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别相遇(92)+番外

作者: 菡章 阅读记录

“啊,你好,请问你们这里是否有一位支教的林章老师?”

“我们这阔是有一位林老师,你有啥子事?”

“他是40岁左右,中等身材,瞳仁比较黑,去年来你们这里的吗?”

“是哦,你是哪个?到底有啥子事嘛?”

“我……。”我忽然想起韩明松说的话:现在的生活方式才是他真正喜欢的。会不会,现在的他更加快乐?我说了那么残忍的话,他是否愿意跟我回来?是否还想着我?我没有把握。

他一向是有始有终的人,我不能去的目地就是要他回来,我需要时间,也要给他时间。

我正了正嗓音:“我也是一位老师,想去林老师所在的学校支教一段时间,不知道还有名额吗?还可以安排吗?”

他立即欢声道:“要得,要得,每年都有志愿者过来我们这阔,么得问题。”

“你能为我推荐一下路线吗?”

“哦,你到了县城后找面包车告诉人家在乌达镇路口下,从那条小路进我们村,到村里的路要步行的,你啥时候到?如果就你一个女子过来,得有村民去接你,我们这个村的学校在山里。”

“那这两天我再给你确定时间。”

天色已经渐渐暗下来了,办公室的老师都回家了,壁钟指向18:25分,我思考着该怎么给现在的工作单位一个交待?学校是否批准我请假?恐怕我妈也不会同意。

但是我不能放弃。走到这一步,我已经永远无法褪去无道德的衣装,林章也因此失去了太多。在他选择孑然一身的时候,我已经隐约体会到,我们几乎是相似的人。不争第一,不慕浮华。对爱的理解与自私,性情的傲慢与倔强,同时又把最深的情感藏在心底。内心有负罪的叛逆,又渴望真实自己。我们因其丑陋而遭受唾弃与谩骂,曾被真理和正义扼住咽喉。在这个人人都渴望赞扬的社会,我们却是那个愿意承受唾弃的人。

无论我们的相识是偶然还是必然,是磨难还是罪恶,只要他愿意,这一次,我一定不会再放开他的手。

吃好晚饭后给老妈提起支教的事情,果不其然,她立即反对:“决对不行!你一个女孩子到山区里去知不知道有多危险?如果出了什么事我到哪里去你!”

我默默无言,打定主意明天去找教导主任。

一早到了陈主任办公室,给他说明原由,并提起请假,没想到他直接兴奋地拍案而起:“好啊!这几年教育局一直倡导老师要跟大学生一样去山区支教,但你也知道,条件太艰苦,环境又恶劣,尤其是有家庭的老师,都不太愿意过去。你有这个想法很好,你不用请假,我跟校长说一说,工资照领,等你回来后交一份支教总结,被提干,评职称,或者跳到正级科目,哪怕升到高年级也能名正言顺,这能提升你自己,还能给你妈争光。”

我立即激动起来:“真的可以这样吗?那太好了,那请您做一做我妈的思想工作,她不太同意。”

“啊!她啊?这个……”

“拜托,拜托。”

出了办公室我就开始查线路,记下必带的物品,要从哪些城市中转,可能会发生的意外。说不担心是假的,我从来没有去过那么偏远的地方。但是我知道,这条路上不是我一个人,男老师或女老师,独身或团体,他们都在为教育事业改变他人、提升自己,他们选择这条路的初衷比我更加坚定无畏。他们才是真正的伟大。相形之下,我更不能退缩。

快下班的时候我被叫到了校长办公室。推开门的那一刹那,我还是哆嗦了下,办公室里有校长,副校长和教导主任。

校长推了推鼻梁上的灰框眼镜:“听说小易有支教的想法啊?”

