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娇笙(377)

作者: 南墨离 阅读记录

“是,下雨了。”陆铮走到安笙面前站定,为她挡去外面的水汽。

终于下雨了,这场雨来的,可谓及时。

太子殿下刚一提出要求雨,这大雨就下起来了,不管真的是天意还是巧合,这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不过,突降大雨,伴随而来的,也有种种潜在的危险。

安笙知道陆铮今夜怕是又不能睡了,见他佩剑整齐,明显是要出门的样子,便叮嘱道:“小心些。”

“放心吧,”陆铮点点头,眼底的目光都柔和了下来,“快回去吧,仔细水汽过给你,害了病。”

安笙:“……”为什么自从那日醒来之后,她总有种错觉,自己在陆铮眼里,好像是个纸糊的?

青葙看到安笙又被陆铮一句话说的无言以对,暗暗好笑地同时,也跟着劝道:“公子,您先回去吧,明儿还有的忙呢。”

为了防止大雨导致淮安百姓们伤寒,小姐明日一定会随大师一起,给百姓们发药的,可不是有的忙么。

大雨虽能解了旱情,但是,却也无人能保证不会带来灾祸。

青葙这一次跟着安笙出来,学到了不少,对安笙所说的,要防患于未然,深以为然。

安笙回屋去了,门窗也都关好了,陆铮这才放心离开。

大雨突至,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不能让城内积水,更加不能让防洪工事出现问题。

没有人知道这场雨能下到什么时候,可是看现在这个架势,怕是小不了。

所幸,淮安历来防御洪水的工事做的都不错,陆铮带着人亲自看过了,确认这道工事抵挡上十日大雨没有问题,这才放心。

这场雨,整整下了三日,方歇。

饥渴的土地喝饱了水,淮安城的暑气,仿佛也一下子被这场雨,给带走了。

八月末,太子殿下带领众人启程回京,淮安臣民带着万民伞,夹道欢送,直送到城门外三十余里,方在太子殿下的劝说下,回城去。

太子临行前,下马,拱手朝前来送行的淮安臣民拘了一礼。

众官员与百姓们见状,忙都跪下还礼。

这时,便听太子对淮安众官员说:“望诸位事事以百姓为先,以社稷稳固为己任,共建我南诏清明盛世!”

第481章 得罪

太子此言一出,群情沸腾。

安笙坐在轿子里,暗暗点了下头。

大皇子到底什么样,她不知道,不过,太子这一招收拢人心的本事,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涉及皇权的事情,她不太懂,但是也不可能什么都不懂。

至少她知道一点,太子若为君,必是明君。

这就足够了,不是吗?

入朝为官,哪个不想跟随圣主,建立一番功业?

下市为民,哪个不想君明政清,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太子此次南下淮安,收拢的,又何止是淮安臣民的心呢?

安笙敢打赌,这次回去,太子跟大皇子之间分庭抗礼的局面,怕是再难维持了。

就是不知道,大皇子此刻,是否意识了到这一点。

淮安的事情,很快就传回了邺京,惠帝接到太子的奏章,当场连道了三声好,直夸太子能干,连陆铮都跟着得了夸奖。

惠帝夸奖太子了,大皇子自然不高兴。

本来,这个差事应该是他的,结果先是被陆铮抢去,接着又被太子抢了去,这叫他如何能甘心?

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听他外祖父的,不争这个差事。

结果怎么样?

好处全都让太子跟陆铮占去了,还有他什么事啊!

大皇子越想越生气,越生气就越埋怨汪德蒲。

可是,他却也不想想,当初淮安疫情告急的时候,汪德蒲主张让他前去平疫,他是怎么说的?

他就在汪德蒲的书房里,瞪着眼睛跟汪德蒲说:“外祖,我唤您一声外祖,可您怎么能将我往那种地方推呢!您这是要我的命啊!”

