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娇笙(335)

作者: 南墨离 阅读记录

徐氏走之前,将大夫一并带走了。

安笙不明所以,眨巴着两只大眼睛眼巴巴地看着人走,那小模样真挺可怜。

等人一走,安笙一转头,可怜巴巴立马就没了,快步回屋,关门,安排下一步。

大夫的诊断下了,不过信的人看起来还真不多。

要是真信的话,徐氏也就不会将大夫又带走了。

怕是想要再问一问,抠出点儿什么来。

不过,徐氏注定要失望了。

老大夫行医多年不假,但是医术么,真的只能说平平,她敢说,当今邺京城里能看出吴婆子她们到底怎么回事的大夫,不超过五人。

这还是将她自己跟师傅算进去充数。

余下那三位,都在宫里呢。

永宁侯府想请一名太医过来倒也不是不能,但是请太医来替家里粗使婆子丫鬟看病这种事情,徐氏是绝对不会做的。

当然了,也没那么大脸面。

所以安笙有恃无恐。

经过上次讨药的事情之后,徐氏对她师傅讳莫如深,平日少有提起的时候,再不敢随意让她去师傅那里讨要好处了。

徐氏心里尊卑等级观念还是很深的,这一点,从她都没让自己去看吴婆子她们,就能看得出来。

这倒是正合安笙心意。

她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徐氏回到松鹤堂,问了老大夫不少话,这才命徐嬷嬷将人送走了。

难不成真是中风?

徐氏心里总觉得哪里好像有点儿不对劲,但是又实在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很快,徐嬷嬷送老大夫回来了。

徐氏又拉着徐嬷嬷问了一遍吴婆子等人的症状。

徐嬷嬷一一答过。

徐氏眉心紧锁,脸色愈发难看,“瞧上一两日,若是还不见好,你就料理了。”

徐嬷嬷闻言微微一惊,随即颔首答说:“老夫人放心,奴婢明白了。”

她就知道,老夫人不会相信吴婆子她们是中风了。

其实她也不信。

怎么瞧,吴婆子她们都像是恶症或是过敏。

中风,并不是这般样子。

按郑妈妈所言,吴婆子行动自如,口齿清晰,怎么可能是中风了呢?

别真是什么传染的恶症吧!

因有了徐氏的吩咐,永宁侯府的丫鬟婆子们一时并未敢随意议论此事。

不过,私下里交好的凑在一处暗戳戳地谈论的,也不是没有。

毕竟,哪里都少不了好事的人么。

但是也没起多大波澜就是了。

徐氏听徐嬷嬷报说府里并未有乱说话的情形,这才满意一些。

吴婆子跟刘婆子都是方氏的人,徐氏确实没放在眼里,就如她交代徐嬷嬷的一样,若是见势不好,直接打发了就是,她也不心疼。

奴才么,还不是要多少有多少,如何能差了这几个。

便是官伢那里再买几个也使得。

徐氏真正在意的是,吴婆子等人的病症到底传不传染。

只要不过人,那就没什么大事。

不过,吴婆子她们却是不能再待在玉笙居了。

安笙跟护国公世子定了亲,万一真出个好歹……

徐氏又招过徐嬷嬷,吩咐道:“你带人去一趟玉笙居,将吴婆子几个带出来,寻个偏些的地方,先安置了,瞧上一两日再说。”

“是,老夫人,奴婢这就去办。”

