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娇笙(275)

作者: 南墨离 阅读记录

这样一个大丫头,就算被派出去,也该跟地位对等的人接触。

比如说,被禁足的方氏和顾凝薇。

徐氏下令禁足,但却没说在吃穿用度上短了方氏母女。

可是,宋氏不派兰英去方氏那里,却特地跑来了玉笙居,这事怎么看,都有些不对劲。

而郑妈妈都看出了不对,安笙又怎能毫无所觉?

“三房那边若是再派人过来,妈妈敷衍着就是,该是我们受的好处,坦然受着就是,可若是不该我们受的……”

“若是不该我们受的,奴婢一定牙口都不欠一点儿。”郑妈妈接着安笙的话说道。

安笙满意地点点头。

郑妈妈行事稳妥,这敷衍人的事情交给她,自己放心。

宋氏的目的其实不难猜,左不过,就是想要拉拢自己而已。

她也明白,宋氏选择拉拢她,也不是说看到了她多有价值,只不过,是因为筛选下来,没有别的选择,才不得已选了自己而已。

这样也好,宋氏拉拢自己的心思不坚定,那就好解决。

结盟自不必了,但是,她却可以帮宋氏完成她的“宏愿”。

宋氏现在要做什么,安笙都明白。

无非就是要对付方氏而已。

虽然她也有同样的目的跟想法,但这却并不代表,她会愿意做宋氏的傀儡。

宋氏目前还没有什么动作,且看着吧,她若是一直这样,那大家就相安无事,可是,若是她打定主意,要操纵自己,那她就得让宋氏知道知道,不是任何人,都能由着她掌控的。

……

松风苑。

宋氏刚回到松风苑,便将兰英叫到自己房中,问:“怎么样?”

她这问的,自然是方才兰英去玉笙居那头的情况。

兰英听到宋氏发问,赶忙答说:“奴婢亲自过去了,倒是没看出什么来,二小姐身边的那个管事妈妈,人有些愚,奴婢暗示了几句,也不知是真没听明白,还是装作没明白,总之,并不搭茬儿。”

宋氏点点头,轻嗤一声,道:“这倒也没什么,我早料到了,她身边要全都是傻子,早死过八百回了,还能由着她活到现在?不过,她身边的人再精明,我也还不放在眼里,左右一个乡下庄子上跟来的人罢了,再精明强干,能有多大见识?这事不急,做的太过明显,老夫人那头首先就不依,反不利于大计,咱们慢慢找机会就是,反正也不是非要拉拢了她不可,只要她能听话,不坏我的大事,我倒也不是非要怎么着她。”

“夫人英明,奴婢明白了。”兰英颔首应道。

“行了,先不说她了,你跟我到前头去吧,二嫂刚才急巴巴地走了,乐不可支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有多大的好处等着她呢。”宋氏言语间多有些不屑。

也不是她故意这样,而是永宁侯府那点儿所谓的家产,她真没放在眼里。

这偌大的永宁侯府,如今也就剩下一副空架子罢了。

这侯爵的名头,宋氏心知与自己是毫无关系的,所以也不眼馋。

现在也就是顾麟还在,这侯爵的名头尚且守住了,可是等顾麟没了,这侯爵之位,还不定怎么回事呢。

宋氏可不像方氏,在这一点上,她拎得清楚着呢。

她现在就是想着,在永宁侯府的名头尚且还在的时候,替女儿寻一门不错的亲事,再之后侯府如何,她其实根本毫不关心!

徐氏什么实际的好处也不肯给自己,却只想从她怀里掏银子,也别当她是个傻的。

她心里明白着呢。

第351章 劳军

文国公府,水砚堂。

文国公夫人快步进了儿子卧房,气怒冲冲地诘问道:“文韬,你到底想要干什么!”

