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五同人)追忆之天音奇遇(26)

作者: 纳兰明泽 阅读记录

展昭忽然觉得自己有些可笑:对彤云一案,从一开始他就拟定了周详的计划,接下来便是依计行事。一路行来,他小心谨慎、步步为营,用尽了智慧与心机,自以为成功在即。却怎料,就是他的自作聪明,让方草儿等人误会他与彤云有情,以至对他动了杀心。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生路,是断送在自己的手里。

放眼大千世界,多少人自以为聪明绝顶,却难敌造化天命。在上苍眼中,世人是何等狭隘,又是何等可笑!

此刻,展昭虽自知将不久于人世,却仍放不下心中牵挂——彤云的魔功不仅没有尽废,反而多了自己给她的十几年功力,白玉堂是否有机会战胜她,还是未定之数;梅娘和澄因的安危更是堪忧;梅娘若不能如期回宫,大人岂不要被太后治罪?展昭只觉得他给众人留下了太多的难题,自己就这样不负责任地撒手离去,如何对得起他们?

可是,展昭纵有再多牵挂、再多自责又有何用?在这个与世隔绝的石室里,自己与他们已然是两个世界的人了。

回到石牢之后,白玉堂已默默陪了梅娘良久。梅娘斜倚石壁,静静坐着,发一会儿呆,便抹几行泪,再发一会儿呆,又抹几行泪,直抹得双眼都有些红肿了。

澄因大睁着眼睛,看到白玉堂望着梅娘的眼神,心中暗想:“原来白哥哥喜欢梅娘姐姐,可惜梅娘姐姐和春妮姐姐心里都只有展哥哥。幸好哥哥不为所动,始终还念着我姐姐。可是姐姐呀,你不是已经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吗?怎么又做起恶来了?你杀了这么多人,哥哥还会像以前一样喜欢你吗?”一想起姐姐,心中就说不出得难过:“师父啊!澄因连自己嫡亲的姐姐都渡化不了,将来又如何渡化世人呢?”

“梅娘!你别再哭了好不好!”白玉堂终于还是忍不住开口了。

梅娘赌气似的擦干眼泪道:“你别管我行不行?”

“不行!”白玉堂抓住梅娘的胳膊道:“我是你表哥!”

梅娘也急了,喊道:“不是表哥!是远房表哥!”使劲儿挣脱了白玉堂的手,站起身来,急走两步,避开了白玉堂。

“那又怎样?”白玉堂跟上来道:“再远咱们也是亲戚!”绕到梅娘身前道:“我知道你喜欢展昭,可这有用吗?就算没有连彩云,他也不会喜欢你!”

这话说得太伤人了,连澄因都有些听不下去了,不料梅娘竟不生气,默然垂下头道:“我知道,可……”

“可你就是放不下他!”白玉堂苦笑着道:“就像我放不下你一样。”

梅娘听得心中一痛,抬眼望着白玉堂,不禁想起儿时表哥陪她度过的快乐时光。

白玉堂迎上她的目光道:“对展昭而言,你只是沧海一粟;可对我而言,你却是独一无二的!”

如此深情暖语,世上哪一个女子能不动心?而梅娘听了,心中除了震撼与感动,更多了一份歉疚。

展昭素来不是悲观之人,即使在绝境之中,也不会轻言放弃。然而,眼前这个封闭的石室,没有任何摆设,四壁空空如也,他纵想寻找生路,又往哪里去找?唯有左边的石壁上,离地三尺之处刻有一个小巧的图案。那图案展昭再熟悉不过了,正是天音派的标志——双弦古琴。

记得当年他曾问过上官伯伯,为何图案上的古琴只有两根弦?他也曾猜测,或许是因为图案只有掌心大小,画上五弦、七弦都嫌太乱,故而只画两弦,权作象征。上官伯伯却不以为然,说其中藏有大玄机、大智慧,历代掌门都会在本派禁地之中闭关数月,潜心参悟,但却极少有人能参透。

想到“禁地”二字,展昭忽然想起方草儿方才说过,这里便是天音派禁地,莫非上官伯伯所说之处就是这里?展昭回身四顾,又不禁摇了摇头,这里哪有什么玄机值得参悟,即便是有,也只能是眼前这道生死之门了。

