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雪崩-[晋](7)

作者: 猫太婆 阅读记录

慕容恪竟然看得痴了,他居然笑了,他的笑容像一束光,能驱赶冬天的寒意。

冉闵的心情很好:“不过小小冰潭,一柱香只是小意思!!听闻你们鲜卑慕容燕当年出征宇文部,两军对持不决,是你的五弟突然出快刀,一刀将宇文部的主帅砍死,以至于你们大获全胜。你的五弟也是位名将,他能泡多久!?”

慕容恪赶紧道:“我五弟只能泡一小会儿,就下去泡一泡,立即就上来了。”

冉闵又问:“你五弟的功夫如何!?”

慕容恪想了想,如实回答:“我五弟的功夫挺好的,只是比我略差一点。”

冉闵得到想要的答案,满意地说:“如此说来,你是我的手下败将,你的五弟更打不赢我……”

慕容恪心道:他的面相生得比我老沉,实际年龄比我小1岁,心性更不知要比我小多少岁,这种讨口头便宜的乐趣,我20岁以后就不再喜欢了。

心里如是想却不能说出来,又笑道:“古人云:白首如新,倾盖如故!我与闵将军十年后重逢,真是很有巧。”

冉闵没听懂:“什么很巧!?你昨晚就住进我闵军大营了,今早再碰面是很巧吗!?”

慕容恪耐心地解释:“‘白首如新’,是指有的人相识到老还是不怎么了解,尤如新见面刚认识一般。‘倾盖如故’是指有人路上偶遇,由于华盖倾斜而露面一见,于是停车交谈。他们虽然刚刚认识,却好像认识了很久一样,一见如故。所以这俩人感情的厚薄,不以时间长短来衡量的。”

冉闵:“……”

慕容恪又道:“十年前与你战场初遇,我技不如人,的确是败了,败得心服口服,可这又怎么样呢!?这并不影响你我互相结交,相反,我觉得与你不打不相识,一见如故,好像认识很久的老朋友,如今我来投靠皇叔,皇叔又让你来带我,是不是很巧!?”

冉闵没有被他的话绕进去,反问他:“说到此话,我倒要问你,义父拥有百万雄兵,十八支胡军各有胡将带领,你是鲜卑人,也是胡人,如果跟着一个没有名气的胡将,还能给你一支胡兵,任由你.操.练。你却向义父指名点姓要跟我,你明知我是汉人,而我旗下的兵全是汉军,你来了也没有兵带,有意思吗!?”

慕容恪笑道:“因为你才是我真正的对手!只有真正的对手,才配与我相知相惜。你呢!?你是怎么看我的!?”

冉闵忍受到极限,“哗啦”一声出水,全身皮肤已泡冻得发红,站在岸边的小兵赶紧递来干布巾和披风。

慕容恪看到他赤.裸的全身,之前他下水,离得远,只看到侧面,现在离得近看正面,瞬间就脸红了,又不忍调头,就这样光明正大的看着冉闵在那里擦身,换衣,围披风。

冉闵穿戴整齐后,看了慕容恪一眼,清楚地说:“在我眼里,你不过是手下败将,什么一见如故的,不要跟我绕弯子,若我发现你偷看我练兵,我将你就地阵法。”

说毕头也不回地走了。

慕容恪:“……”

身边的小兵赶紧靠近冉闵,悄声道:“将军,我觉得,这个大燕军神喜欢你……”

冉闵看了小兵一眼,纠正道:“不准叫他大燕军神,在我闵军大营里,没有军神,只有我才是老大。以后你们就叫他慕容恪,他若不服气,就来跟我讲,我也好借机将他赶出去。”想了想,又问:“他喜欢我什么!?喜欢被我打得跪地求饶吗!?”

那小兵道:“不是这种喜欢,刚才慕容恪看到将军从潭水里出来没穿衣服的时候,脸就红了,我看清楚了的。”

冉闵眉毛一挑,问他:“你的脸为什么红!?”

小兵道:“我是冻的,寒风吹脸如刀剐,脸自然就红了。”

冉闵:“你又怎知他脸红就不是寒风吹的!?”

