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娇笙(606)

作者: 南墨离 阅读记录

弘济寺常有法会,皆是高僧主持,不少信众得知有法会的时候,都会特地前来,聆听大师讲经,沐浴佛光。

普云大师作为名满天下的得道高僧,他主持法会的时候并不多,但无一例外,只要是他主持法会,来往信众总是格外的多。

人多,恰恰是安笙此刻所求的。

她就是要让大家都知道,昨日在城门口前,陆铮善心救下了一名孩童的性命,当时那么多人都在,但唯有陆铮对那对夫妻伸出了援手,谁能说这不是善心?不是善举?

这样的善心善举,不被大家知道也没什么,但是,一旦被人知道,陆铮慈善的名声,就算是坐定了。

再加上昨日之事见证者实在太多,那些人若是听说连普云大师这样的得道高僧都未陆铮的善举所感动,必定也会跟着感动。

人多有从众心理,即便有人觉得陆铮沽名钓誉,但在这种情况下,也必定不会说出来引起众怒。

再说了,这场法会是陆铮的未婚妻,顾家二小姐,昨日那位亲手救治孩童的女医者恰巧碰见了自己的师傅,“无意间”提及此事,引得普云大师动容,方才做了这场祈福法会,就算有人想说陆铮沽名钓誉,只怕也轻易不敢开口!

再加上这边法会一开,福哥儿的父母也差不多会被杜奕衡和林子轩接到护国公府门前,当众叩谢陆家善心恩德,只会让陆铮的仁善的名声传播的更广。

这就是安笙最终所求,双管齐下,定要坐实了陆铮仁善的名声。

只要百姓们在心里认定了陆铮是大善之人,那么,再有人说陆铮的不是,这些百姓便自会替陆铮辩护,到时候,坊间即便再有陆铮沽名钓誉,仗势欺人的流言传出来,也不会有几人相信了。

这样,安笙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寺里僧人听说普云大师要主持法会,自是欢喜,因知道他不喜盛名,便也不多做准备,只是将前殿清了出来,跟往来香客略说了下他要主持法会的事情。

这个时辰,上山的香客已经不少了,大家听说普云大师要亲自主持法会,都十分兴奋,三三两来那个停驻在殿外,不畏寒风,一脸喜色。

能在这种天气里还出门上香的,要不是专门有事跟佛祖相求,要么,就是向佛之心诚笃的信众。

而无论是哪一种,对普云大师都是分外推崇的。

南诏崇信佛法,名寺古刹不少,得道高僧亦不少,但是,如普云大师这样,盛名满天下的高僧,还是不多的。

平日里,他们想要听一场普云大师的法会,十分困难,一切全凭缘分,遇上了,则是有缘,没遇上,便是无缘。

而近日,他们显然都是有缘人,这么巧,就碰上了普云大师主持法会。

这可真是难得!

但凡信佛之人,对缘分一说都十分笃信,诉说佛家讲究通达,有缘无缘自看机缘,但是,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有缘显然还是要比无缘让人高兴多了。

很快,殿前就聚集起了很多香客信众。

过了一会儿,就连山门前都堵满了人。

这其中,不乏有些身份的贵裔之家,但是,不管是身份普通的还是身份贵重的,这些人都不约而同地,带着几分虔诚等候着脸催促和喧闹声都不曾有。

如此足可见,普云大事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

而普云大师也没让大家等太久,约摸着一炷香的时间,普云大师便在大家的翘首以盼中,出现了。

而这时候,站的位置靠前的人就发现,随同在普云大师身后的,除了有弘济寺里其他几位高僧外,还有一个平时常跟在普云大师身边的小和尚,和,两个举着佛珠的年轻女子?

年轻,女子?!

佛寺里怎会有女人?

