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五同人)追忆之天音奇遇(5)

作者: 纳兰明泽 阅读记录

包拯点点头,问道:“两位公主究竟在何处失踪?”

太后道:“哀家当年在民间的旧居!”

太后旧居的院外,展昭看着地上并排停放的三具尸体,问留守的大内侍卫首领徐敬昆道:“刺客共有几人?”

“只有一人!”徐敬昆道:“而且……是个女人!”数十名大内侍卫竟敌不过一个女人,他越想越觉得没有颜面。

展昭回想着太后的描述,问道:“刺客可是红衣如血?”

徐敬昆道:“不仅如此,她还能在瞬间吸食人的鲜血!”说着,走到一具尸首旁,掀开盖在头上的白布道:“看!他的脖子!”

展昭上前一看,那伤痕果然和三日前的被害者极其相似,心想:“难道真是同一人所为?可是目的何在?”正想着,发现尸首脸上自口鼻至眉心有一道青灰的暗痕直入发髻,不由心中一凌,忙吩咐众人道:“脱下他们的上衣!”

当即上来几个侍卫将三名死者的上衣脱了,展昭上将三人的前胸后背一一仔细看了,神色变得更为凝重。

徐敬昆见这暗痕奇道:“展护卫,为何他们的任督二脉都成了青灰色?他们只被妖女嗜血,怎么连经脉也枯竭了?”

展昭犹豫了一下却没有答话,问道:“刺客为何掳劫太平公主?”

徐敬昆道:“妖女本欲行刺太后,太平公主为救太后,被妖女所劫。”

“她可曾受伤?”展昭急切地问道:“可曾被妖女吸血?”

“没有!”徐敬昆道:“公主的武功与妖女相去甚远,十招之内便已被擒。虽然只抵挡了片刻,但足够我等赶来护驾了。今日若非公主在,太后危矣!”

展昭又问道:“安宁公主又怎会失踪?”

徐敬昆把展昭带进茅屋中一间较大的卧房,道:“据太后所言,安宁公主昨夜就在这里就寝,太后睡在对面房里,太平公主为保太后安危,整夜都在厅中守卫。寅时,太平公主似乎发觉这屋中有动静,赶去时却发现安宁公主已然不见了。太后与太平公主一同出来寻找,不料刚到屋外,便遭妖女行刺。”

展昭走到床前,看着光洁的床板奇道:“安宁公主被劫,连被褥也一起不见了?”

“正是!”徐敬昆也觉得十分蹊跷。

展昭心想:“掳劫梅娘的人和妖女会是一路吗?如果不是,怎会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先后作案?如果是一路,她们的目标就该是太后,却为何要掳劫梅娘?”

他一边思索着,一边勘察这间卧房,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儿,直到他发现靠在门边的一根老旧的枣木拐杖,又看到对面那间较小的卧房里摆着一面铜镜,这才恍然大悟。

“可梅娘被劫之后,又如何被带出这里,竟能丝毫不被察觉?”展昭正自疑惑,无意中看到床板缝隙中夹着几根粉红丝线,丝质十分上乘,一看便知是宫中之物。他忽然想到了什么,伸手一敲床板,听声音床下竟是空的,接着轻轻一推,床板已有些松动,再一用力,床板竟整个翻转了过来。床板下居然有一个方形坑洞,洞中足可藏匿一人。此刻洞中虽空空如也,却有一套凌乱的被褥,角落里还有个粉红荷包。原来那几根粉红丝线正是这荷包上的丝坠儿。

展昭拾起荷包,只见两面都是精工刺绣,图案却有所不同。正面绣的是蜿蜒的红梅,背面却是一把宝剑,细看之下,展昭更为诧异——那剑鞘的形状、色泽和装饰花纹,俨然就是他的巨阙!

☆、第五章 人骨血书

太后宫中,众人正在商议案情,一名太监来报:“启禀万岁,展护卫觐见!”

“快!宣他进来!”仁宗道。

展昭进来正要行礼,去听太后道:“免了!查清楚没有?”

展昭拱手道:“启禀太后,案情已然清楚,但仍不知她们如今身在何处。”

太后急切地道:“你先告诉哀家,梅娘到底是如何失踪的?”

