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我这是经历了啥(21)

作者: 焱炎火 阅读记录

第16章

新帝业已登基,因夺嫡风波产生的动荡不安渐渐平静下来,百姓的日子又恢复了平静似水。

其实也不完全是平静似水,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蒸蒸日上。

甫一登基,奕謹就下诏大赦天下,减免了那些因鸡毛蒜皮小事而坐牢的犯人的刑罚,既减轻了狱所的看管压力,又增加了一部分社会劳动力。

继而,他又精简朝廷办事机构,将那些关系户、尸位素餐的官员踢出队伍,降低行政开支。又提拔有能力才学、心怀正气的官员到关键岗位上,保证政令得到有效的执行。

然后,他又抓贪官典型,不仅抄没家产,而且将犯案官员满门抄斩,手段狠厉,颇有杀鸡儆猴的架势。

接着,他在各州府设立官学,主修奇淫技巧也就是后世的手工制造业,并减免学费,如有特长者,还可以发放奖学金。

其实这条是杏贞建议他这么做的,社会的发展进步光靠杏贞一个人带动是不可能的,必须将创造根植于整个民族的血液中,这个民族才有强大的那天。

最后,他又整顿军务,将军队中高层流动起来,每两年一换防,杜绝结党营私以及吃空饷事情的发生,并对全军进行思想改造,灌输“家国天下”、“忠君爱国”、“保家卫国”思想,至于教材,则选用历史传统名篇《诗经.无衣》、《离骚》、《爱国诗词摘要》等,重新从思想上塑造钢铁战士。

为了追求士兵精神上的坚毅,他还敕令全国,全面禁止吸食鸦片,并不准许个人开设任何形式的烟馆!而军中已经成瘾的士兵立马发放抚恤金,剔除出队伍。要知道《南京条约》的签订就是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导火索的,可见,奕謹整顿军务的决心是多么坚定。

这几条一一实行下来,差不多用了大半年的时间。虽然中间也有一些波折,但最终结果是好的,整个大清从上到下,从官员到平民百姓,都如同那田里的麦苗,焕发出了盎然生机。

不过,这一番整顿对大清来说是好的,对洋人来说可就不那么美好了。

不说别的,就说一个软弱可欺的政权对洋人有多么大的好处。

首先,都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整个政权若都是软弱无能的,洋人大可以再发动几次鸦片战争,逼迫大清签订几个类似《南京条约》这样的不平等条约。

其次,洋人可以在大清的地界上横行霸道,将大清百姓看成是二等公民,而他们则可以作威作福。

再次,他们可以将鸦片这种精神成瘾□□倾销到大清,毫不费力的赚取大笔雪花银,而且他们还可以通过鸦片来削弱大清的战斗力,稳固他们殖民侵略的地位。

所以对于洋人来说,一个懦弱无能的清政府无疑对他们是最有利的。可是这种有利形势被皇位继任者给打破了,新的皇位继承人不仅快速的解决了内部隐患,而且对他们的鸦片倾销策略迅速采取遏制政策,虽然没有立马撕毁《南京条约》,收回通商口岸,但其作为已经严重影响洋人捞金的速度了。

地位遭到挑衅,洋人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毙,而且他们自恃坚船利炮,绝对能再一次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故而,由英国政府牵头,英国国会通过对华战争的拨款案,决定再次派出远征军侵华。远征军由舰船和陆军组成,舰船共70艘,陆军士兵7000人,由鸦片战争中的功臣海军中将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于黄海渤海湾处迫境。这次的英国远征军规模相较于鸦片战争,不仅舰船多了23艘,而且士兵也多了3000人,另其坚船利炮也有了一些改进,总而言之,相较于鸦片战争,此次英国远征军是抱着必胜的信念来掠夺大清资源的。

真元二年春,远渡重洋的英国远征军终于抵达黄海渤海外三十英里,并向清政府提交制裁国书,要求清政府恢复鸦片商品买卖自由贸易,另增设青岛、烟台、威海三处作为通商口岸,并对限制鸦片买卖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赔偿金3000万两白银,并将胶州半岛租借给英国人作为定居地。

英国的制裁国书一到,大清满朝文武俱是震惊。自有文官骂洋人狼子野心欺人太甚的,也有胆小怕事想要息事宁人的,更有武将说到鸦片战争洋人战力不俗的,当然也有武将想要一雪前耻打的那些羊毛卷满地找牙的。文管武将就各自的看法争论不休,整个朝堂仿佛是要炸开了锅一样。

坐在最上首的奕謹不动声色的观察着底下一众群臣的言行举止,暗暗挑选可造之材可用之人。观察了半天,奕謹略有欣慰,因为他提拔上来的人都坚定的持打一架的态度。

上一篇:相门千金 下一篇:带着灵泉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