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国寡民(175)

作者: 长江粒 阅读记录

高太尉叫的凄惨,袁尚书只得叫得比他更惨。

两人一刻钟之前达成了PY交易,袁尚书借口多年老毛病犯了,也不说什么毛病,反正他这个年纪的老人家身上没百八十种病根本不科学。他倒下来砸中高太尉,两人一起被抬出去躲过早朝修罗场。

袁尚书大约比吴阁老年轻个十几岁,两人还是姻亲关系,吴阁老当初娶了袁尚书亲妹。不过这位亲妹早已经作古多年,据说是发现吴阁老和太后通奸时气的半死,不到三十岁就郁郁而终了。自那时起两人成了死敌,多年来从未有过来往,每次只要吴阁老在朝堂上提出了什么意见,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肯定是袁尚书。他也不管对不对,只要是吴阁老赞同的,他就反对,吴阁老反对的他就赞同。

据说吴阁老还给袁尚书取了一个袁斗鸡的小名。

两人看来当年也是相爱相杀的很。

袁尚书出生于四世三公之家,从小就倍儿有钱有权,压根就不知道什么是害怕。平日里在朝堂上就属他喷的最狠,是个活生生的大喷子。他几十年也没见消停,没有谁没被他喷过。

所以吴阁老还是头一次见他认怂。活了这么大岁数,总算知道什么叫避风头,不惹祸上身了。

平日里大家互相挤兑、或者联手欺负皇帝、或一起压榨百姓辱骂宦官,那都是茶余饭后得日常活动,千百年来,哪个当官的不是这么过来的。

可是现在是摄政王做主,摄政王可不是个好惹的人物,死在他手上的皇帝都有好几个了,小皇帝看着瘦弱伶仃,指不定哪天和宫女在床上躲猫猫从床上掉下来就摔死了。

吴阁老冷眼旁观的瞧着袁尚书演戏,觉得这老儿实在是浮夸得很,朝堂上衮衮诸公,恐怕拉出来任何一个都比他演技高深,这家伙就是摊上了出身好,没人敢动他,否则就这点儿政治头脑和演技早就被吃得渣都不剩了。

高太尉也觉得一时冲冲动之下居然和靠不住的袁尚书结盟,实在是他政治生涯中犯的最蠢的一个错误。虽说他是个沙场上的厮杀汉,可脑子能穿绣花针,心思活络着呢。要不是看在袁尚书背景深厚,有他帮忙可以多一分保证,他才不想和这傻白甜的老倌儿合作。

此时此刻,皮糙肉厚的高太尉,就像是一个娇滴滴的小娘子一般叫了一声痛,表情狰狞的堪比在战场上被敌人一箭贯穿了肩胛骨。

高太尉捂着大腿骨,爆发出了影帝级别的演技,对着面无表情的小皇帝说道,“陛下,臣万死难辞其咎,居然在朝堂上出丑,臣自愿罚俸三年,闭门不出,面壁思过三个月,捐出白银3000两在皇城西门施粥。”

大家纷纷腹诽高太尉太精明,居然先大家一步想出了逃避朝局纷争的法子,而且一逃避就是三个月,有这三个月,局势瞬息万变,等他出来的时候小皇帝说不定已经入葬皇陵。又觉得他实在是小气得很,谁不知道他在西北打仗的时候,抢了可怜巴巴的草原牧民牛羊数十万计?带回京城的可能就十余万,剩下的全装了自己的腰包。

变卖之后,得了无数黄金,全让他送进了肃王府,本来是想要贿赂肃王的,可惜肃王高风亮节,没有收取高太尉的贿赂,而是跟他一起做起了生意,这些年利滚利,当时他才进苏王府的银子如今早就翻了好几倍。

大家掰着指头算了算,高太尉如今的身价起码数千万两白银,是国库每年收益的三五倍,普天之下,除了摄政王府就属他最壕。一个富甲天下的土豪只拿出3000两银子来施粥,还做出一副割肉的表情,实在是、让大家伙无比心痛。我辈居然和你个抠搜同朝为官!

