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娇笙(597)

作者: 南墨离 阅读记录

他们也是走投无路了,原本以为贵人都是矜贵高傲的,哪里想到,安笙笑得这样平易近人,竟然还好言好语地同他们打商量?

他们村里的里正还尚有几分架子,不肯与他们这些平头百姓为伍呢,这位穿的这样华贵,生的这样好看的小姐,竟然这般和气?

正出神之际,就听安笙又道:“孩子哭得厉害,你们若信得过,我就先瞧瞧,若是信不过也不要紧,我们安排你们先入城,可好?”

安笙有些着急,这孩子的情况一看就有些不好,再耽搁下去,还不知道会出什么事呢,可是,这对夫妻若坚持不想她替孩子瞧病,她也有些难办。

若只是她自己,她纵使强出手也不要紧,可是,眼下她跟林氏和陆铮在一起,万一哪里做的不妥当,连累了林氏和陆铮,可就不妙了。

那对夫妻听到安笙追问,这才回过神来,忙不迭地点头应道:“劳烦小姐了,小姐的大恩大德,我们,我们没齿难忘。”

安笙见他们松口答应了,微微松了口气,随即对鲁镇道:“孩子给我吧。”

陆铮闻言,立即将孩子递了过去,扶冬坐在车门边上,见状忙先接了过去,然后抱着孩子入了车厢内。

安笙见扶冬抱着孩子进来了,便又对那妇人道:“请这位夫人一同上来,我要问些孩子的事情。”

那妇人一听安笙说要她上去,不禁有些局促,生怕自己污了贵人的马车。

林氏看出她的局促,虽放缓了声音,道:“夫人不必担心,请上来吧,孩子要紧。”

这句话,彻底打消了妇人的顾忌。

是啊,孩子要紧,在一位母亲的心里,没有什么是重过自己的孩子的了。

妇人跌跌撞撞地上了车,青葙见她手脚笨拙,忙搭了把手,妇人拘谨道了谢,这才爬进车厢。

一进去,就更不知道手脚要往哪里摆了。

林氏为了怕安笙来回颠簸,是以马车选的最大的,内里布置的十分舒适暖和,比之一般人家的卧房还要好。

那妇人不过一介乡野村妇,哪里见过这样的地方,一进到车厢里,就缩在门口,不敢动弹了。

安笙知道她不自在,也没强求,一面接过扶冬手里的孩子,一面问那妇人:“孩子是什么时候开始发热的,都有些什么症状?”

问话的时候,安笙手上也丝毫未停,三指已经搭到了孩子的腕间。

小孩子脉象弱,手脚又软,把脉是件极为不易的事情。

这孩子现在又发热,哭闹不停,所以脉象就更加难诊了。

但安笙并未慌乱,凝神举指搭在孩子腕间,小心诊脉。

那妇人原本觉得安笙年纪不大,不大敢相信,但如今一见安笙这个架势,不知为何心就定了一半,恍惚般答道:“孩子是昨夜里发的热,找了村里的游医给看的,开了副药喝了,起初还有些效果,可后来就不行了,今儿一早,情况就更重了,我们没办法,才想带着孩子进城瞧瞧,哪知道来了,却连城门都进不去。”

说话间,妇人又哭了起来,显然是心疼担忧孩子。

第766章 帮手

那妇人哭得伤心担忧,林氏眼底也不禁染上了一抹忧色。

都是做母亲的,她更能体会妇人的揪心。

安笙此刻却顾不上这些,妇人说孩子给游医看过,曾喝过药,起先还有些效果,若是她猜的没错的话,那药只怕不是什么好药,多半是虎狼之药。

这虎狼之药大都伤身,成人都有些受不住,何况稚童?

安笙诊了会儿脉,又问那妇人:“那游医开的药方可带在身边?”

妇人闻言微怔,随即慌乱摇头,“没,没有药方啊……”

她不过一介乡野村夫,连城里都没去过几次,村里也没有像样的郎中,哪里会知道看病需要留药方的,农人生病,多半会先用土办法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才会找大夫看。

可游医不必正经郎中,不过是乡野间识得些草药的赤脚大夫罢了,何谈医术医德,又哪里会下什么药方。

安笙听得妇人此言,也知道怪她无用,只能暗叹一声,先安抚她说:“夫人别急,我就是问问,有就最好,没有也无妨,你谢安自此跟我说说,孩子除了发热,可还有其他症状?”

