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宫谋(408)

作者: 莲静竹衣 阅读记录

无尽的悲辛将他的心塞得满满的。

这承乾宫,在明朝住过崇祯帝的宠妃田贵妃,两人育有三子,却相继夭折,最终田贵妃也芳华早逝。

而在顺治朝,这里住过万般争议、毁谤一身的董鄂妃,她与父皇育有一子,也是母子早夭,未得善终。

这承乾宫,果真不祥。

原本从来不信命理风水的康熙,在这一刻笃定了命数与风水。

第一百四十九章 明年谁此凭栏杆

康熙十三年,注定是个不太平的年份,这一年,康熙经历了太多的人生变故,嫡后赫舍里难产而死让他感知命运无常,而生母佟佳氏死因疑云更让他饱受煎熬,在八旗子弟和朝臣百姓中不得不面对种种非议,最让他心痛的,是与东珠的形同陌路。

情殇之下,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打起精神整顿吏治,革除旧弊,开源经济以安民生,然而朝堂上下积习难返,从大清开国之初留下的三藩势力更是无限制地膨胀到了极点。

于是,年轻的天子以断腕之决心果断撤藩。

三藩为了共同的利益迅速结盟,起兵反清。以平西王吴三桂为首的吴军行动神速,先出云贵,攻略湖南、四川,所到之处势如破竹。

另外两藩见势而动,靖南王耿精忠不顾其弟耿聚忠的苦劝,当下在福建举事。而平南王尚可喜虽不愿硬抗,却被儿子尚之信兵围府邸软禁夺权,自此,广东也沦入战事之中。

而与三藩有着种种关联的各方势力,也都积极响应。孙延龄在广西、王辅臣在陕甘、蔡禄在彰德先后起兵,台湾的郑经也出兵浙江沿海,塞外察哈尔更是趁乱起事。

一时间,大半个中原都陷入了战火之中。

康熙从容应对,先是一旨诏命削夺吴三桂所有官爵,公布所有罪行,而后将其子吴应熊在菜市口斩首示众,却对另外两藩的质子加以优待,以截然不同的态度来分化三藩的结盟。果然,靖南与平南两藩止戈于封地,未再扩大兵祸的范围。

初见成效之后,康熙命安亲王岳乐、康亲王杰书、贝勒察尼、将军尼雅翰出兵各地。

一应部署,镇定而从容。只可惜,面对筹备多时、迅练有速的叛军,清军初战不利,节节败退。

康熙在朝堂内外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老谋深算的吴三桂又在此时兵临长江,收兵止戈,向天下发布檄文,要康熙退位,换贤者能者居上,以此可议满汉划江、南北分治。

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瓦解了本就不够团结的八旗队伍。

朝堂之上,面对千夫所指,康熙决定御驾亲征,亲赴湖南战场,于正面与吴三桂主力殊死决战。

临行前一晚,当东珠奉诏步入乾清宫时,正看到康熙站在高高月台上,仰望星空。

东珠上前行礼:“臣妾拜见皇上。”

康熙收回远眺的目光盯住东珠:“明日出征,朕今晚一定要见见你,原本有很多话要说,可是却被你这一句请安搅了。东珠,朕知道你我之间再也回不到当初了,可是朕还是想在今晚破个例,你不是皇后,朕也不是皇上,我们,只是我们,可好?”

东珠站起身,避开康熙的目光,与其并肩而立,目光远望星空:“我可以不是皇后,但你却只能是皇上。国强民安,各族融合,天下大治,是你的责任。”

康熙目光中闪过一丝失望:“是,朕知道,这责任朕不会忘。朕已经去密函给安亲王,让他与杰书分兵两路,由安亲王在湖南战场与吴三桂主力佯装周旋待朕大军相援,杰书则独领三万精兵奇袭入粤,以朕的恩旨招抚平南王,同时西上云贵抄吴军后路,而费扬古,也去了西北,拿下陕甘,吴军想要北上,便再无可能。”

东珠点头:“好些日子没见曹寅和南怀仁了,想必他们已奉了皇上的旨意南下福建与澳门,一为招抚耿精忠,二为安抚澳门,警示郑经,切断吴军与东南部靖南王这一藩的勾连。”

康熙明显一愣,随即眼露惊喜,难掩赞赏之色:“朕的心思,你都料得真真的,没错,朕就是这样部署的。”

东珠面色淡然:“皇上部署妥帖,如此一来,吴三桂孤军在外,败局已现。皇上与吴军的关键一役当在洞庭,只是我军不善水战,吴军却占据地利与先机,演习多时,又是以逸待劳,皇上对此,可有胜算?”

康熙深深吸了口气:“朕不瞒你,此番除了在战略上朕稍稍有些底气,但于此役却并无把握。”

东珠眉头微蹙,看向康熙:“那你去干什么?送死吗?”

康熙先是一怔,随即笑了,颇有些无奈:“全天下人,只有你才敢这样跟朕说话,这才是朕的东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