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娇笙(793)

作者: 南墨离 阅读记录

顶多不过说一句才能有限罢了。

可他本来也就是个才能有限的人啊,也不是谁说了几句,他就才能忽然高了的。

李振平想通了这些,便一心一意问起案情来。

顺天府的仵作很专业,验尸没什么问题,该看的都看出来了。

问题大概就出在死者的身份,和行凶的武器上面了。

一听说凶器是匈奴人惯用的弯刀,李振平就知道这件事自己管不了了,于是忙叫人将死者先抬回顺天府衙,然后将云华楼今日的客人名单要了一份,再叫将云华楼封了,自己则准备进宫去请示皇上去。

不过,这走之前,还是得先跟那几位,尤其是“那一位”打个招呼。

太子不想透露身份,李振平自然不敢戳破,所以只能隐晦地跟陆铮几人说:“本官职责所在,云华楼出了命案,事情没查清楚之前,只得先暂时封了,扰了几位小聚,实在遗憾,还有就是,几位出现在命案现场,待会儿少不得要问几句话,还请几位莫要怪罪,我们这也是,例行公事。”

文韬点头应说:“李大人职责所在,客气了,都是应该的,我们知道怎么做,李大人且忙去吧。”

李振平见这几位通情达理,也是稍稍松了口气,然后,朝着太子所在的方向几不可见地拱了拱手,这才带着人呼啦啦地走了。

尸体被带走,云华楼要暂封,客人们都得离开,只苦了云华楼的掌柜跟伙计。

云华楼一向是京中贵人们最喜欢的小聚之处,而今出了命案,就算最后查清楚跟云华楼没有关系,只怕云华楼的生意也要受影响。

可掌柜的跟伙计们还不能乱说什么,只能配合着官府小心翼翼地送各位贵客先离开。

好在顺天府衙门的衙差守在楼里,加之又有陆铮等几个在,这些人倒是没有敢闹事的。

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已经认出了太子的身份,自然是不敢生事。

当然他们心里也晦气,好好地出来吃顿饭,谁承想会出人命呢?他们还都成了“嫌疑人”,说不定什么时候还要等着官府传召问话。

这哪是出来放松的,这分明是出来找不自在来了啊!

不过,如今要说不自在的,只怕是“那位爷”最不自在了……

陆铮等人是最后走的。

出了人命案,大家都没心思再逛下去了,原本还打算吃完饭去西市玩完呢,这会儿也是去不成了。

四公主要回宫,正好太子殿下也要回去,便带着四公主一道了。

临分开前,陆铮几个到太子车驾前说了会儿话,才目送着太子跟四公主的车驾离开。

余下几人,略一商量,陆铮要先送安笙回家,文韬和谢婉容,还有杜奕衡和林子轩则也先回家去将事情跟家里长辈说一下。

说罢,众人便分开行动。

……

陆铮跟安笙还是坐一辆车,司契赶车,青葙跟司契一道坐在外面。

马车里,陆铮跟安笙低声说着话。

安笙问陆铮:“你觉得这件事真是匈奴人做的么?”

陆铮没回答,反倒反问安笙:“你认为呢?”

安笙摇头答说:“我觉得不大可能。”

匈奴才从南诏吃了个大亏走了才多久,这么快就卷土重来了?

再说了,匈奴那头就算是要卷土重来,也不可能只杀一个南诏朝廷里可有可无的小官吧?

费这么大劲跑到南诏来杀人,匈奴王图什么?

“我也觉得不大可能,”陆铮声音低得很,脸色也有几分凝重,“这件事情,太巧了,很多巧合加在一起,就不是巧合了,而是人为,死的那个御史,前几日才在朝中弹劾过太子殿下,你知道他说太子殿下什么吗?”

安笙没想到陆铮会主动跟她说起这个,但还是立即问说:“是什么?”

“他说,太子殿下居功自重。”

居功自重?说太子?