有些病症,不是光凭诊脉就能诊出来的,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孩子太小,没办法回答安笙的话,安笙只能问孩子的母亲。

好在孩子的母亲虽然哭着,但安笙问及孩子的事情,她还是知道的很清楚的,遂忙一五一十地,将自己所能记住的有关孩子的症状全都跟安笙说了一遍。

安笙听完妇人的话,心中多少有了些计较。

林氏见安笙这样,便小声问说:“如何,可看得出来?”

她倒不是怀疑安笙的能耐,只是孩子生病向来难看,她担心安笙突然间给这么小的孩子瞧病,心中慌乱,失了水准,到时候,救人不成反倒被埋怨,或者惹上口角官司,可就糟了,是以格外慎重。

不过安笙倒是沉着,侧首低声答说:“应当差不多。”

安笙不是个喜欢夸大其词的人,所以说话做事向来留几分余地,林氏跟安笙接触这么多回,对她行事的习惯对少也有些了解,听她这样说,反倒不担心了。

安笙既说差不多,那几乎就是没问题了。

林氏放下心来,也有心思去安抚那妇人了,“这位夫人别急,你别看我家这孩子年纪不大,但医术还是不错的,就算没办法帮你完全治好你的孩子,也能缓解一二,也给孩子多争取些延医问药的时间。”

那妇人听林氏这样说,心里也安定了一些,忙叩首道谢,“多谢夫人小姐,今日若不是夫人小姐心善,福哥儿只怕就……”

他们夫妻顶着风雪带孩子进城瞧病,可到了城门处却连城门都进不去,守城的兵士虽说没有太过为难,但终究冷硬不近人情,看孩子病的严重也半分不肯通融,一旁等着进城的贵人们也都是冷漠待之,那像是这一家人这般,主动伸出援手。

世人都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她虽未读过书,也不知道什么大道理,但是这点儿理儿,还是通的。

林氏倒是没防备妇人行此大礼,待要去拦,已是晚了,到底受了一礼,忙将人扶起来。

“夫人客气了,这孩子病了,我们不知道便罢了,既知道了,自没有坐视不理的道理,你也别急,先叫我家这孩子瞧瞧,等待会儿入了成,我再安排人送你们去京里最好的医馆瞧瞧,也好叫你们放心。”林氏双手扶起那妇人,言语间不乏真挚流露。

那妇人泪水连连,不停地跟林氏和安笙道谢。

安笙顾着孩子,倒是没心思跟妇人寒暄,只含糊应了几声。

她出门在外,不可能自备着医药箱,所以眼下也没有趁手的用具可用,好在林氏顾着她体弱,怕她出门在外身子不适,所以在马车里也备了常用的医药箱,安笙问扶冬取了医药箱,打开一看,看见一副小针包,顿时松了口气。

有银针就好,她最拿手的,那是针灸之术,虽说给小孩子针灸更难了些,但这孩子眼下情状,没有比针灸更快更好的治疗方法了。

林氏见安笙拿针出来,就知道她要做什么,忙叫扶冬去帮忙。

有扶冬和青葙帮忙,安笙做起准备工作倒是不难,但是,眼下这孩子哭闹不休,安笙却不好下针,倘或扎错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安笙视线扫了一圈,觉得只他们几个怕是难以制住哭闹的孩子,想了想,便跟林氏说:“伯母,可否叫世子和文少爷进来帮忙,这孩子闹得厉害,我要下针,制不住他可不行。”

林氏一听这话,忙唤陆铮和陆文,叫她们进来帮忙。

而此刻马车外面,早已经围了一圈看热闹的人。

前头城门口堵塞,一时间通不过去,大家等的心焦气躁,这会儿见得陆家马车里来了这样一对夫妻和一个生了病的孩子,都十分好奇,虽忌惮陆家权势不敢贸然来打听,但是也都凑在附近看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