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娇笙(403)

作者: 南墨离 阅读记录

可是,皇上却好像总是不明白似的。

兴许是因为皇上当初从先帝手中接过皇位,顺风又顺水,无人与他争抢,所以,皇上现在反倒想要看看两个儿子争这九五至尊之位?

这些年,太后时常觉得自己有些弄不懂皇上的想法,后宫不参政,不到万不得已,她其实不想管朝局如何发展。

但是,作为母亲,作为南诏的太后,她又如何能眼睁睁的看着,皇上做错事走错路,却什么都不说呢?

太后越想越觉得此事非同小可,打定主意必要查清楚这件事情才行。

若是匈奴野心不死,真要谋害皇上,那倒简单,南诏泱泱大国,如何会真怕匈奴?

可若此事并非匈奴人做的,而是有人借此生事,那么,也是必须要管的!

国运大事,可不能让某些人为了一己私心,就乱来!

太后眼波微转,柔声问普云大师:“哀家还有一事,想问大师,方才当着皇上的面,哀家不好问的太过仔细,如今这里没有旁人,哀家想请大师给哀家个准话,皇上这毒,当真不再要紧了吗?”

在太后心目中,皇上的身体,还是最重要的。

就算太后要查事情的真相,可也要保证皇上确实没什么问题了,否则的话,她也没法全心全意去忙其他事情。

普云大师声色沉肃,听起来便很有说服力,“太后放心,皇上本就中毒不深,如今余毒已解,只要静养数日,便不会有事了。”

“那就好,今日多亏了大师了,若是没有大师,哀家还不知道该怎么办呢。”

“太后客气了,这都是贫僧应当做的。”

太后点点头,缓缓笑了,“大师慈悲为怀,那哀家也不多说了,今日打扰大师清修,如今皇上既然已经没事了,那哀家这便命人送大师回去。”

“有劳太后。”普云大师双手合十,颔首谢道。

太后让普云大师万别客气,然后,又招过福嬷嬷,让她交代人准备一下,送普云大师回弘济寺。

普云大师起身谢过太后,又与太子跟陆铮颔首示意后,与福嬷嬷一同离开了。

普云大师一走,陆铮也起身请辞。

太后明显还有话要跟太子说,否则方才就让太子送普云大师离开了,陆铮虽然有时候愣些,但是眼力并不差。

果然,他起身请辞,太后并未多留,只笑了笑,便应了,而且,连安笙那里也没有再强留。

太后这般反应,陆铮便知,自己猜的没错。

不过,太后虽未强留安笙,却也没有直接命人去请,而是叫宫女先去看看安笙歇的如何。

太后这般态度,陆铮自然乐见,于是,便耐心等着。

片刻后,宫女回来了,同她一道回来的,还有安笙。

太后一见安笙,便朝安笙招了招手。

安笙走过去,便被太后拉住了。

“好孩子,”太后笑的慈眉善目,“今日你受累了,哀家便也不留你了,待你歇上几日,身子大好了,哀家再叫人去请你,可好?”

安笙福身行礼,柔声回道:“多谢太后娘娘关怀,能陪太后娘娘说话,民女深觉荣幸。”

太后含笑点了点头,道了声好,然后,又看了福嬷嬷一眼。

福嬷嬷意会,忙福身回说:“太后放心,奴婢已经叫人都准备下了,这就派人,送顾二小姐回去。”

“就你乖觉。”太后笑哼一声,嗔了福嬷嬷一眼。

福嬷嬷笑了笑,也未说话。

很快,几名宫女便捧着数个锦匣出来了,匣子都开着,里面放着珍珠玉环,金钗步摇等金玉首饰,另还有数种珍贵药材,仔细看去,便会发现,皆是补血补气的好药。

很明显,这都是太后赏给安笙的。

“好孩子,这些个东西,都不值得什么,不过,也是哀家一点儿心意,你便收了吧。”

太后赏赐,自不能推拒。

故而,安笙便福身谢了恩。

太后满意地点点头,摆了下手,示意宫女们将锦匣都合上,跟着安笙和陆铮一起,送安笙出宫。

安笙是坐着太后的銮舆出去的,连陆铮都在下边走着,单她一人,坐在銮舆之上。

这份恩宠,便是一般的嫔妃,也是没有过的。

路上所到之处,遇到的宫人们,虽然全部都垂首行礼,不敢多看,但是,心里都惊讶地猜测,这銮舆之上,坐的是何人?

