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娇笙(372)

作者: 南墨离 阅读记录

太子南下,会不带药材么,用得着他们家自己出血?

这家还没分呢,就什么好的都想着二房那个短命鬼了!

太子跟文韬也没在山上多留,安笙走后不久,他们便也下山了。

三日后出发淮安,他们要做的准备工作,太多了,时间紧任务重,不抓紧可不行。

不过,分别之际,太子还是隐晦地提点了文韬一句。

“你要跟我去淮安,可得好好跟未婚妻说一说,可别走到一半,又一个追过来的,到时候我可不好跟舅母他们交代啊。”

太子跟文韬是表兄弟,关系又一向亲近,私下里相处,时常也会开些玩笑。

不过,有了方才那一幕,文韬可不认为,太子此刻真的只是在跟他开玩笑。

他知道,自己方才对安笙说的那些话,必然是会引起太子的注意的。

罢了,事到如今,他是真该放下了,此前他一直以为安笙是受赐婚所迫,可现在看来,自己当真错的离谱。

她分明就是,将陆铮放在心上的。

若非如此,怎会不顾自己的安危,坚持要以身犯险呢?

说来,还不都是为了陆铮。

因为陆铮陷在淮安,所以,安笙才要去,她要去救陆铮,也要去陪着陆铮。

文韬这下,算是彻彻底底的死心了。

若说早先还抱有一丝幻想,那么如今,他算是彻底死心了。

安笙既已心有所属,他再说什么,都是徒劳。

“殿下放心,我会好好跟家里说的,婉容是个深明大义的人,不会阻拦我的,也不会胡来的。”

“那就好。”得到了文韬的答复,太子满意地点点头。

他这个表弟,心思一向通透,基本上一点就通,他能想明白,那就最好了。

太子还有许多事情要去安排,便就此跟文韬分开了,文韬则直接回了府。

文府上下也已经都知道了,文韬要随同太子南下淮安的消息。

文国公夫人担心的不行,但这一次,却什么都没说。

太子都要去淮安,文韬难道还能比太子更尊贵不成?

太子去得,谁敢说文韬去不得?

正房内,谢氏含泪嘱咐着儿子,“淮安疫情还不知到底是什么样子,你此行切记小心,事事听太子殿下安排调遣,切记不可鲁莽行事,也要,也要保重自身。”

“娘,孩儿不孝,又让您担心了。”文韬这次沉稳了许多。

“既知道娘担心,你就要好好保护自己,懂吗?”太多的,谢氏也没法说。

文韬跟着太子南下,接的是正经皇差,她能说什么?

事到如今,无非也就能多嘱咐儿子几句罢了。

“娘放心,孩儿一定会护自己周全的,”文韬垂着头,语气越发坚定,过了一会儿,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一样,抬首,对谢氏道,“娘,孩儿这次从淮安回来,便将与表妹的亲事,定下来吧。”

谢氏闻言,不无吃惊,但是很快,就将这股吃惊的情绪压了下去。

她是以为,儿子终于想开了,也知道谢婉容的好了。

“好好好,等你回来,娘就做主给你们定亲。”儿子的婚事敲定,谢氏也算了却了一桩心事。

“娘,孩儿给表妹留了封信,待孩儿离开后,还请娘代为转交给表妹,这次,孩儿就不亲自与她道别了。”

“好,你放心吧,娘一定会将信好生交给婉容的。”

