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望族权后(1287)

作者: 刹时红瘦 阅读记录

当今天子固然英明睿智,看来真能成就大业,的确少不了皇后这个贤内助的同舟共济,这也是贺周之幸,天下之幸,贺淘深深以为,虽说受了这么多年折磨,俨然一个阶下囚,但如今能够目睹韦太后被气得七窍生烟、五内俱焚,心中当真无比畅快,诸多苦痛都没有白受。

经今日一战,又能酣畅淋漓地活个二、三十年。

贺淘顿时斗志昂扬,但他知道自己不是主将,一切要以皇后马首是瞻。

“皇后此时还不宣旨,难道是等着老身跪迎圣令不成?”韦太后显然已经恼羞成怒。

皇后依然风清气朗:“不敢,妾身不过是代传御令,圣上有言,若成旨文,恐怕损及太后德誉,太后乃仁宗帝生母,圣上与仁宗帝手足情深,故而虽说太后执政时,颇多谬错,思及仁宗帝,圣上实不愿太后再受臣民谴责,也只能尽力弥补太后过失,这也是妾身,早前不得不斥令众人回避之故。”

贺淘功力不够,险些被皇后这话惹得放声大笑,好不容易忍住,只觉肝肠发痒,到底还是干咳两声,才能缓解。

赵国公得到了舒解,韦太后却如盛怒之时被泼了桶油,额头上青筋都冒了出来,数十息后,又才能说话,但也不能掩示那躁哑的语气:“谬错?老身能有何谬错?”

这可是个大论题,详细解说来,只怕皇后今日便赶不回长安了。

所以皇后倒也干脆利落:“凤台门政变,太后将林执今判为逆从,便在当年,朝野皆感荒谬,经圣上盘察,林君确然无辜,是以请询太后,当初可有林君附逆实证?”

韦太后陷入茫然,因她实在想不起林执今是谁了。

皇后好心提醒:“文端公遗孤,前台院御史林昔,字执今,因与罪人淇交从,被太后治以附逆之罪,本决意处死,其母蓝氏,奉德宗帝赐下玉符,欲入宫面见太后申冤,不准,割双耳明志,当年十四兄及妾身,跪请太后明察,太后才赦免林执今死罪,处流徒之刑。”

韦太后终于恍然大悟。

第1235章 逼成

恍然大悟之后,韦太后冷嗤两声:“凭据?已然耳目昭彰之案,又已经审结录档,一应人犯罪有应得,主从皆被处死,皇后这时问老身索要什么凭据?这案子又并非没有罪供可察,大理寺、刑部、宗正寺等部均有卷宗可以调阅,皇后又还需要什么凭证呢?”

“卷宗记录,乃审结罪人淇谋逆之罪,确然耳目昭彰毋庸置疑,然据圣上察证,当年林执今并未承认罪行,虽有共犯招供,未必没有诬陷无辜之嫌。”皇后也不甘示弱:“太后既有意让林执今附逆,审察此案诸多官员当然难免度势而为,稍经引导,凤台门一案诸多共犯,或为免受重刑,或为保全家小,只要对自己有利,又何惧牵连无辜?”

“皇后一口咬定老身诬陷无辜,又有何凭据?”太后怒极,铁青的面色越发冷沉。

“当初朝野便诽议纷纷,均不信林执今附逆奸党,更何况太后若非欲置林执今于死地,又何苦表面答应宽赦,暗中却遣人谋害林执今于流配之地?”皇后微微一笑:“太后以为死无对证?以为高玉祥一介阉宦,罗五区区役吏,远远不够资格指证太后枉法污陷,但太后应当也没料到,林执今非但大难不死,尚且自请为间客,冒死深入敌境,诱导潘博中计,于幽州大捷、收复辽东立下赫赫功勋,而林执今之所以能大难不死,便不用妾身提醒太后其中因由了吧?”

