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娇笙(347)

作者: 南墨离 阅读记录

“为师已知晓你所为何事而来,且待为师准备一下,这就去面见陛下,”普云大师念了声佛号,然后,略顿了下,对徒弟道,“你先随为师进去,在禅院里等着吧。”

普云大师心里划过一丝叹息跟“嫌弃”。

这么大个人了,还跟个孩子似的毛毛躁躁,可叫他怎么放心啊……

“多谢师傅。”安笙顿时又高兴了。

太好了,师傅回来了!

至于师傅为何出现得这般刚刚好?

这可是师傅,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普云大师带着安笙跟青葙,还有慧通,并那两匹马进了寺中。

沿途遇到的僧人都跟普云大师见礼,对跟在普云大师身后这一串活物却没有表现出分毫异常。

安笙暗暗惊叹,心道果真是经过佛祖点化的,对所有不合常理的情况都能泰然处之。

反观她,遇上点儿事就慌成这个样子,实在是修为不够啊。

真是白受了师傅那么久的点化了。

普云大师将徒弟领到自己的禅院,也不多待,拿上一枚小小的令牌,赶着就又出了门。

安笙目送师傅离开,重重地叹了口气。

慧通站在她身边,抬起头,一脸懵懂地看着她,“师姐,你怎么了?”

方才有那么一瞬间,师姐仿佛陷入了什么悲伤的回忆似的?

可转眼间,却好像又正常了?

慧通不明白,又不会转弯,想到什么,便问了。

安笙轻笑一声,低头看他,然后摇摇头,说:“没什么。”

如何解释?

前世种种,有时候想起来更像是一场梦。

可每每见到前世便已经熟悉的人,她心里便知道,那些都不是梦。

从前世与师傅相识起,她就给师傅添了诸多麻烦,仍记得前世自己死前,师傅悔恨的泪水,安笙心中顿时一缩,紧接着,一股熟悉的钝痛袭来。

师傅,徒儿又让您操心了……

普云大师带着先帝钦赐的令牌,无比顺利地进了宫门。

听说他来了,皇上甚至派出心腹内侍常亭亲自出去迎接。

彼时,陆铮已经到了御书房,就今日一事在向皇上陈情。

被中途打断,陆铮心头忽然升起一抹怪异感。

普云大师此时进宫……

他身边跪着同样进宫陈情的德郡王。

萧良被送回府之后,文韬的证据还未送到德郡王手上,德郡王便震怒之下进了宫。

正好跟陆铮碰了个前后脚。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二人毫不相让,言辞之锋利,让惠帝一个头两个大。

正待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时候,普云大师来了。

惠帝心头忽然一动,觉得事情的转机来了。

“你二人之事,暂且先放一放,大师甚少求见朕,定是出了什么要紧事,许是夜观天象有异,涉及国本才会如此,朕得先去见见大师才行,你二人,先暂且回避一下可好?”惠帝用近乎商量的口气对二人道。

其实,他明知普云大师不可能是为了什么国本天象而来,甚至很有可能就是为了陆铮跟德郡王相争的事情而来。

但是,正因如此,惠帝才不想让陆铮跟德郡王听到普云大师的话。

天知道普云大师到底是向着谁的?

这事他得再斟酌斟酌,必须慎重决定才行。

皇上都这样说了,陆铮跟德郡王自不好不同意,于是只能听皇上的,暂退到偏殿去等候。

为了怕这二人私下掐起来,惠帝还特地吩咐内侍将这二人分到两个房间待着,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德郡王的心腹侍从等在外面良久了,见到德郡王出来,忙急得低声唤了一句,“郡王!”

德郡王正要再跟陆铮掐上几句,见侍从急成这样,心下不由一惊,以为萧良不好了,当即顾不得陆铮,朝着侍从疾奔过去。

第443章 顺应天道

陆铮看着德郡王急匆匆的背影,眼角微微眯了一下。

得郡王如此焦急,文韬的证据,想来已经送到德郡王府了吧?