小兵:“……”

冉闵又道:“不让你们叫他大燕军神,并不代表他软弱好欺负,若背后嚼舌根被他听到怀恨在心,到时候你被他悄悄……”以手掌划颈,比了个杀头的手势:“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别怪我救不了你。”

那小兵吐吐舌头,吓死了,再也不敢乱说了。

慕容恪在冉闵帐下领了个“军师”的娴职,即不能插手军务,又不准“偷看”冉闵练兵,其实他还真不屑于去偷看,除非光明正大请他去看。

他准备了一封信,交给身边的随从,是写给五弟的。

信上写了来赵国后的情况。

又写到他看上了赵国的一支汉军,描述了这支汉军受到胡军排挤,是个好机会,他将不惜一切代价劝降冉闵,介时带闵军杀回大燕国,只为一击既胜。

随从领了命,将把此信送去大燕国五爷的封地,亲手交给五爷。

……

冉闵对他的防备心还是挺重的,既然这样,慕容恪一门心思去招兵买马。

这里要科普一下,大燕国有三大贵族姓氏,分别是慕容、段氏、宇文。此时的宇文和段氏被慕容氏统一了,并且是慕容恪带兵收复统一的。

在大燕国,慕容是皇族姓,段氏、宇文是贵族姓。

这个由鲜卑族建立的大燕国,被后世史学家称为“鲜卑慕容燕”。

所以三大族姓的降兵看到慕容恪,就像看到新主,他们也很渴望重回故土,自从做了俘虏,他们流落在外十多二十年,有人已经客死异乡,无限遗憾。

二十年来,他们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芽,拖儿带女过得幸苦,大燕军神亲自来召回他们,并施以恩德,旧部的老人感动得嚎淘大哭,原来大燕国王并没有忘了他们。

邺城内分散居住的六个村落,慕容恪都走访遍,其余州郡县城池,由随从分批去。

离开大燕国时,慕容恪只带了随从十一人,现在的走访工作量很大,只留一人跟随在慕容恪身边,其余十人全部派遣出去了。

旧部里有不少新出生的男丁,这些男丁到了从军的年龄,有部分进入大赵国当胡军,有部分留在家务农。

各村首领都给慕容恪许诺,只要新主呼唤,我们这些老头子拿上农俱沿路打出去,也要离开这大赵国,不要看我们老了,吃再多苦,我们也要举家迁回大燕国。

在这里,他们这种俘虏兵的身份,是三等民,只有去了大燕国,他们才是一等民,都盼着重拾鲜卑贵族的身份。

在大赵国,民分几等,石虎一派的羯族人是一等民,普通少数民族是二等民,俘虏兵是三等民,汉人排最后。

……

石虎接到消息。

荆楚、扬州、徐州三地同时暴发叛乱,此次叛乱声势浩大,各地纷纷响应,总计叛军二十余万。

石虎大怒,居然敢造反,速令闵军前往镇压,降者发配凉城为奴,拒降者格杀无论。

冉闵整军五万,浩浩荡荡地向荆楚进发。

大军出发,慕容恪坐在装置主帅物资的战车里随军,跟小媳妇似的。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军师”一职在军队里,属于“文官”,文官随军出征,待遇是不一样的,不用与武将一起骑马,可以坐车,慕容恪身边的随从反而能骑马。

慕容恪挑开车盖看着随从,哭笑不得,他大燕军神居然沦落到坐车出征的地步了,这根本就是本末倒置。

随从靠过来道:“四爷若是车里坐得闷了,小人换马上车,让四爷来骑马吧!?”

慕容恪却无所谓的样子:“不用,我是军师,文官就要有文官的样子,坐车也挺好的,我不累,你骑马时看到好玩的,告诉我一声,让我也看看。”

随从:“……”

慕容恪同意不插手军务,对冉闵的任何安排都无异议。

二十余万叛军,其实是手拿农具的农民,如何抗衡五万正规军!?更何况是百战百胜的闵军。

沿途各地叛军纷纷后退,最后全部困于杨城。

上一篇:无绝 下一篇:家里有皇位要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