展昭道:“臣有一事不明,可否先请教太后?”

“你问!”太后道。

展昭问道:“当夜太后是否曾与安宁公主换房而眠?”

“不错!”太后道:“你怎么知道?”

展昭道:“只是有些细节提醒了臣。敢问太后为何没睡在原来的房间?”

太后道:“这其实是个临时的决定。离宫之时,哀家为了在旧居重温往日的苦难生活,并未携带任何宫中物品,而梅娘却说她已过不惯以往的苦日子了,非要带上一套宫中的起居之物。哀家当时还有些怪她忘本,可谁知当晚她在自己房里铺好了被褥之后,硬是要哀家去睡,说她还是习惯过苦日子。”叹道:“那套舒适的被褥是她特意给哀家带的!这孩子为了孝敬哀家,真是用心良苦!”,不解道:“可这和梅娘失踪有何关联?”

公孙策道:“莫非安宁公主并非失踪,而是遭人劫持,而歹人原本要害的是太后?”

“正是!”展昭对太后道:“臣发现太后原来的屋中,床板下有个坑洞,足可藏匿一人。据臣推断,在太后驾临旧居之前,红衣女子已躲在洞中,本想深夜潜出行刺太后,却不料当夜这房中住的竟是安宁公主,索性将公主暂且困于坑洞之中,这才夺窗而出,寻找太后。而太后与春妮为寻安宁公主,出门之时,刚好与她相遇。因她身法奇快,行动的路程又短,故而这一切都难以被守在百步之外的大内侍卫发现。”

“她为何要掳走春妮?”太后追问道。

展昭道:“红衣女子行刺太后,本是志在必得,不料却遭春妮阻挡,她眼见众多大内侍卫赶来,奋力相博之下,虽连杀数人,却被重重包围,难以全身而退,只得放弃行刺太后,抓春妮为人质,以求脱身。”

太后垂泪道:“若不是为救哀家,春妮也不会……”忽然道:“可依你方才所言,妖女并未把梅娘带走!”

展昭叹道:“她是在太后銮驾离开之后,才被带走的。刺客知道太后遇刺之后必会立即回宫,而留守的侍卫也必定不多,所以她便再次折返,将公主带走。”

“什么?”太后闻听,更是后悔不已:“你是说直到哀家回宫之前梅娘都还在屋里,哀家居然毫无察觉?这……这……”

包拯问展昭道:“这些只是推断,还是你已找到证据?”

展昭道:“属下已有证据。”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巧的荷包道:“这是在床下的坑洞中找到的,是安宁公主之物。”

包拯不解道:“你如何确定这是公主之物?”

“呈上来让哀家看看!”陈林忙把荷包呈给太后。

太后抚摸着荷包上绣着的梅花道:“不错!这的确是梅娘之物,哀家见她日日都佩戴,从不离身。多美的梅花,和梅娘一样美。”将荷包翻过来一看,却是一怔,意味深长地看向展昭。

展昭知道太后定是看到了荷包背面绣的巨阙,脸上一红,忙低下头避开太后的眼光。

太后似乎想对他说些什么,却终是摇头一叹,没有开口。

正在这时,一名太监来报:“启禀皇上,宫门侍卫统领吉岩有紧急要事禀奏。”

仁宗道:“宣!”

吉岩从未见过仁宗,此刻面对龙颜,十分惶恐,进来忙跪下叩头道:“臣吉岩叩见万岁!”

仁宗道:“起来回话!”问道:“有何要事?”

吉岩回禀道:“刚才臣等正守卫宫门,忽然飞来一物,插在宫门上,臣等向来处观望,却根本不见人影。臣等本以为飞来的是支冷箭,没想到竟是一根被砍细了的骨头,上面还插着一封书信,上面竟然用鲜血写着‘事关两位公主生死,皇上亲启’!”说着,将书信交给太监呈给仁宗。

仁宗看了书信,一言不发,太后接过一看,见满纸都是鲜血,心头一痛,眼泪又险些掉下来,颤抖着手触摸着上面每一个字,道:“梅娘……春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