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闲唐(45)+番外

李德謇见李元婴这般模样,也不催促,由着他走走停停,慢腾腾地行到村头。

还未走近,李元婴便看到村头有株几人合抱才抱得过来的老树。此时那株婆娑的老树下有朗朗诵读声传来,细听隐约能听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之类的,竟是前朝逐渐流传开的《千字文》。

李元婴初启蒙时学的也是这个,全文由近千个不相同的常用字组成,既能帮初学者认字,又把许多道理与典故编了进去。

李元婴好奇地走过去一看,发现树下立着个和李治差不大的少年,约莫十一二岁,手里拿着卷书在教导几个齐齐整整坐在树下的小孩。

他们有的带了个蒲垫,有的直接席地而坐,年纪约莫是十岁左右,全都认认真真地挺直腰听那少年口齿清晰地带他们念千字文。

李元婴觉得真稀奇,这么个十来岁的少年人怎么成了夫子?

那少年并未注意到李元婴等人由远而近,他拿着块黑漆漆的木炭把字写在树身上给同伴们看着学。旁边有条小溪,每教完一个字,那少年便用水把字洗掉,再写别的字。

李元婴驻足看了一会,那少年才注意到他们一行人的到来,停下讲解上前拱手问:“几位客人来我们唐家村可是有事?”

树下坐着的村童们都好奇地看向李元婴几人,觉得李元婴的衣着华贵得很,身边跟着的几个禁卫也特别气派。

李元婴像模像样地拱手朝为首的少年还了一礼,也不隐瞒,开门见山地说道:“我是来寻孙老神医的,家中长辈有疾,想请孙老神医替他瞧瞧。”

少年道:“那来得倒巧了,要是再过几日,孙老神医就不在我们这儿了。”说罢他让其他人先背一背刚才教的那几句,亲自引李元婴一行人入村。

李元婴对这少年很有好感,直接自报家门:“我姓李,名元婴,你叫我名字便好,你叫什么?”

李是陇右大姓,遍地都是李家人,少年不曾多想,只觉李元婴兴许是哪个权贵人家之子。

少年不卑不亢地答道:“我姓唐,单名一字璿,还未取字,你也叫我‘阿璿’便好。”

李元婴点头,顺势问起唐璿刚才在做什么。

唐璿告诉李元婴,他家中比村里其他人宽裕一些,家里人舍得送他去读书。他认为村中的伙伴们虽都家贫读不起书,能认几个字也是好的,即使能去考科举的人寥寥无几,出去受雇佣时也算有个一技之长,指不定能多拿几个工钱。

于是唐璿总趁着休沐时给同村伙伴们教几个字。

一篇《千字文》,他已经教了大半了,自己也把千字文记得更牢了,算是利人也利己!

李元婴道:“你真了不起。”

唐璿摇头道:“只是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而已。”

李元婴由衷夸道:“便是力所能及之事,也不是人人都愿意做的,你太棒啦。”

这样直白的夸奖让唐璿有些脸红,他腼腆地笑了笑,指着前头一处简陋的农宅说:“孙老神医就住在这儿,最近他在教村里人采药。”

周围山多林多,药材也长得好,学会采药对村里的人来说是个很不错的新进项,所以村里人每天都聚在那处农宅中学习如何辨认药材、如何在采集和晾晒药材过程中不损伤药性,也就这两天孙思邈说要进山采药才冷清些。

唐璿和李元婴说了这些事,补充道:“昨天孙老也进山了,不知有没有回来,若是没回来的话你怕是要等一等。”

李元婴爽快地道:“我等得的。”

唐璿点头,上前帮李元婴叩门。

连敲几声,里头都没人应。

唐璿转头看向李元婴。

李元婴也不失望,反而兴致勃勃地和唐璿说:“既然孙老神医没回来,那我们再回那棵大树下去,我也帮你教教他们!”他跟唐璿夸口,“我已经学完《论语》和《礼记》啦,最近我在学《诗经》,可以教他们读‘无衣’!”

