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宫谋(235)

作者: 莲静竹衣 阅读记录

东珠看着他,一脸忧虑:“五阿哥,听你这话,东珠还真为你担心,难不成这一生你真就做个富贵闲人罢了?怎能说出如此无知之语呢?你还真以为一片云便是一阵雨,这天气只是一城一池的?”

常宁看了看福全,福全略一愣神:“今日在殿上,河道总督再次奏请拨银两筑堤,但辅臣们认为如今已经入秋,雨季已过,筑堤之事不急在一时,又给驳了。”

“那皇上怎么说?”东珠一脸急切。

福全道:“皇上问了钦天监,钦天监监副吴明说近日京城西北将有雨情,但黄河、长江汛期已过,不会再有大的雨事,所以只需京城永定河再做固防即可。”

东珠摇了摇头:“吴明吗?若是南怀仁如此说,倒可放心。偏是吴明,倒也罢了。”

常宁纳闷:“南怀仁?你痴了吗?那些洋夷自‘天算案’起,受汤玛法连累,现在不是死了就是避了,哪里还能御前当差?就算能当差,他们说的话,更是没人听。”

仰望着天色,东珠很是失望,沉默良久之后才一脸漠然说道:“罢了,这天下,不过是皇上的天下,我又操的什么心?”

福全神情冷郁,听了东珠的话,也不答言,偏常宁笑了:“就是,你多省心啊。你可知道坤宁宫里,我那位正牌皇嫂,如今忙得什么似的,又是削减月例银子,又是俭省宫中用度,真正劳心劳力为皇上分忧。”

东珠听了,冷冷一笑:“好一位贤后。”

常宁端起碗来,将汤水一饮而尽:“是吧,连你也这样说,宫中上下如今都这样说呢!”

东珠摇了摇头:“没用的!”

“啊?”常宁仿佛没听清。

东珠提起笔,在纸上写着:“陈皮三两、乌梅半斤、甘草一两、板蓝根二两、金银花……”

写过之后,将纸递给福全。

福全微微一愣。

东珠笑了笑:“你先收着,迟早有用。”

正说着,天边忽地腾起一道电闪,紧接着便是震耳欲聋的惊天响雷,随即罩在天空中的黑幕像是硬生生被撕扯开一个大口子,大雨仿佛倾泻一般突然便倒了下来。

福全立即起身用自己的衣袖为东珠挡雨,护着她进了屋,又随即冲进雨中拉起常宁向前院跑去。看着福全与常宁消失在雨中的背影,东珠突然觉得,这深宫之中多少还是有些温情的。

入夜,已经连着下了十来日的大雨竟然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整个紫禁城内静悄悄的,除了哗哗的雨声,听不到半点其他的声音。宫径、甬道上除了偶尔经过一队、两队穿雨衣戴雨冠的侍卫换防,再没有半个人影。

慈宁宫的佛堂内仍然灯火通明,太皇太后孝庄虔诚地佛前敬香。苏麻喇咕从外面急匆匆地入内,素言与素问赶紧上前扶起孝庄。

太皇太后的规矩,佛堂内,只礼佛,不问他事。

看苏麻神色,自然又有要事回奏,于是近身宫女素言与素问自然是立即扶着孝庄出了佛堂来到寝宫,侍候太皇太后坐在炕上,又倒了热茶,素言与素问这才退下。

“什么事,慌慌张张的。”孝庄扫了一眼苏麻,面露不悦。

苏麻压低了声音:“乾清宫那边,皇上和螯拜又起了争执。”

孝庄眉头微皱:“这一次,为的又是什么?”

苏麻叹了口气:“为着户部的事,依着皇上的意思,户部这批银子要先紧着治水,鳌拜与议政王会议却是要先拨给三藩和八旗做军费,原本两下里僵着,皇上说择日再议。可是户部却依着鳌拜的意思已经先拨了出去。皇上自然恼怒,只得将皇后捐的内孥银子给了工部筑堤。也不知工部这差事是怎么办的,如今京城连日大雨,永定河决了口子,西边淹了好大一片。他们不急着抢修却只一味瞒着。皇上今日和裕亲王微服,原本要去京南大营巡视,正好在路上看到逃难的灾民,这下可不急了。当下就要拿了工部尚书问罪。可是……这工部尚书玛迩赛,原是鳌拜举荐的,所以这不是又扛上了吗?”

孝庄目光冷漠:“这玛迩赛,不仅仅是鳌拜举荐的,还是他家的亲戚,自是动不得的。”

苏麻心底有些难过,不知是为了太皇太后,还是年轻的皇上,只觉得这朝中的事情就像近日的天气一样,阴郁、沉闷,又无边无尽,理不清个头绪。

正思忖着,又见素言入内。

素言为人行事果真应了她的名字,平日里是最少说话的,进前也只回了一句:“太皇太后,坤宁宫高嬷嬷来了。”

高嬷嬷?听着很是陌生,孝庄看了一眼苏麻喇姑,苏麻便代为解释:“自桂嬷嬷走了以后,坤宁宫的管事嬷嬷便出了缺。太皇太后恩典,让皇后自己定人,也可从娘家选送。可皇后说了,以后各宫妃嫔不论品阶,只要入了宫,这奶姆、嬷嬷、贴身侍女都按宫里的规矩,不得从本家派人。所以便依着规矩,由奴才和宫正司一起为坤宁宫选人。这高佳氏,以前服侍过静主子,是个妥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