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少无所依(9)

作者: 没有三叶草 阅读记录

作为三侠之首的李药师本出生于雍州三原地区,他年少时曾在一个叫做长安县的地方做官。李药师当时做的官不算很大,只是一名小小的功曹而已,但是大家都说这厮将来一定会前途无量。大家说李药师前途无量是一点都不难理解的,李药师做功曹时年龄才十二三岁而已,就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文韬武略样样皆通,对观星占卜也颇有研究,其聪明才智在整个长安县都无人能出其右。

当然,大家这所以这么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李药师这厮有一个在长安城做大官的舅舅,韩擒虎。

事实上,作为一个前途无量的小官僚,李药师每天做的工作和其他同僚并无什么区别,也就是坐在椅子上看一些无聊之极的政务文件、看完文件以后就找几个同僚一起坐在茶几前泡茶、聊天。看政务文件对李药师这样聪明的人来说非常简单,但是泡茶却让李药师感觉到了不小的压力。

在李药师工作的地方,泡茶是一件非常讲究的事情。

在泡茶之前,先要备好茶叶、茶具和水壶,然后将热水倒入壶中直到溢满为止,之后再将壶中的水全部倒掉,这叫做烫壶;烫完壶以后,要用一个竹制的小勺子将茶叶放入壶中,这叫置茶;置茶完毕以后再将开水倒入紫砂壶中,直至泡沫满溢出壶口,再将茶倒入公道杯中。等上述的每一道程序都做完以后,还要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倒入小杯中分杯,然后才可奉客品茶。泡茶的每一个步骤都不可或缺,否则就会影响茶的口味。

泡茶的程序非常繁琐,但是李药师的同僚们都严格遵守这些程序。大家遵守这些程序的原因非常简单,因为长安县的县令痴迷茶道,他最见不得别人在泡茶时马虎了事!据李药师本人粗略估计,这样下来他们每年花在泡茶上的时间就至少要超过两个月。另外,茶喝下去以后并没有就此完事,它还牵涉到上厕所的大问题。

和当时所有的衙门大院一样,李药师上班的地方建得四四方方的,四围都用高高的围墙圈了起来,如果你站在高处往下面俯视它,就会发现它的外形和一个没有合上盖子的棺材差不多。

李药师上班那栋衙门大院的设计者是个很年轻、也很有想法的小伙子,他认为如果厕所距离办公场所太近就会影响空气的质量,所以就把厕所建在办公区斜对角线的位置。通俗一点来讲,也就是把厕所建在离办公区最远的下风向位置。

如此一来,办公区的空气果然新鲜了不少,但是上厕所却变得费劲了很多。李药师闲暇时又粗略地计算了一下,这样下来他们每年至少有半个月时间要花在办公室和厕所之间的路上!

李药师他们当时坐的椅子都是清一色由暗红色硬木材料做成,在那些椅子上面都雕刻着非常有个性的镂空花纹,它们不仅看起来非常美观,也非常结实。不过无论那些椅子刚抬进来时多么有个性,过了几年它们就都会被一个又一个形状大小各异的屁股磨得非常光滑,到了最后就连最善于攀爬的蚂蚁爬上去了也要滑下来。据长安县里某些已经退休的老官员说,只要在那样的凳子上面连续坐上七年时间,就一定会得痔疮。

对于在那种硬木凳子上连续坐上七年就一定会得痔疮这个古怪的传言是否属实,李药师本人并不清楚,因为他在这种硬木椅子上还没坐够七年就突然辞官离开了长安县。至于前途本来一片光明的李药师为什么要突然辞官离去,李药师辞官离开长安县以后又去了什么地方,就没有几个人清楚了……

最初,李药师的同僚们对李药师的离去都感到惋惜不已,他们在茶余饭后总是会不无遗憾地说起李药师这厮的本事是多么的了不起,他的为人是多么的有趣,他本来应该拥有一个多么远大的前程。不过李药师离职了,大家的生活还是要继续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很快就将李药师的事情淡忘得七七八八了。

