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纨绔(4)

一遍还没抄完,天都亮了,洛玉乏累得很,抄着抄着竟睡着了。

翌日,老夫人估摸着差不多够了,来祠堂领人,一进门看见洛玉直挺挺躺在地上,心疼万分,赶紧让阿良把他背回北院。

亲娘开口,洛承南哪敢说什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了,只是洛玉在冰凉的地上睡了一夜,受风寒发高烧,歇了四五日才算好。

正月十二,宫中传来消息,洛西殿前犯错,圣上龙颜大怒。洛承南急匆匆进宫捞人,但皇帝避而不见,足足在成华殿前跪了两个时辰才得以面圣。为以儆效尤,洛西在大理寺关了三日,被贬作卫尉寺少卿,且过了正月才能去卫尉寺任职,这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洛西闲职在家,正好可以管管洛玉,洛承南将府中之事交由洛西负责,自己则回宫处理公务。洛西素来严恪,卯时就把洛玉从被窝里拉起来看书练剑,洛玉是有苦无处说,千盼万盼,终于盼到开学。

一大早,洛玉火速收好书纸笔砚,早膳都不吃了,逃命般出府。

应天书院位于城边,僻远安静。洛玉等李显一起进去,这应天书院不愧是最高学府,崇阁巍峨,青松拂檐,古朴且大气,两人在一位师兄的带领进去,先走过九曲十八弯的水桥,来到一片竹林,竹林的入口处立着一块丈余多高的玉石牌坊,上书“静心林”三字。竹林里坐落有大大小小的亭子,亭里学生们三两成群看书,陆氏几个熟面孔也在此。

察觉有人经过,当日船上那少年抬头,恰好与李显对视,李显手欠朝那边扔石子,吓得少年连书都掉了。

穿过静心林,藏经阁后,便是新生训堂。

刘夫子坐在堂上,堂下稀稀落落坐着十数名学生,皆交头接耳,刘夫子不喜,抬头,大家立马噤声。两人前去报道,刘夫子翻了翻册子,找到两人的名字做记号,点头道:“去右边领书,自己寻座位。”

洛玉将堂中扫视一番,发现那人正独自坐在角落里,领了书,径直大步跨去。

“哎!”李显咋呼呼喊,遭到刘夫子眼神问候,乖乖闭嘴跟过去,往常两人都坐中间的。

课桌分八排四列,中间隔开,洛玉挨着人家坐了最后一排,李显便只有坐他前面。李显转身敲了敲他的桌子,低声问道:“你做什么呢?”

正说着,韩青云等人陆续到了,他看到洛玉坐的位置,脸色忽然变得有些古怪,别有深意地朝这儿看了一眼。李显心里叫苦,这祖宗,坐哪儿不好,偏偏挑这儿,要命哩。

人来齐了,刘夫子手执戒尺啪啪打了两下桌子,堂下顿时肃然,李显只得待会儿再说,回身规矩坐着。

“诸位好,鄙人刘瑞堂,以后便是新生的主教官了。”刘夫子板着脸严肃道,正容亢色。

然后开学第一课,“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先正衣冠,后明事理”,恪规守纪、洁身自好云云。

这刘夫子忒能讲,滔滔不绝,硬是说了一上午,堂下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洛君沂,关于恪守规矩,你有何见解?”临近下课,刘夫子突然发问,抽人答题。

君沂,乃是洛玉的字,他压根没听,起身,硬着头皮道:“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

刘夫子眉头紧拧,显然对他的回答甚是不满,稚童小儿都能说这句,身为应天学子水平不免太差,各学生皆幸灾乐祸地看着。

“但世事沧海桑田,新旧交替,规矩也在变,不应墨守成规,要通时合变。”洛玉继续道。

刘夫子颔首,勉强满意,一番讲解,这堂课才算收尾。

学生们起立作揖请安:“夫子再见。”

“你可晓得你旁边是谁?”夫子一走,李显立马转过来,“韩东林!快,找人换个座,你没看见韩青云那眼神,指不定要找你麻烦。”

洛玉挑眉,惬意向后靠了靠,薄唇轻启:“他敢。”

淮西王不过区区一个没实权的异姓王,老子见了他都得礼让三分,何况儿子,洛玉平日给两分薄面,他要敢挑事,非得打断他的狗腿不可!

