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二十世纪大海战(64)

----------------------- Page 191-----------------------

7月28日上午9时,“印第安纳波利斯”号离开关岛沿预定航线驶往菜 特。 这艘饱经战争风云的重巡洋舰以15.7节的经济航速乘风破浪地航行在浩 瀚的大洋上。 舰长查尔斯·巴特勒·麦克维伊,这位有着25年海军生汪的海 军上校仁立在舰桥上,斑白的鬓发休浴着凉爽的海风,内心充满了喜悦。 他 想,战争即将结束,这恐怕是他战时最后的一次远航,不久,他就可以结束 风尘仆仆的海上战斗生活,与家人团聚,安享夭伦之乐了。 麦克维伊深深地 吁了一口气,顿时感到身上一阵轻松。 尽管在关岛期间港口负责人曾向他介 绍过日本潜艇的活动情况,并告诫他,在距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的预定航 线100海里的范围内,美舰曾两次与日本潜艇发生过接触。 但他想,战争已 远远深入敌后,美国人已完全控制了太平洋,最近一个时期日本在太平洋上 也未取得明显战绩,命运决不会来捉弄他。 在航行过程中,麦克维伊只是在 白天随意地进行过短暂的“之”字形航行,而在关键的夜间,却没有这样做。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起航后,直到第二天(7月29日)傍晚,确实一 帆风顺。 29日晚22时,天空开始放暗,月亮徐徐升起。 海上微风拂面,风 向西南,风速11—16节,能见度尚好,瞭望更可以看见水天线。 可是,就在 “伊-58”号潜艇上浮、下潜、进行机动和准备实施攻击的过程中,“印第安 纳波利斯”号上的瞭望更和雷达却未发现潜艇。 这样,“伊-58”号便顺利地 进行了鱼雷攻击。 午夜稍后,剧烈的爆炸声划破了沉寂的夜空,巨大的白色水柱腾空而起。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的底部和侧舷彼炸得几乎扮碎,浓烟滚滚,破片纷飞, 舰上的内部通信全部中断;所有管道均已破裂。 瞬间,军舰开始向右严重倾 斜。 麦克维伊海军上校下令发出求救电报,电报中指明了“印第安纳波利斯” 号的舰位。 此外,服务员还发出了“SOS”的求救信号。 但遗憾的是,这些求 放电报和信号并没有被其他舰船或岸站收到。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倾斜严重,麦克维伊海军上校最后不得不下令弃 舰。 不久,这个庞然大物使翻沉在2194米深的侮底。 水上挣扎 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号沉没之前,舰上只有大约12个救生筏和6个救 生浮体网及时地放了下来。 大部分幸存者穿着救生衣或救生带。 据事后估计, 舰上1199人中,约有350人死于鱼雷爆炸或随舰沉入海底,也就是说,约有 850人活着落入水中。 7月30日(星期一)黎明时分,麦克维伊和其他军官开始将落水者一组 组集扰一起,以待救援。 但这时已有近100名落水舰员囚伤势过重或其他原 因死于水中。 至于其他的幸存者,一种可怕的、长时间的磨难正在等待着他 们。 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然后绕过中天。 可是,求救者们未见任何舰船 或飞机到来。 13时,一架飞机从高空掠过。 15时,又有一架飞机从南面的水 天线飞过。 22时,第三架飞机亮着航行灯从上空飞过,麦克纶伊发射了照明 弹,但飞机没有看到。 7月31日(星期二)凌晨约2时,第4架飞机飞临上空。 救生筏上的人 像发了狂似的,尖叫着、呐喊着,向空中拼命抛投身上所拥有的一切,不序 地发射信号弹。 说来也巧,他们的举动居然被飞机发现了,飞机立即向上级 做了报告。 可惜,报告却被视为无稽之谈,来予理睬。 晨4时,勒弗朗西斯

