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北京人的故事(130)

作者: 虚笃 阅读记录

“干吗?”

“治打嗝。”

“没听说过。”

“你试试看嘛。”

书瑜没法,按照黎文墨所说,伸着指头,注意力集中,尽量不让自己的指头碰到,过了二十几秒,不知不觉,打嗝停止了。

“嚯,真管用呐。”

“这可是个百试不爽的法子。好啦,吃饱了,让妈妈看看你练得如何了?”

“真的比姥爷还狠哪。”

“因为目的不一样。你不是小孩子了,不应该让妈妈这样催你。”

书瑜心里狠狠地同情了父亲一把。

。。。

两人来到书房,黎文墨把书瑜团了的练习纸又都从纸篓里拣出来,抹平,铺在桌面上。

“看的出来,你楷书一直在努力学颜柳,可你笔锋太过纤秀,没有骨感力度。”

“姥爷也说过我写字秀气。”

“我看你的字更像文征明的。”

黎文墨把一本字帖拣出来指给书瑜看。

“像吗?不记得临摹过文征明的字啊。”

“姥爷那时候大概要你学那几个大家的,王羲之,王献之,米芾,张旭,柳公权,颜真卿,这些人的字帖妈妈小时候也常临摹。”

书瑜翻看着,“文征明的行书最好。咦,他不是穿越的吧?有的字怎么写的是简体?”

“什么穿越,瞎讲,草书的字也简化很多啊。”

“我写不好草书。”

“妈妈觉得你要多练草书。”

“练不管用,是性格。我是个很严谨的人,放不开。”

黎文墨蹙着眉想了一会儿,“颠张醉素,想要放开,需借酒力。”

她翻出两本字帖,“瑜儿,你今天临摹这两人的,不求多像,要熟悉他们的运笔。”

书瑜接过来一看,摔在桌上,“我刚说我不行。”

“生活中需要挑战,你就是□□逸了。妈妈陪你练,好不好?”

黎文墨说着,在书桌另一侧铺上宣纸,两方墨玉卧虎镇住,挑了一只大狼毫放在边上,一手研磨,一手举着字帖看。

书瑜摇摇头,去拿了瓶红酒两只酒杯,给自己和母亲各倒一杯,也拿起字帖看。

看了两页,放下,挑了另一册,又看了两眼,再换一册。

三本字帖摊开,眯着眼,看了五分钟。

“要说草书,我更喜欢赵佶。”

黎文墨不答应,也不动,仍然是那个姿势,一手磨墨,一手举贴。

书瑜这边笔墨纸砚准备好了,两杯红酒下肚,开始临摹徽宗的草书。

“记得这千字文,姥爷小时候教我读过,怎么好多字都不会念了?”

“不行不行,手太生了,我得来点儿猛的。茅台喝吗?”

“唉,都是手机闹的,现在的年轻人,有多少人会写字?书法是咱中华文化的巅峰啊,不能让它失传,要发扬光大。”

“吼吼,喝点儿酒以后的感觉是不一样啦。我现在是愈加行云流水般了。”

“话也流水似的,够多的。”黎文墨终于放下字帖,嘟囔了一句。

书瑜以前没有这么大清早,喝过这么多,这么快,自己都觉得管不住自己的嘴。听母亲一提,顿了顿,不再讲话,仍止不住微笑,笑两颊都有些酸痛了。哎呀,喝高了的感觉不错啊。书瑜嘿嘿笑了起来。

黎文墨奇怪儿子这般好情绪,走过来看书瑜的字,反被两支空酒瓶吸引了注意力,“妈妈说借些酒力,你还来真的了?还喝了这么多!”

“在找感觉。”书瑜说着,把刚刚写的几个字拿给母亲看。

黎文墨像刚才看字帖一样,一动不动看了足足两分钟,叹口气,放下,也不说话,转身回到自己那边,大狼毫沾满墨汁,蹙着眉,盯着桌上的纸,又不动了。

书瑜摇了摇头,忍住没有开口,不知道是故意作态,还是真癫狂,这些艺术家们创作时都不正常了。

书瑜使劲拍了拍自己的脸,说找感觉是真心话,那种放松,或者说是大脑迟钝的感觉,让手臂能自由挥发,临摹起来,流利通顺,毫无滞涩之感。

书瑜拿起母亲扔下的那篇字,有这么烂吗?看这地字,这秋,这露,“哇,还有这帝字,颇有气势嘛。我看比老赵的不差。”

黎文墨心无旁骛,挥笔而成。慢慢放下笔,左歪下头,右歪下头,一直蹙着的眉渐渐展开。伸手团了这张,又重新铺上一页宣纸。

书瑜看得难受,出了书房,到厨房翻找零食,顺便给梅梅发个短信。

“干嘛呢?”

“给小侄子买衣服呢。”

上一篇:我才不是泰迪精 下一篇:邻居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