很快,便有人打听出安笙的身份了。

虽然太后交代过,不许乱传此事,但是,安笙进宫出宫的阵仗都不小,所以,并不难打听。

只不过,因有太后交代,这些宫人们也不敢大张旗鼓地讨论此事罢了。

不过,众人心中皆有计较,明白安笙怕是要不得了。

人人都道,永宁侯府这下子,可是要鸡犬升天了!

也有人叹安笙命好,谁能想到,一个侯府庶女,竟能得太后如此青眼,太后的銮舆啊,那是一般人,能坐的吗?

一时之间,安笙简直成了飞上枝头变凤凰的典型代表,成了不少公侯世家的庶女们,学习的榜样,奋斗的目标。

不过,这些皆是后话,此刻,这些话还是没有传出来的。

第515章 包与不包

銮舆走的很慢,大概是受过太后的交代,所以宫人们都怕惊到安笙,并不敢走快,力图将銮舆抬的平缓稳健。

安笙坐在上面,几乎快要感觉不到自己在前行。

若不是周边景物一直在变化,她简直快要生出错觉,以为自己一直是待在原地的。

怪道天下间那么多女子,拼了命一样,想要进宫来。

若能做到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确实能享受到常人所享受不到的待遇。

即便是不能这样辉煌,比之一般人来说,宫里的女人们,权势也是有的。

比如前世之梁贵人,一个小小贵人,盛宠不丰,仍然能逼得自己必须嫁给梁无道。

权利啊,有时候真是个好东西,也不怪那么多人,终其一生,也对此不能释怀,放不开手。

哪怕拼尽所有,却仍然想要大权在握。

没有人不渴望权利,可是,若是为了权利,丧失本心,失了本性,那便不好了。

又再者,权利在握,却用来行不法之事,做迫人之行,那么,总有一日,会遭天报。

总的来说,人还是不能存恶念,恶念一起,便会做错事,错事有大有小,小些的也许还有挽回的机会,可一旦做了大错事,即便后来悔过,怕是也为时晚矣。

陆铮一路静静陪在安笙身边,几乎没说过话,面上甚至连多余的表情都没有。

不过,这正是他平时在外的样子,倒也没人觉得奇怪。

太后宫中的宫女将安笙送到顾家的马车旁,便停下了,将太后赏赐的东西放进马车,宫女们便回去复命了。

待安笙和青葙上了马车,坐好之后,陆铮才跨上骏马,护送安笙回府。

马车走的很慢,顾家随从早已应陆铮吩咐,提前先回永宁侯府报信去了。

此刻,永宁侯府内,徐氏跟永宁侯母子二人,仍在就宫里的事情,揣测不休。

直到,顾家随从回来,带回了宫里的消息,二人紧锁的眉心,才舒展开来。

挥退随从,徐氏眼底闪过一道光芒,顿时连昏花的双眼,都亮了起来。

“安笙此子,境遇非是一般人能及,从前,是我们错看了她,这往后,可不能再这样了。”

“母亲所言极是。”永宁侯顾麟听了徐氏的话,也是深有感触。

谁又能想到,一个完全不受重视,当初甚至不受期待而降生的孩子,今时今日却要成为顾家起复的关键所在。

看来还是老话说得对,人之一生,境遇是最难说得清的事情,谁也说不明白,将来谁能是什么样子。

莫欺少年穷这话,于此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徐氏沉吟了片刻,又对顾麟说:“出身一事,如今已经是更改不得了,不过,安笙生母的事情,可万万不能让别人知道,一旦被人知道,她生母是那样的人,不光是她面上无光,顾家,只怕也要受到牵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