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荣娘传(16)

“王妃您选的,那必是好的。”秦嬷嬷继续奉承了话,道:“这魏家小娘子就是得了王妃您的一声赞,定是前生修来的福份,今生注定了与王妃您有一段婆媳缘分。”

秦嬷嬷这般讲了,晋王妃笑容越发的灿烂,她说道:“我不别的,就看着她的命数合了宗嗣的,特别是旺了子嗣这一条。单独这一条,却是比其它两个小娘子更中我的心意。”

“嬷嬷也知,宗嗣打小身子弱。太医私下也与我言,这子嗣上有碍难之处。唉……”晋王妃想到了太医当初的话,哪能不愁?

国朝的宗室法规。皇子成婚,若得帝命册封最高可封为亲王爵位。这一份爵位由其世子承继,是能够不降等世袭的。

当然,若是皇子成婚后,帝命不册封了亲王,给了郡王及其以下的爵位,则是代代降替。从郡王之下,则是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这三个等级的将军爵位。再往下,则是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这三个等级的中尉爵位。

若至奉国中尉,其后的子嗣便要削爵为庶民。

晋王府中,晋王这一脉已经立了世子。而晋王妃也没那份争了世子的心思,她的儿子李宗嗣的身子太弱。晋王妃在后宅之中,能把儿子养大都耗费了全部的心力。

奢求太小,晋王妃只盼着握紧了手中唯有的儿子,余下哪敢多盼?

“就盼着这一桩姻缘真如大师所断,乃上上至吉。”晋王妃最后也是生出了这等的期盼。

大佛里,晋王妃说了她的心底看法。

而宣城之内。

在夕食后,魏家小院中,一家三口正在给魏荣娘兄妹的亲爹祭奠。

烛火之间,也是烧了金银元宝。

魏梁氏还蛤念念有词,不外乎全是盼着过逝的夫君庇佑了儿女,盼着他们都有美好的前程与未来。

等待着祭奠结束后。魏梁氏唤了一双儿女在院中说话。

本是七月,也是炎炎的夏日。

这一日的夜晚,却是凉风拂面。天空上,还有星光点点。

“今日有一桩事情,娘要与你们兄妹说一说。”魏梁氏在一双儿女与她皆是坐在了院中的石凳子上后,魏梁氏讲述了之前官媒来,要了魏荣娘八字生辰贴的事情。

“这……”

魏荣娘脸色就是一白。

对于这发生的事情,魏荣娘已经心中有所明悟了。这等变化太多的前世今生,若是魏荣娘还悟不出来,这里面的一些古怪肯定有人在谋划了,那只能说魏荣娘白生了一个脑子。

魏荣娘心中在想,是谁?

晋王妃?

不会。

魏荣娘肯定了这个心头的答案。

在晋王妃的眼中,李宗嗣这个唯一的儿子千好万好,依着晋王妃的心幸,会瞧眼儿上了魏荣娘?

前世连给李宗嗣当了冥婚的嫡妻,晋王妃都还有有挑剔了。如今晋王妃的唯一儿子李宗嗣活的好好的。这里面没鬼?打死魏荣娘都不相信。

那么,会是谁呢?

其实,魏荣娘的心中已经隐隐有了答案。只是这个答案,魏荣娘并不想相信罢了。

因为心中的不想相信,魏荣娘都有些自我的掩耳盗铃了。

“荣娘,你怎么了?”魏梁氏瞧出女儿神色不对。

在这等夜色下,魏荣娘的声音全然的变了调,魏梁氏当然听了出来。魏梁氏说道:“娘想着,这富贵咱家消受不起。可贵人咱家也开罪不起。荣娘,娘其实就担心会误了你的名声。”

“娘,咱们马上要离开了宣城。去了京城,那地方人生地不熟的,哪有人知道了咱家真正的情况?”魏荣娘回过神来后,忙是回了她娘这话。

“娘,妹妹的婚事岂能在我的前面?你不必操心了。贵人也许只是一时的兴起。”魏长此时也是回了话。

“娘也愿就是贵人的一时兴起,但愿与咱家无碍。”魏梁氏也是盼着,倒底不开罪了贵人,在魏梁氏眼中就是好事了。

“对了,等着中秋节时,咱家回一趟梁山村。”

魏梁氏又是突然的提了一句。

魏荣娘、魏长一听后,兄妹二人是互望了一眼。

魏荣娘说道:“娘,怎么突然提了这事?”