大家惊讶犹疑地互相对视,很快,便有知道些内情的人替众人解惑。

原来,那穿着月白色骑装,手持佛珠的年轻女子,正是普云大师那位俗家弟子,永宁侯府顾二小姐,顾安笙。

第778章 向善

但即便有人认出了安笙的身份,却仍旧有几分迷惑。

虽说安笙是普云大师的俗家弟子,但毕竟不是弘济寺里修行的僧人,寺里做法会,她怎会在?

不仅在,而且看那样子,分明是跟着普云大师一起出来的。

这也就是说,安笙一直跟普云大师在一起?

可普云大师不是外出云游了么?

难道早就回来了,但是大家都不知道吗?

下面不少人心里猜测纷纷,但是却并未说出来,许是对于普云大师等高僧的敬重,又或者是因为在佛门清静之地的忌讳,许多即便平日有些刻薄的人,到了这种地方,似乎也变得柔软和善了起来。

没有人乱说话,殿前只有很小的交谈声。

这么多人等在这里,还能保持这样的安静,实在不容易。

这大概就是信仰的力量。

安笙心里其实也不是她想象中的那样平静,对于佛祖,她心里也是敬重的,虽达不到绝对的虔诚,但是,前世最艰难的时候,弘济寺是唯一给予她光明温暖的一个地方。

她短暂的双十年华中,温暖的记忆并不多,弘济寺里的那一晚,足以叫她刻骨铭心。

因而,她对于佛门,也有着绝对的敬重。

但她又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人活在世,总不能万事都寄希望于神佛,佛家讲求通达,让人少欲少望,似乎这样,就能达到超脱。

但这世上,能真正超脱的人,毕竟还是太少了。

安笙重回而来,初时支撑她的,唯有复仇一个念头,这个念头支撑着她独自走过了那最艰难的三年时光,而今,她终于遇上了想要相偕着走完一生的人,她哪里会不珍惜?

她或许不会说,但她心里是明白的,为了陆铮,她愿意牺牲,也愿意放弃心里的坚持,就如同陆铮对她一样。

从前的安笙或许不明白这些事情的意义,但如今她明白了,便再也舍不得放开。

为了陆铮,她愿意放下自己的坚持,为了他,哪怕与自己的为人背道而驰,却也是值得的。

安笙手持着佛珠,跟在普云大师身后,想清楚了这些事,心却忽然平静下来了。

这时候,有昨日同在城门口的人好像忽然想起了什么,只听人群中传来一声惊呼,接着就道:“听说昨日这位顾家二小姐,跟未婚夫护国公世子在城门口救了一个重病的孩子,方才寺里的师傅说普云大师要替一名生病的孩童做祈福法会,难道说,就是为了昨日那个孩子?”

这话一出,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本安静的人群,顿时响起了此起彼伏的议论声。

有人忙问那知情者,昨日是怎么一回事。

那说话的是个商人,昨日是带着商队回京,也被堵在了城门口,所以,正好看见了陆铮和安笙救人的那一幕,这会儿见这么多人殷切地看着他,似乎都在期待他给大家解惑,不由就有几分得意,于是,就在大家的催促声中,将昨日的事情,仔仔细细的全都说了一遍。

大概是因为从商的口才都不错,这商人一番话说下来,竟然颇有几分讲说书人的架势,将周围的人说的都愣愣的,好像亲眼见到了昨日那般危急的情况。

昨日危急吗?

其实说来也是危急的饿,毕竟牵扯到一个孩子稚嫩的生命。

但是,商人的话总有几分夸大,起码若是安笙他们这些当事人来说,是不会用诸如犹如天神骤降这种夸张说法来形容陆铮的,也不会用在世菩萨,神医圣手这种话来夸奖安笙。

但偏偏就是这样有着十分浓重的夸大色彩的话,反而叫众人听得欲罢不能,身子有人还可惜,昨日自己不在城门口,没能亲眼瞧见陆铮是如何突然降临对福哥儿一家伸出援手,安笙又是如何于危急之中冷静救人的。

其实,安笙救人的情况,大部分人都是没看到的,毕竟她们还在马车里,哪里会叫所有人都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