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娇笙(369)

作者: 南墨离 阅读记录

青年听了这话,才含泪应了一声,随即将父亲托付给身边的乡亲,起身跟着陆铮走了。

陆铮带走了其余亲卫,一行人还是照着来时的路途返程,这条路,可比他们走大路快多了。

如此,倒要“感谢”冯玉山的心腹了!

刚一出祠堂的门口,陆铮就叫人将那青年背了起来。

那青年起先还挣扎,红着脸说自己能走。

在陆铮一句“太慢了”说出来之后,立马消了声。

别说他现在是个病歪歪的样子,就是原来没生病,没饿着的时候,脚程怕也不如身边这些人。

等一个亲卫背着他跑起来的时候,青年才真正意义上理解了,陆铮所谓的“太慢了”,是谓何解。

若是叫他自己走,确实太慢了,怕走到明日清早,也入不了城,白白耽搁时辰。

陆铮这里带着人赶路,陆文那里已经先一步收到了暗卫送去的消息。

接到消息以后,陆文迅速地安排了下去。

一个时辰后,陆铮一行人匆忙而回。

一行人消无声息地回了知府衙门,陆铮一到,便命陆文带人去冯府,还有几个下属官员的府邸拿人,并且直接将这些人的府邸控制起来,没有命令,不许人进出。

陆铮命令一出,整个知府衙门瞬间灯火通明,陆文带着五千人马,立即动作起来,奉命前去抓人。

跟着陆铮回来的那个青年见到这一幕,震惊得简直说不出话来。

这人,竟然真是说抓冯玉山,就抓了!

更叫他吃惊的还在后头。

只听陆铮紧接着又对身边人吩咐道:“找个大夫来先给他看看,再叫厨子做些粥和好入口的小菜来,马上安排城里的大夫和军医一起,带上物资,去城外安顿那些百姓。”

“大人,您……”

青年感动的不知道说什么是好,陆铮直接一句话回了他的感谢,“养好你的身子,待本官审理冯玉山之时,还要你上堂作证。”

“大人放心,我一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青年拍着胸脯保证道。

陆铮看了他一眼,没说话,带着亲卫离开了。

很快,就有大夫来给青年瞧病。

来的是陆铮带来的军医,诊断过后,确定青年只是饥饿过度外加休息不好才造成的体虚,开了两服药,便离开了。

军医走后,厨下送来了熬得香浓软糯的白粥,和几样偏软烂的小菜。

青年看着多日未曾见过的白米粥,眼圈立即红了。

整整一个月了,他们一个月,不曾好好吃过饭了。

冯玉山派人将他们关押起来,起先还一日给两餐饭,虽说都是些糙米,但农家人也吃惯了,到底还挨得过去,哪成想不到十日光景,这纯的糙米也吃不上了,开始给些糙米掺着稻糠。

当然大半是稻糠,少部分是糙米。

那稻糠哪是人吃的东西,现在又不是大灾年月,便是他们家里穷苦些,也不吃这种东西啊。

可是不吃,就得完全饿着,挨饿的滋味,太难受了,哪有几个人受得了呢?

期间有撑不下去的,陆续送了命,冯玉山留下的那些人就将死了的村民拖出去,也不知道送到了哪里,总归不是什么好去处。

再接连死了几个人,大家就都老实了。

可是到后来,稻糠掺的糙米,也不是常有了。

渐渐的,大家都麻木了,有人发了热,求那些人给找个大夫瞧瞧,可那些人当真是铁石心肠,哪里会管他们死活!

本以为,他们一定没有活路了,没想到,还能等来救兵!

第471章 危难

冯玉山是在睡梦里被陆文带人抓走的。

虽说心腹还没有回来,他本不该睡觉,可是,今天夜里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困乏的厉害,本想着小憩一下,竟然真的睡着了。

这一睡,就出了大事!

