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娇笙(909)

作者: 南墨离 阅读记录

宋氏在那边也听见沈氏这边的动静了,见沈氏一直应付这位三婶,知道是碰见难缠的了,于是忙也过来帮忙。

宋氏官场爱笑,又是商户出身,自小耳濡目染的圆滑,人未到,便先笑了起来。

等到了近前,就笑得更是亲热了:“三婶您酒量一向好,今儿可得多喝两杯,喝尽兴了才好,否则娘知道我跟二嫂没招待好您,定要恼我们的,三婶就当疼侄媳妇们了,今儿可要尽兴啊!”

说着,宋氏双手一挽,就缠上了这位三婶,亲亲热热地将人让上了桌。

这位三婶确实爱喝那么两杯,被宋氏这么一打岔儿,也再问不下去了,只得笑着坐下了。

沈氏见状,不由微微松了口气。

他不得不承认,在对付这种人上头,她确实不如宋氏。

……

顾家前面宴请来客,觥筹交错,好不热闹,安笙的玉笙居内,却安静如斯。

午膳照旧是素斋,不过,倒是只有安笙和慧通还有青葙用的素斋,其他人安笙是让吃了荤的。

她跟慧通发了愿要为师傅守孝,自当吃素,青葙却是非要跟着她吃素,其他人倒也坚持要跟着一起用素斋,但安笙还是没让。

没必要拖着所有人跟她一样守孝,这并没什么意义。

她知道,师傅根本不在意这些,就是她跟慧通,守孝不守孝的,师傅也根本不在乎。

这不过是她跟慧通还有青葙自己的心意罢了。

安笙如今每日多是在佛堂内诵经抄经,余下几乎只有睡觉的时候,才会回卧房,外头的事情,她也久不过问了,一般都是郑妈妈看着拿主意,实在有拿不定的时候,才会来问她。

郑妈妈也不太拿外面的事情来问她,不过今儿倒是来问了。

郑妈妈过来的时候,安笙刚用过午膳不久,还没去佛堂,郑妈妈便直接来了正房见她。

安笙见郑妈妈进来,知道她是有事要问自己,便叫青葙先带慧通去佛堂了,然后才问郑妈妈:“怎么了。”

郑妈妈福身行了一礼,道:“小姐,苏远传了消息过来,说是外头有些您跟世子的流言传出去了,不过,似乎有人在阻止了,苏远没查出是谁在背后阻止的,因而让奴婢来问问您,可要去问问世子。”

“流言?”安笙听了郑妈妈的话,心头微微一动,大概想到了是什么,不过还是问,“什么流言?”

郑妈妈闻言看了安笙一眼,复又低下头去,道:“说是您跟世子都是沽名钓誉之辈,一个用长兄之死替自己换前程,一个……用亡师善名替自己挣名声……都是些没有根据的胡话,也不知道哪个天杀的瞎传的!”

第1172章 打破头

安笙听了郑妈妈的话,沉吟了一会儿之后,才又问她:“瑞王妃如今怎么样了?”

郑妈妈没想安笙又问起这个,略怔了一下之后才答说:“听说还是老样子,怕是难好了。”

安笙闻言略点了下头,才道:“给苏远回话,告诉他,这些留言只怕不是市井里乱传出来的,多半是瑞王府里头传出来的,要么就是瑞王授意传的,有人在背后阻止……多半是世子他们,让苏远去问问世子吧,若有需要的,让他听世子安排,去吧。”

“是,小姐。”郑妈妈颔首应了一声是,躬身退了下去。

郑妈妈走后,安笙静静在房里坐了一阵。

决定要替师傅守孝时,她并非没想过此举会引来外界多少非议,但她当时一心只想替师傅做些什么,便是想到了会引来外界非议,也并不打算改变主意。

但她当时确实也没想过,这件事会牵连陆铮。

陆铭的死,对她来说也是极意外的,更别说陆铭死的那么突然,就更加容易惹人非议了。

但她没想到,外面会将陆铮说成那样。

尽管知道这样的话多半是瑞王或瑞王派下授意传出来的,说白了还是党争,但她依旧觉得有些对不起陆铮。

但这件事本就是说不明白的。

可一切终归源于她的重生。

可以说,这才是一切一切的根源所在。

师傅临终前曾跟自己说,自己的重回是有既定契机的,但这个契机是什么,她当时并不知道,师傅也不肯说,直到她听说陆铭骤然去世,这才将两件事情联系了起来。

她想,也许陆铭就是师傅说的那个既定契机,现在师傅去了,陆铭也随之去了,那自己呢?