“哦,娘,可是舅舅那边已经说好了,咱家要卖田地的事情找到了买主?”魏荣娘又是忙问了话。魏荣娘突然是意识到了,梁山村里还有她家的田地呢。

这可是她爹给她家留下来的家业。若是不离开了宣城,这一份业注定是哥哥魏长承继下来的。

作者有话要说:道歉哈。

暂时码字卡文中。作者君很可能很晚才能码出来。

道歉,慢慢补更。今天看来补不齐,抱歉哈。

第16章

“你舅舅托人传了消息进城里。田地已经寻到了买家。”魏梁氏给了女儿一个肯定的答案。

魏荣娘听了,只是轻轻点头。

可点头后,魏荣娘的目光又是望向了哥哥魏长,她说道:“大哥,你是什么想法?”

“依了娘的意思,咱家要去了京城,便是卖了田地吧。往后怕难再回来了。”魏长说了此话。

魏荣娘听了,却是想说些什么。可最后,魏荣娘停了到喉头的话。

若是以魏荣娘的心思,她是大概了解的。其实,她爹留下来的田地并不多,只是十亩的水浇地,十亩的旱地。

可这份家业在梁山村里,那也是一份可以传给子孙的家业。

当然,这等家业要供了魏荣娘一家的吃喝?这是困难的。魏家在梁山村有二十亩的田地,在宣城里还有一家铺子。

那一家铺子才是魏家真正吃饭的家业。至于田地?

只是为了护住魏家是农户的户籍。

士、农、工、商,这商籍最是低贱不过了。似魏家这等普通的小户人家,也是不愿意子孙打上了商籍的烙印。

究其原由?

无外乎商人低买高卖,在这等普通人家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里。商人是最拉了眼红与仇恨缘的。

位卑而财多,这已经是原罪。

商人在那些世家门阀与皇族贵人眼中,不过是圈养着的肥猪、猪羊,等着哪日年景不好了,便是杀猪、杀羊吃肉就是。

“荣娘,你似乎有什么想法?”

魏梁氏倒是瞧出了女儿似乎有想说的话。便是提口问了一句。

“咱家若去了京城,离着梁山村就远了。哪怕请了爹的牌位,到底爹的坟在梁山村里。女儿就是想着,十亩水浇地卖了,咱家能得一笔收入,去了京城宽松些。那十亩的旱地是否便不卖了?”

魏荣娘说了她的看法,她的目光也是时时的打量了她娘和她哥哥,她慢慢讲述了她这般做的原由。

魏荣娘继续说道:“百善孝为先。哥哥是读书人,最重了声名。咱家十亩不卖的旱地,却不是白白与旁人。而是做为了祭田,由着梁山村里的邻里帮衬年年给爹扫墓。”

“当然,这等事情要立了字据的。也要全村人做一个鉴证的。”魏荣娘又是提了一个补充的。

魏梁氏听了,却是迟疑了一下,才道:“若是这事情,何不托了你舅舅家?”

到底是十亩的田地,哪怕是旱地,在魏梁氏看来,也是肥水不落外人田。当然,也不可否认了,魏梁氏听着女儿讲了,要给儿子这个读书人留了好名声的由头,也是真给夫君留一个身后的体面。

把田地给舅舅家?

魏荣娘听了她娘的话,心头有些想冷笑。

对于舅舅家,魏荣娘倒没什么恶感,当然,也没什么好感。

这些年了,她家的二十亩田地是谁打理的?是舅舅家。

她家得了些什么?

按着当地的租赁田地,自是地主与佃户□□分,这乃是寻常的租子。自家与舅舅家是亲戚,哪能让舅舅吃亏?

这便是五五分了田地里收上来的粮食,当然,只是粮食。这是不含了舅舅家种的那些蔬菜、豆子等等的农杂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