“高玉祥这个小人!”韦太后胸中怒血翻涌,这一气非同小可,甚至让她觉得咽嗓处阵阵腥甜。

但又很快冷静下来,微咪了眼睛:“皇后意图激怒我?高玉祥若真一直怀有二心,他这么多年来侍奉我左右,怎能不露端倪?再者我之饮食,高玉祥有不少经手机会,若他多年前便有背主之心,老身这时,也不会安然无恙了。”

“高内臣当年的确对太后忠心耿耿,但如今已将所知尽诉,更何况罗五原本就听令于陛下,故而林执今清白与否,陛下心知肚明。”十一娘也没有强行抹黑高玉祥,很真诚的告诉了太后大实话。

“只靠这区区二人证供,圣上就想替林昔翻案?林昔若能自证清白,皇后又何必有此一行?”韦太后盛怒之余,倒还没有被怒火烧昏了理智。

“此二人作证虽不足够,但赵国公倘若也出面证实林君清白……”

不待皇后把话说完,韦太后竟“哈哈”大笑起来:“贺淘为他人证实清白?真可谓无稽之谈,要说来,凤台门政变,堂堂赵国公可也是要犯之一!”

“臣确然身负谋逆大罪,但太后为何网开一面呢?皆因在太后看来,什么谋逆,什么君国,都不比独掌政权更加重要,太后赦免臣之死罪,并包庇臣之罪行,无非是想利用此把柄,达成裁撤宗正堂之目的,臣蒙当今天子恩典,得自由之身,若太后执迷不悟,臣宁愿出首,自认主谋政变之罪,那么,臣作为首犯之一,便能证明林君清白,确乃被无辜牵连,太后欲置林君于死地,无非是怨恨他屡屡阻碍太后专权,数番弹劾党徒不法,太后视林君为眼中钉、肉中刺,不除不足为快,也是想要杀一儆百,震慑人心。”贺淘直到这时才说话。

韦太后怒极击案,指向贺淘:“你这个忘恩负义之徒,我数回饶你不死,你竟敢,你竟敢!”

“臣,可从不曾请求太后宽恕,杀母之仇,不共戴天,臣宁肯受死,也绝不向仇人奴颜卑膝,太后也不需冠冕堂皇,自恃有恩于臣,太后不杀臣,目的为何太后心知肚明,竟还自称心怀仁慈,希望臣感恩载德?太后,上苍有眼,太后大言不惭,小心引来天谴,不得善终。”压抑半生的悲愤,今日终于得以抒发,贺淘一时也觉得酣畅痛快,他冷笑着注视韦太后,一字一顿说道:“能让太后身败名裂,受千夫所指,臣即便是死,也死能瞑目。”

“你这个乱臣贼子!”韦太后铁青的脸色忽而变得苍白,目光却有若利刃,恨不能把贺淘当场碎尸万断。

皇后这时却好言相劝:“太后息怒,太后待圣上不仁,圣上到底还顾念仁宗帝手足之情,不到万不得已,也不希望与太后彻底反目,圣上数回强调,希望太后能颐养天年,毕竟太后若然不得善终,仁宗帝在天有灵,也会悲痛不已。”

忽而又笑道:“赵国公虽说参与凤台门政变,但陛下圣明,深知赵国公之心与罪人淇判若天渊,万万不可等同并论,赵国公所图,是为江山社稷,是为拨乱反正,而不似罪人淇执迷于权势,乃私欲膨胀,故而太后当初宽赦赵国公,圣上深以为幸,如今当然不会再让赵国公承担罪责,所以,妾身今日才有骊宫之行,代传圣上旨意,还望太后三思,莫要再因一时恼怒,行为不智之事。”

她也不顾韦太后听不听得进这劝告,自顾说道:“太后陷害忠良之事,圣上因上诉缘故,如今也不想再追究,但功臣贤士不能蒙受不白之冤,更何况圣上如今,甚是器重林执今,那么必定要为林执今洗清冤屈,方能予以重用。故而圣上思虑着,倘若太后能够承认,当初治罪林执今是因十四兄及妾身出谋划策,目的便是让林执今避开耳目行为间客之事,助益燕国公顺利夺回幽州,如今大功告成,自当将真相宣之天下,对林君加以褒奖,而太后也不至于担当私心作秽陷害忠良,有损社稷之罪,岂不两全其美?”

好个两全其美,韦太后几乎没被气得吐血三升!

她若真听从这套说法,固然不会担当罪责,但功劳全被皇后、贺湛担当,她等于向天下承认一直被后族愚弄,如今被逼无奈,不得不妥协!

“皇后不必多言,圣上既听信你挑拨,认为老身陷害忠良,而且胸有成竹能为林昔平反,那么老身便坐等圣上裁决!”韦太后挥一挥手,示意送客。

上一篇:重生蛊虫男配 下一篇:前尘应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