这话一出,当即就将汪德蒲气得血气一涌,险些背过气去。

大皇子却坚持不肯松口,无论汪德蒲如何晓以利害,仍旧不动心。

那可是瘟疫,动不动就绝户决村绝城的瘟疫,他若接了这个差事,有没有命回来,都说不准了,还要功劳做什么?

汪德蒲气得不行,但是也不能代替大皇子做决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太子带人南下去了。

其实汪德蒲早就替大皇子考虑好了,太子能请普云大师出山随行南下,难道大皇子就不行吗?

普云大师是出家人,得道高僧,受万民敬仰,但正因如此,他更加不会推辞这份请求。

不论去的是太子还是大皇子,普云大师都必然会应下这份邀请。

只要有普云大师在,淮安的疫情,早晚都能解决。

而事实也果真不出汪德蒲所料,普云大师确实研制出了治疗疫症的药方,这药方一出,淮安疫情,立时便解了。

汪德蒲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么大的功劳,全都落在了太子头上。

这还不算完,太子这次淮安之行,将他埋在淮安的钉子,全都给拔了出来。

这才是让汪德蒲最为恼火的。

大皇子还仍旧盯在那些嘉奖上头不放松,真是目光短浅至极!

他们失去的,又何止是这一点口头上的嘉奖啊!

不说汪德蒲跟大皇子如何恼恨,如何互相埋怨,太子的赈灾队伍,终于快要回京了。

九月二十,太子一行人抵达京师,于城外暂时安营扎寨,等候宫里的旨意。

此举乃是为了防止将病气带入京师,古来如此,纵然太子身份尊贵,也不能搞特殊。

不过,还没等太子这边营帐扎完呢,皇上的旨意就下来了。

一番嘉奖是少不了的,惠帝这次丝毫没有吝啬,对太子和陆铮等有功之人,都大加赞赏。

太子带领众人,接下旨意,对前来的大皇子,笑得分外和气。

大皇子死死地盯着太子的脸,试图想要从太子脸上找到一丁点儿生病的迹象。

可是,他找了半天,只看见太子一脸端方,目光温润,一身贵气,遮掩不住。

恨恨地收回目光,大皇子皮笑肉不笑地对太子道:“太子殿下可得让御医好好把把脉,确定了没什么问题,三日后也好进京不是。”

这话可不光是得罪了太子一个,简直是将随太子南下的人都得罪了个遍。

可是,大皇子还毫无所觉。

太子面对大皇子的挑衅,面色丝毫未变,仍旧笑得谦和,“大皇兄说的是,大皇兄担心孤,孤也同样担心大皇兄啊,依孤看,在御医还没有把完脉之前,大皇兄是不是先暂且离孤远一些,以防……”

以防什么,太子没说。

不过,看大皇子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两步,也知道,他是明白太子的未尽之言的。

瘟疫啊,可是传染的!

大皇子惊悸退后,众人都看见了,瞧着他的目光,可都算不上友好。

就算不是谁都敢明目张胆地瞧,但是,心里却早已经将大皇子翻来覆去骂了好几遍了。

他们跟着太子殿下赈灾,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听大皇子这话的意思,倒像是在怀疑他们都染了瘟疫似的!

难不成,他们都染上疫症死在南方,大皇子就舒坦了!

平疫的时候不见他往前凑,现在疫情平了,旱灾解了,倒来他们面前耀武扬威来了!

真是不知所谓!

太子看着大皇子惊慌之下连连后退,心中便是一声冷笑。

他这个皇兄,刚愎有余,心计不足,还真当他是那么好挤兑的呢?

大皇子后退了几步之后,似乎也察觉了自己此举有些不妥,忙停下来,故作镇定地让御医下去给众人把脉。

皇上派下了御医两名,太医一名,安笙顺着人群往前一看,发现里面竟然还有个熟人!

那花白胡子的老太医,是当初在荣贵妃宫里见到的那位褚太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