可能是因为内心坚定,声音也不自觉严肃起来:“是的。”

“有这个想法好,很值得赞赏,对于你以后的发展也有帮助。但是作为一个女孩子,无论去哪里安全都是第一要素,不能仅凭一腔热血去工作。我们要理智对待自己的想法。”

心头一紧,这什么意思?不同意吗?暗暗瞥副校长一眼,她正狠狠地瞪着我,还未缩回眼神,校长再道:“年轻人是应该去历练历练,如果履历丰富,又有很高眼界和格局确实能引导、教导好学生。但是真的批准你去,你是否有完善的计划?是去哪个城市?有几个人?怎么安排?如何保证自己的安全?”

唔……领导者都是这样说话的吗?我真是欣喜又郁闷,面上不露痕迹地回答:“只有我一个人,地址是凉山州下的一个县城,我已经跟支教的学校联系好了,到了镇上后会有人过来接应,并且当地学校的支教老师是我以前的同事。”

我说完,三位领导相互对望了一眼。

“那你打算去多久?”副校长开口。

“看领导准我多久假期。”

“我看你三天都坚持不下来!”

副校长毫不留情地讽刺,刺的我的脸红一阵白一阵,另两位领导更是大笑起来。我在心里直跺脚,妈啊!你能不能给我留点面子。

“这样吧!考虑到王校长爱女心切,先给你一个机会去体验,时间不长,学校期末考之前回校,以后有组织再去。要随时保持联络,有什么问题立即回来。”

我拼命点头:“谢谢领导,谢谢领导。”

“陈主任组织下去,看看学校师生们能不能捐赠些书籍画本之类的,易老师既然过去了,也向孩子们稍微表示一下我们的心意……”

临走的那天,我妈一边埋怨,一边担扰,一边叮嘱,我再三保证每到一个站就跟她发消息。

而我的背包里也塞满了她为我准备的蚊虫药水,消炎药,防晒物品等,行李箱里是这两天学校师生捐赠的物品。

第一次出远门,有些兴奋,也有些胆怯,内心虽有儿女情长,也增添了负重致远的情感。我知道,我依然是可鄙的,借着教育的名义,去寻找心中的企望。可当我拖着一箱沉重的书本与画笔,也多了一份使命感,我所代表的不止是我自己,是老师们的关切,是小朋友们的爱心。每个人都怀着善意去关心这些孩子,让他们通晓更丰富的知识,了解更广袤的世界,拥有更开阔的道路选择权。

哪怕最终什么也没有改变,已经能让他们看到这个世界的爱意。

中转到成都后又坐上了到西昌的火车,山地隧道开始接二连三,轰隆隆声响让人根本无法入睡。虽然昏沉疲惫,但幸运的是车厢内同样也有去支教的大学生,并且全部在西昌下车。很快与他们闲聊起来,十几个小时的车程听听他们的支教经验与故事,也不再那么孤寂忧虑。

到了西昌后,相互留下联系方式,我们又各自坐上了发往不同县城的大巴。这一颠簸,又是5个小时,整个人是腰酸背痛,困倦不堪。

到了县城后又跟当地村民拼了一辆面包车,上车先给我妈报备行程,然后又给赵吉村的村长打电话,好在他老婆说他已经出发了。

二个小时后,我终于彻底、安全地到达了乌达镇!按照村长说的路口,走过去,有一位坐在树下拿着草帽的大爷,其实也不大,可能就50多岁,只是比较显老。他看见我迎面走来,提起地上的编织袋起身:“女娃子,你是不是来我们村支教的易老师?”

声音一模一样,没有错。我迎上去,“是的,你就是赵村长吧?”

“我都在这等了一个多小时了。”他接过我的行李箱,“来,我给你提,到我们村还要走2个多小时。”

还要2个小时?我……忍住哀嚎,把行李箱给他,边走边打听正事:“林老师,他现在在学校?”

“是的。”

“他是什么时候来这里的?”

“我记得是去年10月份,你们认识啊?”

“啊,我……我是听介绍我来的人提过他。他知道我要来这里吗?”

上一篇:话里加糖 下一篇:把我简历还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