至于《诗经》是前几天才被他皇兄罚抄的这种事,李元婴是决计不会提半句的~

唐璿早看出李元婴出身显贵,见李元婴年纪比自己要小几岁却已经读了这么多书,心中大为钦佩,当即欢喜地带着李元婴去村头一起教村中伙伴们习字背诗。

李元婴虽没正儿八经地教过人,但他有着丰富的装样子经验,教的又都是一群求知若渴、一心向学的村中少年,一首《无衣》竟教得顺利无比。

于是孙思邈背着药篓出山归来,便听到村口传来一阵阵响亮而清越的颂背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孙思邈驻足看去,只见一群小孩在那株几人合抱的大树下或坐或立,齐声诵读。

两个站着的小孩里头,一个是孙思邈这段时间早就记下的唐璿,是很不错的好孩子;另一个却是孙思邈不曾见过的,定睛细看,但见他唇红齿白,眉目俊秀,当真是天生一副好皮相!

更稀罕的是,这小孩明明衣着华贵,容色骄矜,本应与这山野村景格格不入,偏却有模有样地背着手立在那群村童前头——若不是年纪太小,怕还真有点当人先生的气势。

作者有话要说:

小王爷:等人是不可能等人的,等我先玩玩!

第35章

唐璿最先察觉孙思邈的归来。他与李元婴搭档了小半天,对这毫不拘束的新朋友很是喜欢,看到孙思邈后便让其他人先散了,自己领着李元婴上前与孙思邈搭话。

前些天已有人寻了过来,请孙思邈先莫要云游四方,且在这边多留些时日,太子李承乾有事相请。连李二陛下都对孙思邈礼遇有加,李承乾自然不可能强留他太久,因此才叮嘱李元婴到骊山后马上带着信物亲自来请孙思邈。

李元婴也很喜欢新认识的小伙伴,说话不曾避着他,跟着孙思邈走入那简陋农宅便把自己的来意告诉孙思邈。

孙思邈一听李元婴的名字已知晓他的身份,再听他说家中长辈身上有疾,立刻就想到驾临骊山的李二陛下。

这事,棘手啊!

太医之所以多用温和之法,原因就在于为达官贵人治病太难,药用下去没有起色也就算了,若是用得猛烈些出了事,那是要掉脑袋的!

李元婴一直看着孙思邈,见孙思邈神色莫测,瞧着真像个叫人猜不透的老神仙,当即正了正身子朝孙思邈一拜:“请您为我皇兄走一趟。”虽说李二陛下总欺负他,不是敲他脑门就是罚他抄书,可他已经没了宠着他的父皇,没了温柔的皇嫂,不想再没了这个坏皇兄。

孙思邈看李元婴言辞恳切,态度诚挚,一时说不出拒绝的话。他向来不喜欢受官身拘束,极不希望与皇家有过多牵扯,可这么个半大少年满怀期望地向他提出请求,他同样不想让他失望。

还在旁听的唐璿有些呆愣。他到底没去过太多地方,也没经什么事,只能判断出李元婴出身肯定不凡,却没想到他竟是皇家之人,货真价实的天潢贵胄。

孙思邈伸手把李元婴扶了起来,答应道:“我可以与你走一趟,不过陛下既然不派人来请我,怕是知道我也无能为力,你莫要有太大期望。”

李元婴一听孙思邈答应,高兴得不得了:“只要您去给皇兄治一治,肯定能好的。”既然孙思邈都应下了,李元婴又起了玩心,兴致勃勃地和孙思邈说:“皇兄的旧疾都那么久了,不差这一时半会!我方才听阿璿说这一带的菌菇滋味鲜美,最近又正好是菌菇最多的时节,往树底下一摸能有一大把,又大又好!这么肥美的菌菇,若是用来炖鸡肯定非常好吃,不如我们先尝尝鲜再回行宫也不迟。”

孙思邈:“……”

李德謇:“……”

李元婴遣了个禁卫回去告诉李二陛下自己午膳不回去用,跟着新小伙伴一块去找菌菇了。

待李元婴欢快地跟着唐璿去弄回一小箩筐菌菇,李德謇已捋起袖子把买来的嫩鸡料理好,这位沉默寡言的军二代动起手来居然很熟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