说完了这些事,文韬也要回去收拾行装,便从谢氏这里离开了。

走出谢氏的房间,望着外面的艳阳天,文韬心中,却忽然变得轻松了起来。

好像,一直以来盘亘于心头的愁绪,这一刻,终于都烟消云散了。

……

永宁侯府。

太子办事效率着实高。

安笙回府不久之后,太子就派亲卫来了永宁侯府。

也不多说,就说要请安笙给普云大师做助手,随赈灾队伍南下。

当然,面对永宁侯和老夫人徐氏,太子殿下的亲卫,还是拍着胸脯保证,一定会照顾好安笙的。

顾麟跟徐氏听到这话的时候,起初都以为自己出现幻听了,但是见亲卫态度正经其事,毫无玩笑之意,才相信,他们没有听错。

太子殿下,确实是要请安笙跟着普云大师南下淮安。

面对太子殿下的亲卫,顾麟和徐氏不敢随意拒绝,只得叫人去将安笙叫过来,说是要问问安笙自己的意思。

这可是去淮安,去瘟疫爆发的淮安,怎么也要问问当事人的意思吧?

太子殿下的亲卫非常通情达理,对此并无意见。

安笙得召,听完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毅然决定应下太子殿下的邀请。

第475章 生死相随

安笙对顾麟和徐氏说的话,可比跟太子殿下说的,有煽动力多了。

所谓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淮安值此为难之际,她既有一身医术,能帮上太子殿下的忙,自然义不容辞,太子殿下能想到她,是她的福气,也是顾家的福气。

能得太子殿下青眼,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再说了,犯险的是她顾安笙,又不是顾麟跟徐氏,事成之后,顾家反而能从中得到好处,顾麟跟徐氏又怎么会不愿意呢?

不过,当着太子殿下亲卫的面,做做样子还是很有必要的。

安笙不介意顾麟跟徐氏做戏,只要同意她出门,他们愿意演什么戏,她都陪着!

搞定了顾麟跟徐氏,安笙在顾家,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现在方氏在禁足,徐氏虽说放权给沈氏和宋氏,但是,真正在内宅里掌管绝对性决定权的,仍旧是徐氏。

有徐氏安排,安笙甚至不用考虑外面的事情,只专心准备她要的东西,等三日一到,便扮作普云大师的弟子,随普云大师出发就行了。

当日夜里,安笙收到徐氏的示意,让她装病。

这个安笙在行,当夜便闹了一场“大病”,连徐氏都被惊动了。

这病来的凶险,请了大夫过来,说是必须得闭门静养,徐氏当即就下令,谁也不许到玉笙居来打扰二小姐养病。

跟着来探病的沈氏和宋氏都见到了安笙“病”的有多重,听到徐氏这样的命令,也丝毫没有觉得奇怪。

直到离开玉笙居,回了自己的房间后,二人才不约而同地想到,安笙这病来的突然,不会,真是被陆铮给克的吧?

有这样猜测的,不在少数,就连方氏,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笑成了一朵花。

人人都以为安笙是被陆铮克的,才一病不起,丝毫没有人怀疑,这病到底是真,还是假。

三日后,清晨,在大部分人犹在梦中的时候,从永宁侯府侧门,离开了两名少年,送他们出门的,正是徐氏身边的徐嬷嬷。

门外早就准备好了马车,徐嬷嬷将人送上马车,确定无人跟随,这才回去跟徐氏复命。

马车一路疾行,到了指定地点,早有太子殿下安排好的人等候,安笙和青葙下了马车,命人将她们乘坐的马车上的东西都搬下来,再次上了另一辆马车,往城门方向而去。

辰时一刻,太子殿下带着赈灾队伍出了城,于城外十里处,见到了等候在此的安笙跟青葙主仆。

见到马车前站着的那两个小小“少年”,太子殿下缓缓笑了。

他现在也信了普云大师的话,陆铮是个有福气的,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话,果真没错啊。

有这么好的媳妇,可不是大福气么!

生死相随,说得容易,又有几人真能做到?

安笙跟青葙凭借着普云大师弟子的名号,很快被划分到了普云大师的马车里。

上了马车,安笙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被普云大师迎头一个木鱼,砸在了肩膀上。

这木鱼可是很有重量的,当即就砸的她嘴巴一咧,不停地嘶声。

普云大师看着捂着肩膀抽气的徒弟,又扔过去了一盒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