师傅说,她这辈子会长长久久,安定喜乐,她不是不相信师傅,可却仍旧有些担心。

倒不是担心自己,而是担心陆铮。

她不知道如果自己依旧跟前世一样,红颜薄命,陆铮该怎么办?

但这种事情终是无解的,她总不能靠想去预测自己的一辈子……

而陆铮以后会怎样,她就更加预测不了了。

所以,还是少思为好,师傅临终前说过,让自己莫要多思,说一切冥冥之中自有注定,让她顺应天意,但到底什么才是天意呢?

安笙发现自己似乎绕进了一个死胡同,越想倒越想不明白了,正想着还是别这么纠结了,便见紫竹匆匆进来了。

紫竹来到安笙面前,朝安笙匆匆一福,道:“小姐,出事了!”

“怎么了?”安笙见紫竹颇着急的样子,还以为是玉笙居里出什么事了。

结果却听紫竹又道:“二夫人身边的秋华来给奴婢送信儿说,二夫人跟本家来的一位夫人吵起来了,说是吵得可凶了,都砸了杯盘了!”

“二夫人跟本家来的夫人吵起来了?”安笙听得不由一怔。

大过年的,本家亲戚上门拜年,沈氏怎么会跟人吵起来?

紫竹见安笙不解,忙又说:“听说是本家来的那位夫人带的公子,跟二少爷打起来了,一时错手将二少爷头打破了,人都晕过去了,二夫人气不过,便说了几句,谁知那本家的夫人不是个让人的,又喝了些酒,便跟二夫人吵起来了。”

听紫竹这么一说,安笙就明白了。

这二少爷顾琰可是二夫人沈氏的命根子,沈氏这些年独得这一个嫡子,平日里爱若珍宝,都十一岁了,才在徐氏的命令下将顾琰放到外院去住,但仍旧不放心,每日必定得亲自去嘘寒问暖,下人们少有个不经心的,便要得沈氏一通打骂。

沈氏平时自诩菩萨心肠,但唯独在嫡子教养照顾这件事情上头,手段无情得很。

顾琰今年十二岁,才刚到外院自己生活不到一年,再加上这几年顾荣一直外放做官,他没有父亲教导,给沈氏养的十分娇惯,所以脾气自然也不小,能跟人动起手来倒也不奇怪,只是,闹到打破头这么严重,却还是头一回。

照沈氏疼爱顾琰那个程度,会跟人吵起来也就不奇怪了。

但沈氏此举却还是要为人诟病的。

上门是客,要是这位本家夫人出去将今儿的事情传出去,外面人必然还是要说沈氏的不对。

别人哪会觉得沈氏一片慈母情怀,只会觉得沈氏不够大度罢了!

事不关己,人都是会拿双重标准衡量自身与他人的!

不过这件事来跟她说又有什么用?

“侯爷跟二老爷了?不在家么?”安笙又问紫竹。

“侯爷跟二老爷都出门去了,说是有同僚相请,只有二夫人和三夫人在家呢,三夫人倒是也劝了,不过没劝住,外面闹得动静可大了,小姐,您要管么?”

倒不是紫竹愿意多管闲事,只是她知道,小姐到底是顾家的姑娘,顾家名声不好,总是要牵累小姐的,所以自然要来问问。

否则的话,谁愿意管他们那些破事!

安笙确实并不想管这事,不过,紫竹的担心也是有道理的。

这件事如果传出去了,她脸上也是无光,别说她,就是整个顾家在京中也要颜面扫地。

虽然顾家原本也已经没多少颜面了。

但人总也是不能一点儿脸不要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