文韬被谢氏的声音吼得手上动作一顿,片刻后,才又继续方才的动作,然后,对谢氏道:“我要干什么,娘应该都知道了吧。”

若不是知道了,也不会来这里跟自己发脾气了。

文韬的声音淡淡的,乍然一听,似乎很是心平气和,与此时怒气滔天的谢氏,简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谢氏见儿子这样淡然,心头不由阵阵发苦,“你这是,这是……”

谢氏声音凄苦,捣着胸口连连退后了几步,才在丫鬟的搀扶下,稳住了身形。

文韬见到母亲这样,心中也是一痛,但还是咬牙忍着,没有出声安抚。

他知道,若是此时出声,他必然心软,心一软,他要做的事情,就再也没有机会去做了。

他知道自己此举不孝,可是,他心里太苦了,也太闷了。

他需要找一个地方,好好地理一理自己的思绪。

可是在文国公府,甚至是在邺京,他都无法静下心来。

所以,他才想离开这里。

早在做了这个决定的时候,他便知道,母亲轻易不会接受。

可是,他似乎还是低估了母亲的怒气。

“你别想!你以为上战场是闹着玩的?你又不会打仗,你去那干什么?朝里那么多人,要你去劳什么军!我不答应!我要进宫去求皇后娘娘,我绝对不会让你去西北劳军的!”谢氏声嘶力竭地吼道。

文韬苦笑。

是,他也知道,朝中那么多人,本不需要他去西北劳军。

可是,这是他唯一能脱离母亲的掌控,离开邺京的办法了。

如果不是母亲逼的太紧,他也不会这样做。

拿皇上口谕来压母亲,他不是不知道,此举定会叫母亲伤心,可是,他实在顾不得这些了。

他觉得,如果自己再在邺京待下去,必然会做出伤人害己的事情来。

与其到那样无法收拾的境地,倒不如现在先出去。

或许,等他想明白了,理清楚了,也就冷静下来了。

可是,母亲显然不能理解他……

谢氏吼过之后,便开始哭。

总归说来说去,都是不想让文韬离开。

面对这样的母亲,文韬心疼之余,也颇感无力。

母亲以前从来不会这样的,自小到大,母亲从来没有强迫他做过什么事。

可没想到,在婚姻大事上头,母亲会这样不顾他的意愿,一意孤行。

文韬心里有怨,但又心疼母亲,这两个念头互相拉扯着,成了折磨他的根源。

他这次出去,就是想要解决这个问题。

可母亲就是不懂。

“娘,皇上口谕已下,您别为难姑母了,姑母在宫里,行事本就不随意,咱们不能给姑母添这种麻烦,我只是去劳军,并不是去打仗,我会照顾好自己的。”文韬试图跟谢氏讲道理。

但是,谢氏这会儿正在气头上,又哪里是那么容易就说得通的?

“皇上口谕下了,难道就不能收回么,我拼出这张脸去,跪到皇上面前去求,我倒要看看,皇上会不会不答应我!”

谢氏话音刚落,门口便传来一声低斥,“胡闹!”

谢氏一听这声音,脸色登时就变了。

她咬住唇,回头看过去,泪珠落了满脸,“老爷……”

来人正是文国公。

文国公听到妻子叫自己,又看她现在的样子,不由心软,忙走上前去,站到了妻子身边。

但尽管这样,他的声音却没缓和,“这样大逆不道的话,该是你说的吗?”

谢氏此时也知道自己失言了,所以面对文国公的“责问”,她毫不反驳,只一味的哭。

她这样失态,也是为了儿子。

要不是为了儿子,她何至于此?

文国公一看妻子这样,不由更加心疼,他狠狠地瞪了文韬一眼,然后放缓了些语气,跟谢氏说:“圣上口谕既下,那这件事,就是已经定了,而且,下面都已经准备上了,韬儿这个时候撂挑子不干,丢的可不止文家的脸,皇后娘娘的,太子殿下的,甚至,是谢家那边,都会受到影响,现在大家都知道,咱们有意与谢家联姻,韬儿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他在这个时候求了个差事,外面只会以为,他知道要定亲了,所以急着表现自己的优秀能干,却不会想别的,可是,你若是再去求圣上收回成命,且不说圣上是否动怒,光是外界的揣测,也少不了,这样一来,咱们费心安排的这件事,还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