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时气(66)+番外

作者: 长河日不圆 阅读记录

“好啊,我等你。”

半个月后,飞机从首都机场起飞,金时再次一个人踏上了异乡求学的旅程。

东京的天空阴沉沉的,飞机缓缓降落在羽田机场。

金时拖着两个大行李箱走出机场。

原本,莫禹澄和父母都要求送金时到日本,但都被她拒绝了。

终归是要分别,金时不想看到他们离开的身影,那样仿佛是自己被抛弃在异国他乡。尽管这决定是她自己做出来的。

狠下心来,金时还是独自一人来到了东京。

桥本教授课题组的奈子开车来机场接金时。奈子的个子小小的,连开的车也是迷你款,差点放不下金时的两个大行李箱。

金时在来日本之前就租了房子。房子位于三鹰市的吉祥寺附近,听奈子讲,课题组里也有好几个人住在这附近。

吉祥寺街区是很受东京上班族和留学党喜爱的一个地方,据说曾被评为日本人最希望居住的几个街区之一。

而金时住进来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里房租合适,生活成本又较低。不过,离校区稍远,搭乘地铁每天也要来回一个多钟头。

奈子人很热心,帮着金时忙前忙后。闲下来时,还怪不好意思地和金时打听上次在东大食堂碰到的那个好看的男孩子。

金时一愣:“你说周毅?”

奈子羞涩地点点头。

金时看着奈子少女怀春般的神情,暗暗叹气道:“他去欧洲了,其实我们也很久没联系了。”

奈子脸上露出了失望的神色。

金时在租的公寓里住下后,又去添置了一些家具。

金时租的房子面积不大,总共也就二十来平。虽然面积小,但五脏俱全,洗漱间里甚至还有个迷你的小浴缸。

这种经济实用型的迷你公寓,在房价高昂的东京非常流行。那时国内租房市场尚未被自如租房攻占,金时还跟子言瞎聊的时候提过一嘴,或许这种迷你款的租房房型会是未来中国一线城市租房市场的主流,是个创业的好机会。

子言当时的回答是:“别天真了少女,中国的国情只有一条:资本操控一切。”

事实证明,子言的确一言切中了要害。

一周很快就过去了,金时基本适应了在日本的生活。曾经在美交换一年的经历给了她不少帮助:至少金时有不错的厨艺,能把自己喂饱;并且,她也能很快适应一个人的孤独。

金时每晚都会雷打不动地和莫禹澄视频,阮女士总是吐槽金时:“还没嫁出去就把家人排后面了,等嫁出去了怕是连爹妈都不要了。”

金时心里偷偷想:这不是怕煮熟的鸭子飞了吗?

生活上都打点得当后,金时开始了每天挤地铁去实验室的生活,朝九晚五,雷打不动。

子言嘲笑金时:“绕了一圈,你还是过上了上班族的日子。”

金时也不禁苦笑。

原本觉得,做科研的好处在于自由,万一要是累了,想提前早退或者休息一两天,总比上班请假要容易得多。

可是真正到了这边,金时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扑在实验室。

她太渴望回家了,回到父母身边,回到莫禹澄身边。她只能全力以赴,这样才能尽早做出成果。

金时在课题组里碰到了“弗利萨大王”李威同学。

李威见到金时也是很激动:“噢!是你!那个扭到弗利萨大王的厉害家伙!”

金时扯出一个微笑说道:“你好你好,我是金时,我们在去年的韩国会议上见过,你还记得吗?”

李威:“不记得。”

金时:“……好的,没关系。”

桥本教授的意思是希望金时和李威能够合作,拓展生物与电化学的结合应用方向。

在当今污染治理领域里,研究生物电化学的课题组不在少数,但是都研究的很表层。

桥本教授认为这个方向有着巨大的潜力,所以对金时和李威也给予了很高的期望。

金时上次在韩国时听过李威的报告,知道他之前主攻的是微生物种间电子传递机理方向:通过基因修饰的方式敲掉目标基因,研究失去特定电子传递功能的变体微生物,从而反向推导出电子传递机理。

李威的报告简洁漂亮,一点都不像他的外表。金时个人也确实有兴趣往电子传递机理方向去深入,因此主动约了李威进行讨论。

上午十点,金时一个人坐在讨论间的座位上,时不时看看手机,偶尔叹口气。

直到将近十点半,李威才姗姗来迟。

他睡眼惺忪地一屁股坐在金时对面:“唔,抱歉,我起晚了。”

金时强压下心中的火气,她简明扼要地直入主题:“桥本教授希望我们可以一起合作,所以我想我们或许可以先讨论看看,有没有什么感兴趣的,可以一起努力的方向。”

李威似乎是不太高兴:“为什么要一起合作?”

金时有些无语:“桥本教授希望在生物电化学的方向上有所突破,可是组里只有你最懂生物,我恰好又做过生物电化学方向,所以我们俩一起讨论,应该会效率更高?”

李威一脸地费解:“那我们各做各的不就行了?”

金时顿时噎住,俄而又说道:“我是觉得,我们一起讨论交流的话,效率会更高。”

李威已经听得很不耐烦了:“我从来不和别人合作,都是自己干。我跟你合作的话,文章第一作者算谁的?以后成果主要创始人算谁的?”

金时脾气再好,听到这里也忍不住爆发了:“我说的是合作,合作不是我占你便宜。好吧,你既然这么喜欢单枪匹马,那就请加油吧。”

说完,金时也不再看向李威,收起电脑,拎着书包就径直离开了讨论间。

走在系馆的走廊里,金时还觉得自己被气得浑身哆嗦。

真是很久没有这么愤怒过了。

难怪李威读到现在只发了一篇文章,文章上除了他自己就只有导师的名字。

金时忍不住想道:他做的文章自己也看了,虽然水平很高,但方法并不是什么罕见的高难度方法。他不想合作,自己总能用别的方法学会。

不过,自己从头学起,确实会耗费些时间罢了。

金时不禁怀念起在吴教授课题组的时光来。

吴教授个人颇有大家风范,一直提倡课题组内以及课题组之间要多交流,千万不要抱着怕被别人赶超的心理而拒绝交流合作。

“一个人或许走的快,但是一群人走的会更远。”吴教授在金时进组第一天,就这样告诉她。

而金时也一直把这句话铭记于心。

只是很遗憾,天下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像吴教授一样境界高远。

李威本科和硕士也是毕业于国内知名高校,师从生物领域内的知名教授。但李威的课题组采用的,完全是另外一种培养模式:老师把同一个课题丢给几个人同时进行,谁先做出来就算谁的。步子慢的怎么办?能怎么办,只能下个课题更加玩儿命。

在李威原先的课题组里,学生们实验一做就是连续几十个小时不合眼,堪称是学术界的“富士康”。

桥本教授非常忙碌,很少有时间在院系里。

不仅如此,对于金时这样已经是博士后的人来讲,桥本教授更倾向于把她看作是职员而非单纯的学生。因此,金时有苦说不出,没有办法和桥本教授解释李威的不合作。

毕竟,说出来反而容易显得是自己无能。

金时一个人下了不少关于基因修饰研究电子传递机理的文章,奋力苦读了一个星期后,最终绝望地发现:自己根本研究不明白。

基因修饰技术属于分子生物学领域,这么多年金时早就把这部分知识还给大学生物老师了,更别提一些最前沿的技术原理。

而具体到操作层面,都是多年经验累积出来的参数和步骤,金时一个人更是琢磨不出其中的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