张老板,老板。”

“就像他,”维舟打了招呼,接着说,“他这样的年轻人。”

“你们在说我?”

“没有特别说你。”

“又有什么新消息,讲给我们大家听听?”

第58章

“我把我的网站给我爸看了,他很支持我。”王达兴奋地说,“我爸说他可以投资一千万。”

维舟看了一眼书瑜。

书瑜耸耸肩,“我没说。”

维舟说,“谢谢你父亲。我在美国的融资这两天就有结果了。然后我们才能开始。”

“维舟,你在美国也融资了?”

“嗯,早几年的事,我再具体跟你讲。”

“那为什么回国重新开始?”

“因为她回来了,”维舟哽了一下,“我答应陪她一辈子。”

书瑜同情,但不同意,活人被死人牵着?如果生前有什么对不起她的事情,人死了,再干什么都晚了。

“维舟,一辈子?你还年轻啊。”

“她那么年轻,医生又说预后良好,我答应她,陪她,不要她担心任何事,只要她活下来。”

王达在旁边开始流泪。

“维舟,生老病死,都是难以预料的。”

“是她父母要我带她回家,入土为安。要不然,我们还在海上漂泊。”

“海上漂泊?”

“她的梦想是哪天去航海,这就是为什么她喜欢基督山。”

“你去航海了?”

“我带着她漂流了两年。”

“唉,维舟,能为另一半实现梦想的有几个人!”

上一篇:我才不是泰迪精 下一篇:邻居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