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十多年后的某一天,那个长着一双长腿的李药师又出现了。只是他出现的地点并不是长安县,而是距离长安县数百公里之远的一座大城市,洛阳城,只是他的相貌相比当初已经变化了甚多:消失多年以后又突然出现的李药师不仅个子比以前高大了许多,他那双原本很灵动的大眼睛看起来也变得有一点点忧郁了……

在上面已经唠唠叨叨地说了很多琐碎的事情,但是我的故事却还并没有真正开始,因为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自己又忘记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介绍这个故事的背景。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变得像个患了老年痴呆症的老头子一样,不仅爱在大白天做梦,而且总是会习惯性地忘记一些很重要的事情。

白日做梦和习惯性健忘这两个毛病不仅害我在以前闹了不少笑话,也给我现在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烦恼。

第三章 第一节 1

自从这世界上有了皇帝以后,写小说的人在介绍故事的主人公之前就多了一个固定的程序,那就是得先介绍故事主角所生活年代的皇帝是谁,政治状况如何,以及其他一些诸如之类无聊至极的事情。

作为一个以编故事为业余爱好的人,我并不是很赞同这种有点模式化的写作方式,而且我也从来没有打算要遵从它,因为我写古代故事一般是从主角所生活年代的开国皇帝写起的。这次我也不打算破例。

李药师生活的朝代有很多称呼,有不少知名的学者把它称为隋朝,某些知名的学者又把它叫做大隋,另外还有某些知名的学者称之为大隋朝。几乎不用多做任何考究就能够知道,最后一个称呼肯定是最好的。因为最后一个称呼把前面所有的称呼都包含进去了,谁都不用得罪,而且也显得很有气势。

大隋朝的开国皇帝的是一个叫做杨坚的家伙,他长得唇红齿白,样子斯斯文文的,下巴还留着一缕很漂亮的山羊胡子,在思考问题时他总喜欢用手去捋自己的胡须,后世的人都管他叫隋文帝。

像文帝这样的称呼总是会给人一种非常有文化的联想。事实上,如果你真的这样想当然的话,那么到了最后你肯定会大失所望的。因为隋文帝杨坚这个人其实是武将出身,一生所读的书全部垒在一起也没有超过两箱。

虽然隋文帝杨坚所读的书不多,但是他的抱负却非常大。

隋文帝杨坚一直想成为一位名垂千古的仁君,为此他还给自己制定了不少准则,并且严格要求自己去遵守。成为皇帝以后杨坚无论推出什么制度、做出什么决定都会事先询问朝廷百官的意见,以求做到万无一失。

不过,很快隋文帝就发现想要成为一个好皇帝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用说那些没有主见容易受人蛊惑的平头老百姓了,光是住在长安城里的文武百官就已经够他折腾的。

按照隋文帝以往的经验来看,无论他在上朝时就自己的什么决定征求大臣们的意见,大臣们听了大都会立刻拜倒在地,然后用抑扬顿挫的声音大呼“吾皇英明,吾皇英明”,这让隋文帝感到很是苦恼。因为他征询意见的目的是想抛砖引玉,以期得到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而“吾皇英明”这样的场面话连个傻子也会说。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大臣都只会说“吾皇英明”四个字,比如说越王杨素。如果隋文帝杨坚想就自己的什么决定去征询越王杨素的意见,越王杨素听了十有八九会马上跪下来,然后诚惶诚恐地附和道:吾皇英明,吾皇英明啊,这简直就是一个天才般的创意,老臣想不佩服都不成呐!。

大臣们敷衍的态度让隋文帝杨坚感到很是不满。

文帝认为朝廷里的文武百官都很有问题。怎么无论他自己在上朝时说什么,朝廷百官都会大呼“吾皇英明”,难道那些大臣们除了说“吾皇英明”以外就什么都不会说了吗?难道自己一向英明,就不会一时脑袋发热做出不明智的决定?更让隋文帝感到恼火的是如果他所做的决定以后出了什么问题,那些总是说“吾皇英明”的大臣又会装得这事和自己完全没有关系一样。

上一篇:随机便当 下一篇:三人备胎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