回过头来,展昭再次把目光凝聚在天音派的标志之上,对它的深意,又是一番苦思冥想,不由得将指尖轻轻放在两根琴弦上抚摸起来。

岂料他稍一用力,两弦之间的石块却微微凹了进去,展昭心中奇怪,指尖再一用力,整个石块都深深陷了进去,随着一声巨响,地面竟出现了一个长约三尺,宽约两尺的暗道口。

展昭拿起墙上的一支烛台,俯身向下张望了一番,又随手捡起一个石子投了下去,见毫无异状,这才纵身跳入密室。

举起手中的烛火,展昭随手点亮了密室右墙上的一支烛台,四下一望,发现另外三面墙上也都有烛台,于是一一点亮了。只见密室约三丈见方,中间的石桌上横着一把白玉古琴,琴的正前方,还有一支白玉烛台,索性也过去点了。这一来,自己手中的烛台倒显得有些多余,当即吹灭了,放在墙角。

满室的烛光影影幢幢,照得展昭眼花缭乱,他不禁奇怪:“此处如此狭小,为何设置这么烛台?”不过,灯光多一些也好,如此狭小的空间,若再昏昏暗暗的,真要把人憋闷坏了。好在墙角有气孔与外界相通,不必担心烛火燃尽密室中的空气。

展昭静下心来,细细观瞧,发觉四壁的颜色各有不同。红、黄、蓝、绿四色石壁之上,分别刻着一幅画,一盘棋,一个人和几行字。每支烛台都与所在的石壁颜色相同。在斑斓的四壁衬托之下,正中间石桌上的白玉古琴,显得尤为温润通透,出尘脱俗。

看到这里,展昭几乎可以断定,这便是上官伯伯所说的天音派禁地了。心想,上官伯伯直到离世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不知自己能否偿了他的心愿?

☆、第二十章 画卷之谜

“包大人!”徐庆脚步生风,跑进包拯的书房,道:“您看我们把谁带回来了?”话音未落,卢方和韩彰已带了一个村姑打扮的女子进来,后面跟着蒋平。

包拯一见此人,当即扶案惊起,大喜道:“太平公主!”忙携公孙策上前,欲行君臣之礼。

春妮素来对包拯崇敬有加,岂肯受他大礼,忙道:“包大人免礼!”

公孙策望向他们身后问道:“安宁公主和展护卫呢?还有白大侠?”

春妮叹道:“他们还在魔窟!”

“什么?”这是包拯最不想听到的。

“包大人不必担心。”春妮道:“有师兄和白大哥保护,梅娘不会有事的。白大哥一切都好,师兄的毒也解了。按照师兄的计划,明日他们就可以回来。”口中说得轻松,心情却颇为凝重。

包拯凝眉道:“话虽如此,但妖女奸险毒辣,不可小觑。”又问道:“公主是如何获救的?”

“此事说来话长,您还是先看看这个吧!”春妮说着,举起手中的画卷交给包拯。

卷轴滚动之间,整幅画面现于桌案之上。众人围拢上来,目光一同聚集在画上。画卷长约四尺,从右至左,共有四幅画。

春妮道:“画中的女子便是妖女彤云,罪臣郭建安的未婚妻。”

包拯想起日前的猜测道:“果然是她!”

春妮道:“此画乃是郭建安的弟弟郭仲清所作,画中描绘了郭建安和彤云从相遇、相恋到分离的情景。”

公孙策心中奇怪:“展护卫等人尚困于魔窟之中,公主怎会有心思研究一幅画?”问道:“莫非画中藏有玄机?”

“不错!”春妮道:“画中的迷团若不能解,纵然师兄的智慧和武功都胜过妖女,他仍会面临极大的威胁!”

包拯不解道:“此画与展护卫何干?”

春妮神色黯然道:“因为彤云的相貌,像极了连彩云。”

包拯与公孙策对视一眼,不禁沉默。在内心深处,他们都不希望那件尘封的往事再被人提起。

展昭虽非自傲之人,但向来自信。面对眼前这几道难题,他却一筹莫展,不仅找不到思索的方向,反而越看越觉得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