安笙双眼微微一眯,瞬间明白陆铮的意思了。

只怕那个御史真正想说的,是太子有不臣之心吧……

太子如今在朝中风评很好,已经稳稳压过了大皇子的势头,要不是皇上还压着,这朝廷内外,只怕已经大都掌握在太子手中了。

皇上年纪越大,疑心越重,时而好像倚重太子,时而,却又处处打压。

不过,以前皇上打压太子都是抬举大皇子的,而今么……

“那你觉得,这个御史是谁的人?瑞王一派?还是……”皇上一派?

后面这一句,安笙没有直接问出来。

有些话不能说的太直白,太直白了,就真成了大不敬了。

陆铮眼中有着几分疑虑,摇头说:“我不确定,单看这行事手段,倒很像瑞王的手笔,可…朝中如今的形势有些复杂,皇上…像是有些忌惮太子殿下了……”

第1023章 淡定

皇上忌惮太子,这话可不像是陆铮随便说说的。

陆铮就不是个会随便说话的人!

那也就是说,皇上真的忌惮起太子了……

是因为太子羽翼渐丰?还是……

“那位对瑞王爷,如今如何?”安笙想了想,还是问了一句。

陆铮听了这话倒是沉吟了一下,才说:“倒也还好,只比起从前还是差了许多。”

陆铮是个务实的人,他既这么说了,那皇上对大皇子的态度就确实比不了从前了。

那皇上这么压着太子,是担心太子声望高过他自己?

是了,这倒也有可能。

皇上年岁还算不上太大,太子要继承大统,往少了说,不好说,可往多了说,只怕怎么也要十几年的。

十几年,能发生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你是觉得,今儿这件事,可能未必是瑞王爷叫人做的?”

太子是不可能做这样的事情的。

一个小小御史的弹劾,虽说说的话危言耸听了些,但太子也不至于就叫人灭口了。

当了皇上以后还要看言官们的脸色呢,太子这会儿何至于就容不得人说了?

再者说,太子也不是这样的性子和为人。

退一步说,就算太子真想要那个御史的命,也不至于将事情做成这样吧,这很明显就是个局,专门设给太子的!

“殿下的意思,如今还不好说,方才我们同殿下说了几句话,殿下说,让我们都先回去,入了夜再仔细议议。”陆铮低声说道。

安笙听到这里,便没有再问下去了。

是了,出了这么大的事,瞒是瞒不住的,说不定这会儿事情已经传到皇上耳朵里去了呢,那么多人盯着呢,太子确实不好跟陆铮几个议事,还是等夜深了,人静了,才好坐下仔细说说。

陆铮将安笙送回永宁侯府,门也没进,便匆匆走了。

安笙回到侯府,众人皆有些吃惊。

徐氏接到消息立即叫人将安笙叫了过去。

“怎么这个时辰就回来了?”安笙一进门,就听徐氏这么问道。

命案的事情瞒不住,也没什么好瞒的,安笙便福身答说:“出了点儿事,世子他们说街上太乱了,就先不逛了,孙女就回来了。”

“出事,出了什么事?”徐氏眼皮一抽。

每次安笙说出事了,都不是什么好事,她都要有点儿害怕了。

可别牵连了侯府就好!

“云华楼出了人命案,世子担心我的安全,就算送我回来了。”安笙垂着头,敛眉答道。

“人命案!”徐氏听完安笙的话,忍不住拔高了声音,“怎么回事,你具体说说,等等,心兰,心兰,快叫人出去打听打听,到底怎么回事!”

徐氏一叠声的吩咐,徐嬷嬷忙应了一声,跑出去吩咐人出门打探消息去了。

这时候,才听安笙又道:“孙女跟文家二少夫人还要丫鬟婆子们一直待在包厢里,没见到命案现场,出来的时候,据说死者已经被顺天府衙门的人带走了,孙女害怕,不敢多看,就匆匆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