徐嬷嬷带人去玉笙居,跟安笙回话说,要将吴婆子等人带走,安笙懵懂又害怕地答应了。

徐嬷嬷抬头看了安笙一眼,就见人神情有些呆,也不知是吓的还是怎么回事。

宽慰了安笙几句,徐嬷嬷就带着人走了。

将吴婆子等安置好,徐嬷嬷又回去回话。

很快,按照大夫开的药方煎好了药,徐嬷嬷吩咐人亲自盯着吴婆子等用药。

一上午倏忽而过,吴婆子等的症状毫无起色,但是也不见加重。

盯着她们的人去跟徐嬷嬷回话,徐嬷嬷听罢,又如实上报给了徐氏。

徐氏听罢,沉吟片刻,命她们再观察观察再说。

徐嬷嬷领命下去,然后将徐氏的命令又传达下去。

日升日落,一日光景很快便过去了。

晚膳前夕,盯着吴婆子等人的婆子又来回话,说吴婆子等两回药喝下去,仍不见好。

徐氏心中怀疑更甚。

吃了药却一点儿起色都没有,要么是病症太重,要不,就是药不对症。

“再看一晚,若明早仍不见好,你便安排人处置了吧。”徐氏吩咐道。

“是,老夫人,奴婢知晓了。”

吴婆子等吃了药却不见好的事情,到底还是没瞒住,很快府里就差不多都知道了。

大家有些乱了,尤其是今早跑去玉笙居看热闹的,心了就更不安了。

就在这时候,不知哪里传来风声,说吴婆子她们这种症状,似乎从老一辈人口中听到过。

说这不是病,乃是上天降罚。

值此人心惶惶之际,这样的声音就显得格外不同了。

大家心里正没底呢,听见这种话,哪里能不想追根究底?

没成想,这一追问下去,还真问出来点儿,“有用的”。

等徐氏听到消息再想命人控制的时候,府里风言风语已经传个不断,再遏制不住了。

徐氏恨的当即就让徐嬷嬷将吴婆子等人赶出了府,言明永不录用!

第428章 平安脉

吴婆子等是夜里被赶出府的,徐嬷嬷亲自带人动的手,虽然没闹出太大的动静,但是也不少人都看见了。

府里一下子就都噤声了,再没人敢胡说八道。

不过,之所以这么老实,到底是被徐氏威吓了,还是因为见到吴婆子等非议主子的下场害怕了,就不得而知了。

安笙尚在“禁足”中,按说是应该不知道外面的动静的。

不过,郑妈妈能干,不出门也将外头的事情打听清楚了。

次日早,玉笙居来了两名京中颇有名气的大夫,据说,是来给安笙请平安脉的。

这借口寻得好。

徐氏说,暑热将近,怕府里有人不舒服,所以特叫大夫来都瞧上一瞧,有病治病,没病强身。

安笙老老实实地叫人诊平安脉。

两个大夫与安笙都曾有过一面之缘,安笙跟着普云大师在紫霞山下义诊施药,他们那日也在。

公侯之家内里有些事情说不清,两个大夫虽是普通出身,但是到底年岁不小了,人情世故颇懂。

一见玉笙居有别于其他院子的安静,便明白了些什么。

二人均未动声色。

说实话,给安笙诊脉,他们还是颇有压力的。

这可是普云大师唯一的俗家弟子,还是亲自传授医术的那一个,听说,这位给宫里头的贵妃娘娘都看过病,医术那自然是不容小觑的。

他们给人家看病问诊,是不是,有些班门弄斧了?

两位大夫一一诊过脉象,都去看安笙。

安笙叫人看茶,冲两位大夫笑得分外和善。

“二位先生看,我这身子骨如何?”

徐嬷嬷在卧房门口站着,闻言便竖起了耳朵,等着大夫回答。

两位大夫互相对视一眼,实话实说道:“小姐身子虽有些弱象,但是并无什么大碍。”

“那可需吃药?”安笙又问。

两位大夫摇摇头,“无需吃药,平日里适当进补些便可。”

他们虽不敢说医术比安笙高明到哪里去,但是这点儿弱症,还是看得分明的。

安笙身上所带的弱症,明显是胎里带来,生下来之后又未养好才造成的,不过如今看着倒确实没什么大碍了。

至于没有养好的原因么,这个大家就心照不宣了,这也不是他们该关心的事情。

两位大夫的话,徐嬷嬷听得真切。

安笙就见,徐嬷嬷明显地松了口气,想来是在庆幸吧。

虽说吴婆子等的病症,被传说是为天罚,非是疫病,但徐氏仍旧放心不下。

否则,也不会安排今日这一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