----------------------- Page 192-----------------------

上尉驾驶一架C-54飞机正飞临马尼拉以东430海里处的上空。 突然,他发现 从海面上杂乱地射出了照明弹和曳光弹。 勒弗朗西斯上尉误认为这是在进行 一场海战。 飞抵关岛后,他向上级报告了他的所见。 们有关领导未加细究, 理由是, “如果那是一场海战,海军是会知道的。 ”这是当时美军的一个惯 例:美国陆军航空队不过问海上作战。 7月31日和8月1日,虽然又有几架飞机飞临遇难者的上空,但均未发 现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幸存者们。 这些不幸的人们,由于饥、渴暴晒和伤痛正 蒙受着极大的苦难。 许多人神志昏迷,失去了挣扎能力。 8月2日(星期四)上午约10时,格温中尉驾驶一架陆基飞机从佩勒刘 岛起飞进行例行搜索。 突然,他看见水面上浮有一层光亮平滑的油膜。 随后, 伦将飞机降到约270米的高度,并细心察看。 他发现,油膜上浮动着一个个 人头。 于是,他向佩勒刘岛司令官和马里亚纳群岛司令官分别发去紧急电报: “在北纬11°30′、东经133°30′的地方,发现水中有30个人。 ”当他的 报务员发报时,格温已看到水面上浮动有150个人头。 他向海面上投下他所 携带的全部救生筏。 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号沉没之后84个多小时,紧急的救援工作开始了。 救援搜索持续了5天之久。 可是,全舰只剩下316名幸存者,真正死于鱼雷 爆炸的还不到全舰人数的三分之一,500多人是在弃舰后由于得不到及时救 援死在水中的。 在战争中,一艘大型军舰被敌方潜艇击沉,这不乏其例;但像 “印第安 纳波利斯”号这样的悲剧在海战史上倒是鲜见的。 为什么这样一艘大舰居然 单枪匹马穿行在敌人潜艇出没的地方呢?为什么当它没有预期到达目的地时 有关当局未加追究呢?为什么当它沉没后幸存者竟然在水上挣扎达三天半之 久而无人发现呢?这都是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 事发后,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海军上将命令调查厅查实此事。 调 查厅确认麦克维伊海军上校犯有读职罪,并建议将他交付最高军事法庭审 判。 1945年 12月初,最高军事法庭在开庭审理此案时,还让桥本乘飞机专 程去华盛顿出庭咋证。 诚然,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的沉没,身为舰长的麦 克维伊负有不可推卸的直接责任。 但是,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实际上,当时美国海军中滋长着的胜利在握、轻敌麻痹情绪是酿成这一 悲剧的重要原因。 他们不派军舰为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护航,舰上也毫无 水下探潜设备。 当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干7月28日驶离关岛前往莱特时, 关岛美军当局曾将该舰预定到达目的地的时间等情况分别发报告诉了美军菲 律宾侮疆司令考夫曼海军中将、塔克洛班港口负责人和位于菜特湾的麦考密 克海军少将。 但由于种种原因,这并没有引起有关方面的密切注意。 又如, “伊-58”号潜艇在攻击“印第安纳波利斯”号之后2小时,曾分别向日本第 6舰,队司令部和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部发了电报,声称它 “击沉了一艘爱达 荷级战列舰”,并报告了敌舰被击沉的经纬度。 当时,珍珠港和华盛顿都截 获和破译了这份电报。 随后,当时设在关岛的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和第7舰队 也都知道了这份电报的内容。 但他们对此并不相信,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由此可见,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的悲剧绝非偶然, 它充分暴露了当时美国海军思想上存在骄做轻敌,制度上也存有不少弊端。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的悲剧是历史上一面很好的镜子,富有极大的借 鉴作用。 我国有句古话: “行百里者半九十”。 它告诫人们,越是在胜利的

----------------------- Page 193-----------------------

时候,越要倍加谨慎,切忌骄傲松懈。 (何京柱)

----------------------- Page 194-----------------------

第十部分 风起云涌 中东霹雳 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内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上。 日本政府当着 美、中、苏、英等国代表的面签署投降书。 历时6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 西斯轴心国的彻底失败而结束。 世界进入战后的相对和平时期。 海军在和平时期的舞台上渐渐黯淡了。 战争结束时,美国海军已成为世 界第一大海军。 随着时光流逝,它的一些耀武扬威的航空母舰和战列舰都被 陆续解体,在匹茨堡的炼钢炉中化成钢水,擂身变成了福特公司亮晶晶的小 汽车。 仅存的几艘战列舰被改造,连几艘潜艇也被好莱坞买下当道具。 难道 把剑铸成犁的时代真的来到了吗? 稍有常识的人都清楚:战争是不会消失的。 各国的海军都在进行更新, 用斩的武器装备。 新的军事思想来适应技术上日新月异的新时代。 新时代的 海军有什么特点呢? 导弹核潜艇成了海军的栋梁。 1955年 1月17日,美国海军“鹦鹉螺” 号核动力潜艇在康涅狄格州下水,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航空母舰仍然举足轻重。 它的舰载机都换成了速度高、性能好、甚至能 威胁上千海里外地区的喷气机。 因此,在区域冲突中常看到航空母舰特混舰 队的姿影。 其它水面舰艇也趋于轻型化、电子化、导弹化。 大部分驱逐舰、护卫舰、 巡洋舰都搭载直升飞机。 越来越多的新发明、新技术、新科学应用到海军中。 电子计算机,卫星、 核技术激光技术、各种水面效应舰艇 (水翼艇、气垫船、半潜式船舶等)、 新型雷达和声纳、电子对抗技术、海洋学技术、导航技术、各种高效率的自 动化武器系统、现代通讯技术……部武装了海军,使海军更加复杂化,对技 术的依赖更深了。 战后海军史上最突出的事件是苏联海军的崛起。 苏联海军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 在战后斯大林时代,库兹涅佐夫任海 军司令期间,通过研究缴获的德国舰艇,制造了一批巡洋舰。 赫鲁晓夫上台 后,修改了海军政策。 他对报界说: “我们本来建造了一大批海军舰艇,包 括许多巡洋舰。 可是到了今天,它们都落后了。 从此以后,我们将主要依靠 潜艇。 ”1956年,戈尔什科夫接替库兹涅佐夫担任海军司令后,集中力量, 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建造了世界第一流的潜艇舰队。 戈尔什科夫不单大造各种 核动力潜艇,还继续改进和生产常规的柴油机-蓄电池潜艇,使各种类型的苏 联潜艇数量都超过美国,占世界之首。 戈尔什科夫的目标不仅是有一支强大的潜艇兵力,他决心把一支以沿海 防御为主的苏联海军发展成能推行帝国主义政策的远洋攻击性海上力量。 勃 列日涅夫主义使戈尔什科夫的万丈雄心一步步实现了,苏联水面舰队空前庞 大,成了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在新技术应用上,戈尔什科夫独具见解,行动果断。 发展海军导弹就是 一例。 整个50年代和60年代初,西方海军界热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行之 有效的“航空母舰制胜”论。 美国因此建造了8万吨级的核动力航空母舰“企 业”号。

上一篇:雪遇 下一篇:蝶女幽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