而且,朝堂上下都知道,淮西王的名号是靠着他同父异母的大哥,也就是韩东林的父亲战死沙场建功得来的,若是韩东林父亲还活着,哪轮得到他作威享福。再看看这家子对韩东林的所作所为,哪有一点报答之意?给件衣穿,给口饭吃,跟养条小狗儿一样。

洛玉上辈子十分混账,常伙着欺负他,初初见那会儿,就将人家的书本扔湖里,数九天呐,那傻子竟还下湖去捞,当时洛玉笑得老畅快了。他经常祸害韩东林,欺他辱他,恶行多如牛毛,且每次韩东林被处罚,他就爬墙看热闹,委实可恶。常言山水轮流转,后来栽人家裤腿下了,也是吃遍了苦头。

之后,他哥将他托付给韩东林,这一去,就是永别。韩东林守信,待他极好,庇他护他,却也……恨他。

洛玉这人,偏执,想要的,便一定要得到,许是上辈子的教训少,他贼心不死,心里仍旧肖想人家。

上辈子不行,也许……也许这辈子对他好一点,也就成了。

他倒是想得挺美。

白皙指尖摩挲着手炉,他就这么直勾勾看着人家,眸色暗深如潭,波光流转,似要把人看得通透彻底。

许是察觉到了,韩东林抬头,恰恰对上他的目光,他对洛玉略有耳闻,知晓这人与韩青云交好,遂垂首,懒做理会。

作者有话要说:

求收藏~比心

第5章 出头

黑云压境,天愈发阴沉,北风呼呼作响,白絮漫天,地上积雪很厚,一脚踩下去,深达膝盖,行进异常困难。

膳房准时开饭,伙食挺好,三菜一汤,洛玉没让家中仆人送饭,便在这里将就吃,李显是家里送的饭菜,他跟洛玉穿一条裤子,也提着食盒在膳房吃,两人寻了处角落吃饭。

应天书院官家子弟多,大部分都不会来膳房,这里基本是寒门学子,一群素衣中间冒出两个穿华服的,难免引人瞩目。

洛玉慢条斯理吃食,他从小挑嘴,三个菜只夹那盘红烧豆腐,肉酿茄子和水晶肉一筷子没动,李显把自己的菜推到他面前:“我家新请的厨子,酱板鸭、开洋烩银丝、红扒鱼翅,你尝尝。”

看着不错,洛玉尝了两口。

“你跟韩东林熟识?”李显扒口饭,问道。

洛玉顿了顿:“见过几次。”

“哦。”李显了然,夹了筷子水晶肉,“膳房的饭菜味道还可以,肥而不腻,鲜香适口。”

忽而想到什么,洛玉略微思索,开口提醒他:“陆羡……你少去招惹他。”

“哪个?”李显糊涂,看他讳莫如深,回想了一遍,好像不认识这号人。

“早上你拿石头砸的那个。”别看这人现在文弱好欺,将来可全然不同,威震一方的锦衣卫指挥使,手段狠辣,脚下冤魂万千。

李显不以为意,心道怎会怕个小娘们,端着碗喝口汤,跟他说自己才打听到的消息:“我们夫子,厉害得很,那些个皇子世子,被他训得跟孙孙儿一样,你猜猜他的来头。”

“嚯,竟是陆家的长老,脾气就跟茅坑里的屎一样臭。”他自问自答,一脸神秘,“按理说陆家那些老东西隐退以后不会再出山,但今年却是例外,好像跟你旁边那个有关。”

韩东林。洛玉知道,刘瑞堂当年受过韩东林他爹的恩,读书人最讲究这些恩怨情义,出山相助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韩东林能有日后的成就,离不了刘瑞堂的提携。

“我晓得,”洛玉道,“月底的学院比试,你参不参加?”

应天书院的传统,正月月底举行一年一度的比试,意在选拔贤才。届时稍微有头有脸的王公贵族都会来,只要你在比试上有那么丁点儿出彩的地方,就会有人向你抛橄榄枝,自然官途有望,不过也不是人人都能参加,学院会先进行选拔,选出四组四十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