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宫谋(106)

作者: 莲静竹衣 阅读记录

他们这顿打挨得着实糊涂。

但是康熙明白,索额图也明白。这样的小惩大诫,这样的借题发挥,皇上已然用行动表明了态度,内廷侍卫,他已经罚过了。

同样的人并不能因为一件事接连被处罚两次。

这正是一个极好的方法,既避免了与鳌拜的正面冲突,又化解了他凌厉的出招。

所以,在挨打过后,拖着伤体,索额图入内向岳乐道谢。

而岳乐则一脸茫然,仿佛一切与他无关。

当整个大殿只留下岳乐与康熙两人的时候,康熙有些负气地说道:“也许,这位子真该叔王来坐!”

岳乐淡然一笑:“岳乐的命运,先皇早已洞悉。先皇不是说过,臣一面像孔明,一面又像关羽。然而,不管孔明如何智慧,关羽如何忠勇,他们都是襄助君王的肱股之臣,绝无异心。”

“叔王!”康熙十分感慨,与岳乐的谈话虽然次数极少,但每一次都有如行云流水,畅快舒服,“如此,朕也无须讳言,便直说了。叔王,眼下这事情着实难办,侍卫们朕是罚了,或许可以因此与他们讲情,不必再受追究。但是九门提督与领侍卫内大臣这两个位子。辅臣已经上了折子。这官员的升降变迁,朕尚未亲政,是难以左右的。”

“以往六部尚书、封大吏,那些一二品的官职动迁,皇上也未见如此忧心。为何会对这两个位子警惕?”岳乐说。

“这不一样,事有轻重急缓。九门提督与侍卫总管虽不是什么权位,但毕竟关联着内外城的安全,在这个时候因为这样一个荒唐的理由调换。而补任的人选又是鳌拜的亲信……叔王应当明白这中间的厉害。”康熙毫不避讳。

“皇上的忧虑,其实也是臣的忧虑。不过,皇上不必担心。这位子如今能换,难不成日后就永远铁打不动了?依臣看,这倒是一块试金石。谁要换就让他换去。若是换了能让他心安,做事越发大胆起来,皇上正可以坐等机会。况且,还有一招便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今日皇上出外遇险,这内外城负责安保的大臣换的换罚的罚,若是日后再有个闪失,恐怕所要承担的就不是除职、挨板子这样简单了。”

“叔王好计策!”康熙豁然开朗,对着岳乐,先是欣喜异常后又有些沮丧,“叔王,是朕小心眼了,以往应多多倚重叔王才是。也许那样,王登联、苏纳海他们就不必枉死了。也许那样,汤玛法还可多寿几年。”

“皇上。此一时彼一时。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岳乐见天色不早,便有跪安之意,但康熙却兴致正浓。

“叔王。朕自登基之日起便时常惶恐、时常忧虑,唯恐江山社稷在朕的手上有个闪失,这些年虽有皇玛嬷在内宫中提点一二,但朝堂之上许多事情,朕还是觉得像是脚踩浮云,没有根基。今日与叔王一席话,突然感觉有了依靠,心里踏实多了。”康熙看着岳乐,此时眼前便闪过妍姝的身影,忍不住问道,“妍殊……好些日子没见了,她,还好吗?”

“谢皇上惦着。柔嘉公主一切安好。”岳乐的目光有些游离,他正在挣扎,要不要告诉皇上实情,终于,他还是忍下了。

“怎么?”康熙从岳乐眼神中的一丝恍惚中分明看到了不安,“哪里不好?”

“没有。”岳乐忙遮掩过去,“夜深了,皇上还请早些回宫安置,臣也该告退了。”

“跟叔王畅谈,总觉得的时间过得很快。”康熙点了点头。

岳乐跪安,退下。

“曹寅。”康熙唤道。

“奴才在。”

“明日,你亲自去柔嘉公主府探视。带些南边进贡的绸缎,就说如今天暖了,给公主添些春日的衣裳,务必要亲自见到公主。”康熙心猿意马,岳乐眼中一闪而过的犹豫让他十分担心,很想立即知道妍姝的情况,她到底好不好。

“是。”曹寅一如往昔地听命,立即退下。

坤宁宫中,赫舍里芸芳辗转反侧,难以成眠。

听得外殿有动静,便问道:“是柳笙儿吗!”

“娘娘,是柳笙儿回来了。”

“进来吧!”

大宫女柳笙儿进入寝殿,走到床边,赫舍里已经掀开帐子:“怎么样?”

“打听清楚了。昭妃娘娘果然失踪了,如今生死不明。皇上今日出宫就是去遏大人府上,但是好像也没有什么结果。回来的时候还在街上遇到两名朝廷官员殴打闹事,仿佛十分不悦。”柳笙儿将打听来的事情原原本本说给皇后。

“两官员闹事?”赫舍里眉头微皱,“谁?”

“是苏辅家里的大爷和鳌辅家的舅爷。”柳笙儿据实相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