冯玉山和手下几个相熟的官员被抓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淮安城。

百姓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当官的,却能嗅到一些不对来。

知府大人都被抓了,这得多大的事啊!

一时之间,淮安官场内人人自危,很怕自己也会遭到连累。

陆铮动作很快,他带着皇上的圣旨而来,又是哪种铁血性子,淮安城内大小官员,哪个也不敢在他面前造次。

很多人派心腹去知府衙门打听情况,也全部都被挡回来了。

那知府衙门如今跟铁桶一般,除了陆铮的人,外人根本进不去。

你说收买一下陆铮身边的人?

快别逗了!

那些人都只听陆铮的命令,谁敢去收买啊,遇上脾气好的,喷你一脸口水,遇上脾气不好的,直接动手都是有的。

这还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是人家还会去找陆铮告状呢。

等到这状一告,你就等着挨收拾吧!

这种时候,收买陆铮身边的人,陆铮随便扣下个别有居心的帽子,也够你受的!

陆铮这边动作也快,没等底下人猜测太久,就直接带人去将五马山上的五马寨给踏平了,抓回了“土匪”若干。

不过,这些土匪都被堵着嘴,这就有点儿奇怪了?

这些土匪可不像冯玉山等人,是夜里被抓的,就是大白天被人从山上押下来的。

淮安成里很多人都出来瞧热闹了,这一看不要紧,突然间有人发现,这里头怎么好像还有不少熟面孔?

再一仔细看下去,发现不是错觉,还真是熟人!

天,这说是祸害了几个村子的“土匪”,不是知府大知府衙门里的官差么!

这些人,平时可没少收刮民脂民膏,淮安的百姓,对他们熟悉着呢,绝对不能认错了!

知府大人口中的“土匪”,变成了官差,要说这里面没事,谁信啊。

怪不得知府大人被新来的钦差大人给抓了,合着是将自己的官差弄成土匪了啊!

冯玉山犯的事确实不小,几样罪名加起来,足够判个秋后处斩了。

陆铮审理冯玉山的时候,是开堂审理的,半个淮安城的百姓都来了。

人证物证俱在,冯玉山想抵赖都抵赖不了,当场就被陆铮给判了个秋后处斩。

罪名判完之后,陆铮立即写了奏表,将冯玉山的种种罪行,巨细无靡地上奏给了皇上。

本以为,审了冯玉山一干人等,搞清楚了暴动的真相,淮安的事情,也就告一段落了,他也应该准备带兵回去了。

哪成想,就在这时候,竟然出了一件更大的事情,彻底拖住了他的脚步。

瘟疫!

原本,只是小部分人发了高热,后来,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高热不退,到后来,等军医和淮安城内的大夫们发现最先出现发热症状的那些人,身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红斑及溃烂,才发觉不好。

这是瘟疫!

几个大夫皆一口咬定,这就是瘟疫。

瘟疫啊,可不是只喝几服药便能医好的小病。

陆铮当即下令全城戒严,将病患区分开来,又命全程的大夫跟几名军医一起,研制治疗瘟疫的药方。

有他坐镇,淮安城倒是没有乱起来,可是,治疗瘟疫的方子,又哪里是那般容易就研制出来的?

越来越多的人被传染上瘟疫,陆铮只得写下奏折,命亲卫队长周应亲自送去邺京,请皇上派下人来,解决淮安疫情。

周应带着折子,拼了命一般往邺京跑,沿途跑死了三匹快马,终于在八天后赶回了邺京。

周应领陆铮命令,没有进城,而是让守城官派人去给太子殿下送信儿。

守城官认得周应,见他如此狼狈,哪敢耽搁,忙派人去给太子殿下递话。

半个时辰后,太子殿下带人到了城门口,接下周应的奏折,派人将周应接到别处去先安置下来。

太子接到折子,亦不敢耽搁,火速去面见皇上了。

淮安爆发瘟疫,陆铮跟陆文就在淮安成内,太子简直是心急如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