刚刚这般想过,便见德郡王府的侍从在德郡王耳边轻声说了几句,德郡王的表情悚然一变,瞪大眼睛向他看过来。

紧接着,陆铮就见,德郡王的目光里面充斥着不敢置信与不甘,还有,一丝惧怕。

定是文韬的证据送过去了!

陆铮深深地看了德郡王一眼,回了他一个波澜不惊又万分笃定的眼神。

只见德郡王脸色骤然一变,胸脯急速地起伏了几下,然后,一脸铁青地转过了头。

惠帝身边的内侍小心而恭敬地将他二人请去了偏殿,分坐两个不同的房间,又上了香茗果点,方才退出去。

御书房内,惠帝接见了普云大师。

“常亭,快给大师看座。”惠帝朝站在普云大师身后的常亭吩咐道。

常亭闻言,忙躬身应了一声,然后,亲自去搬来小凳放在普云大师身后。

普云大师谢过惠帝,倒也没有拘泥,撩起僧袍坐了。

“大师此时前来,所谓何事啊?”面对南诏有名的得道高僧,惠帝分外的平易近人。

“启禀陛下,三日前,贫僧夜观天象,见紫微蒙尘,故大胆揣测陛下或有忧虑,心内不安,便提早了归京日期,今日回城便闻听陆将军与德郡王爷世子起了龃龉之事,故贫僧斗胆猜测,星象所指,许是正因为此,这才特来求见陛下,以期能以贫僧微薄之力,解陛下之忧。”

惠帝一听普云大师这话,顿时大喜,心道果真如他所料,普云大师正是因为这件事而来。

“大师心系于朕,朕心甚慰啊!”原本只是猜测,现在变成了事实,惠帝颇为自己的先见之明所高兴。

“陛下谬赞,但能为陛下分忧,亦贫僧所幸。”普云大师双手合十行了个佛礼,语气沉静与平日里专注拍惠帝马屁的朝臣有着天壤之别。

听得便叫人觉得舒坦,非常有倾诉的欲望。

惠帝叹息一声,道:“不瞒大师所说,方才大师来之前,陆将军与德郡王正为此事纷争不休,朕心中甚忧,这两位都是我南诏的肱骨之臣,朕不想让任何一方觉得朕有心偏袒于谁,依大师之见,此事该如何决断,才能让他二人都满意呢?”

惠帝这是直接将难题抛给普云大师了。

此事若只是朝臣们私下争端也就罢了,但是如今已经闹到皇上跟前,那就不能等闲视之了。

万一处理不好,影响国本,那出主意的人便成了罪人。

惠帝觉得此事棘手,不愿决断,见普云大师来了,竟直接将麻烦甩到了普云大师身上,实在是……

“阿弥陀佛,”普云大师仿佛并未察觉惠帝的意图,依旧满面慈悲,“贫僧本是方外之人,原不该参涉朝堂之事,概因此事与贫僧有着解不开的关系,陆将军与顾家二小姐的婚事,当初是贫僧亲手批下,概因二人确实乃天造之缘,贫僧只是顺应天意,却不曾想,会因此惹来诸多揣测,实乃贫僧罪过。”

说罢,普云大师又念了一声佛号,宝相愈发庄严。

惠帝看着普云大师那出尘物外的高僧脸,心里忽然就有些不自在。

不管怎么说,这件事跟普云大师是扯不上关系的,他直接将决定交给普云大师去做,也实在不应该。

可是,他真是棘手得很啊。

事情的经过他已经听说了,但是到底该怎么判这件事,他也是真为难。

陆铮身份特殊,又屡立战功,此次得胜回朝,奖赏尚未明确发下,又怎好责罚?

可不罚呢,他又是真的将德郡王世子揍得半死不活,德郡王世子再不当事,大小也算是皇族,陆铮就这么将人揍了,又将皇家面子置于何地?

还有德郡王,虽然这个堂兄弟惠帝一向不算看重,但是不管怎么说,也是姓萧的,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一笔写不出两个萧字。

这般情况之下,如何取舍,怎样决断,实在难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