这武夫吝啬的抠搜的跟大明的那几个国舅没啥区别。

有人还想着自己一年的俸禄才白两银子,可能把这百两银子全捐出去,靠卖老婆的嫁妆、卖儿鬻女,和祖上的田产度日也要赈济灾民。这份心意,这份人品,这份情怀……当初就应该变卖家产,凑个几百万两银子,和肃王府合作呀,现在说什么都晚了,肃王已经不缺银子,他们想送钱进去都没有地方送。

这就是老祖宗兵法里写的不可延误战机吧。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

第56章 第五十六章

高太尉是个健壮的中年人,他这样的中年人想表现出自己的凄惨一味的卖惨只能引来嫌弃。所以必须同时必须得表现出坚韧不拔。

袁尚书就不同了,袁尚书是个七八十岁的老人家,只要把嘴巴一扁,不管说什么做什么,看起来都是个可怜兮兮的老弱病残,天生就极为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情。

袁尚书虽然心里暗骂高太尉竟然先他一步卖惨,嘴上却也不闲着,摆出了一副要乞骸骨,告老还乡的架势。

“老臣十八岁中进士,至今已整整五十年,历六朝,虽因我朝皇帝更新换代的速度有些快,但老臣对于陛下的忠心是勿庸置疑的。人就好比从番邦进贡来的大钟,先帝摆在寝宫的那一座,连续不断的转动了70年,里面的零件早就腐朽不堪了,任何微小的碰撞都会让它散架……老臣就好比一座钟,实在是不堪重负了。实在是放心不下陛下才强撑,老臣恐怕再不能以老朽之躯继续为我朝发光发热了。”

所以你就赶紧告老还乡,给我们年轻人让位呀。不少年纪在30岁左右的官吏心里大吼着。

袁尚书还能不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什么?虽然他还想霸占着位置到死,但岁月不饶人,他总不能真的死在岗位上。想着,袁尚书心里一片凄凉,他看了眼正用不屑的眼神瞅着他的吴阁老,心生一计毒计,从高太尉后背上爬了下来,像一只巨大的蠕虫似的爬到金碧辉煌的台阶下,一头砸在了汉白玉上。

“老臣今年已经有七十一岁,早在十年前就应该告老还乡了,老臣方才一摔之下想了起来,青年时早就和吴阁老约好要一起告老还乡躬耕田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总不能呆在位置上,继续尸位素餐,不给下面的人晋升的通道。若真是到了老眼昏花那一天被人抬了下去,反而被天下人耻笑。如今急流勇退,反倒是一桩美谈。”

吴阁老大惊失色,他什么时候答应和袁老儿一起告老还乡了?

两人年轻时候就关系就一直不清不楚的,民间还传言袁尚书把妹妹嫁给他,其实是为了掩盖两人之间不清不楚的断袖关系。虽然说当时知道这事的人绝大多数都已经死了,但还有几个活了百余岁强撑着不死的人瑞。

对他们之间的绯闻知道的一清二楚,传了出去晚节不保不说,就算死也死不消停。

从袁尚书和高太尉一唱一和演戏起小皇帝就绷着一张白嫩的小脸儿,一言不发。他身高不足五尺,坐在数米宽的龙椅上小的可怜。穿着绣着金线的五爪黑龙袍和,头上玉冕,遮住了他年轻的面容。就好像他存在的价值并不是本人,而是皇帝这个身份。

想到这里,本王不免唏嘘。

既然存在的意义就被否决掉了,那么就必须得贯彻身为皇帝的意义。小皇帝恐怕就是想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才要向本王下手的吧。

可惜他实在是太嫩了点儿,十年后他积蓄了足够的力量,没准会给本王造成一些小麻烦。但是现在一个刚继位不到一年的小孩子能做出什么事情来?还有跟着他胡闹的吴阁老也是老糊涂了。

本王完全没有把小皇帝和吴阁老的联手放在心上,甚至有些可乐。

正好最近这些日子没有什么有趣的事儿发生,看这两人演一出喜剧也是不错的消遣。

“袁尚书,你无需自谦,你乃是六朝老臣,对朝局的影响举足轻重,在朝局变换的当下,你可是朝堂之上不可缺少的定海神针,朕又如何能放你离去呢?既然爱卿身体欠佳不如回府静养了几日,养好了身子再为我朝添砖加瓦。”

上一篇:仇隙 下一篇:维有嘉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