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寒雪(31)

作者: 谢克江 阅读记录

蒋文斌一咧嘴:“团长,您这可是冤枉我了,纯属打击报复。我呢,天生就是个当副手的命,论管理能力,就是当这个副手也有些吃力,名不符实哩。您年富力强,业务又是全团顶尖的,当年还是当家花旦,文武全才,我只有佩服的份儿,还轮得着我有什么想法?我就给你表个态吧,只要您在团长的位子上一天,我老蒋就准定给您拉好这个帮套。”

常燕深深地看了他一眼:“说着玩儿呢。论我们多年的交情,我相信你,蒋主任。”

蒋文斌被常燕的眼神一罩,不由地就打了个机灵,觉得心里像是过了一股电流。他喝了一口茶,刚要说话,眼神儿却定在了门口。

第16章 32

常燕顺着蒋文斌的眼光向门口看去,脸色一下子就变了。张志和站在门口,本来是想敲门的,但团长办公室的门开着,就有些不知所措,举起的手僵在半空,就像一张定格了的照片。常燕看到张志和,刚举起的茶杯也停在半空,定格在那里。

蒋文斌看了一眼常燕,见她陷入怔忡之中,就向张志和打招呼:“哎呀,是老张啊,你可真是稀客啊。这么多年了,也不跟老兄弟们联系,我们还以为你离开这个地球了呢。快点进来呀,在门口站着干什么呢?”

张志和笑了笑,迈步走进屋来。蒋文斌见他一身笔挺的西服,头发梳得锃明瓦亮,就轻轻捣了他一拳:“老张,几年不见,更显年轻了哈。看来,你是混的发达了,这是衣锦还乡来示威的啊。”

张志和也回敬了蒋文斌一拳:“几年没见,我看你倒是红光满面,春风得意哩。我能有什么发达,还不是瞎混?这次来滨海办事,听说团里开校招生,就过来看看。”嘴里说着话,就有意无意地扫了常燕一眼。

常燕的脸色已经平复如常,伸出手去:“张老师,你回来的好啊,我们戏校创办伊始,正需要您这样的老将主持呢。一转眼好几年了,大家都很挂念您哩。”

张志和握了一下常燕的手,在对面的椅子上坐了下来:“燕子,你荣升了团长,恭喜你啊。我这次来不是要回团工作的,只是路过来看看,另外要点事给你商量。”

听张志和这么称呼自己,常燕大出意外,竟一下子窘住了。蒋文斌知趣地站了起来:“老张既然找团长有事谈,那我就去忙别的事了。老张,要是不急的话,晚上就别走了,老弟兄们在一起吃顿饭吧。你说呢,常团长?”

常燕说:“是啊,应该的,应该一起吃顿饭。”

张志和则说:“老蒋你不用张罗,我还有事,呆会儿就要走的,饭可以改天再吃么。”

蒋文斌就一边往外走一边说:“老张你还用得着跟我们客气吗?你们先聊着,我去安排一下。”话音未落人已经走出去了,顺手把办公室的门轻轻带上。

听着蒋文斌的脚步声远去,常燕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志和,这些年你在哪里,为什么没有一点消息?你还好吗,家里……家里还好吗?”

张志和看了常燕一会儿,叹了一口气:“燕儿,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还是那么容易动情。你还能为我流泪,我就知足了,也不枉了我们当年一场。我还好,经过几年的调养,身体也康复的差不多了。省城京剧团也恢复了,把我请了回去,唱戏是不中了,就是带带学生,管理一下乐队啥的。家里么,人都没了,也没啥可说的了。老婆本来就有病,但这些年来为了照顾我的老爹,也就一直没有顾得上看自己的病。前年冬天一阵寒流,老爹的哮喘加剧,撒手去了。老婆一闲下来,也犯病了,没几个月也去了。现在只剩下我和儿子在一起过,他该上初中了,平常住在学校里,不怎么回家的。”

常燕也叹了一口气:“哎,她也是个苦命人哩。”

张志和摆了摆手:“不提这事了。现在你当上团长了,这以后的业务打算怎么弄?”

常燕见他忽然把话题转到正事上来,就不免有些吃惊:“怎么弄?这不么,戏校开起来了,新生也入学了。我们一边培训学生,一边组织新的剧目。”

张志和点了点头:“听起来是不错的。”

常燕问:“听起来不错?你什么意思?”

张志和说:“燕儿,我想问你一个问题:除了被我们唱滥了的几个样板戏之外,咱们团还能组织起什么好的剧目?”

常燕怔怔地看着张志和,没有说话。

张志和接着说:“样板戏肯定是不能再演了,也没有人愿意再看了。有几部传统戏本来是不错的,但那些能唱动传统戏的角儿不是老的不能唱了,就是被关牛棚关怕了,谁还来承揽这个活儿呢?□□是过去了,但传统文艺人才凋零,短时间内能振兴起来吗?你再想想,现在全国人民的思想还没完全转过弯儿来呢,谁会有心情坐下来欣赏京剧呢?”

常燕盯着张志和:“你可让我越听越糊涂了。”

张志和站了起来,在屋子里踱着步子:“我一说你就不糊涂了。现在人们的欣赏趣味不在京剧上,而是在轻松娱乐上。我刚才到教学排练室去了,站在窗外看了好一阵子。我发现你们招来的这些学员素质都还不错,但要是照着这样教下去,能学出师上台唱戏的,最后恐怕连三成也剩不下。如果我们把教学范围不仅仅限于学唱京剧上,让这些年轻人各取的爱各尽所长,这个团体也就有希望了。”

常燕摇了摇头:“我还是听不明白。来京剧团戏曲学校不学京剧,那还叫什么京剧团啊。”

张志和神秘地笑了笑:“我们搞艺术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演员们自身价值的实现最终体现在什么地方?是舞台,是剧场。票房就是我们的市场,而我们的消费者就是广大观众。现在的观众最喜欢看的是什么?虽然不排除京剧,但绝不仅仅限于京剧。现在观众最喜欢看的,是曲艺,是远离政治敏感带的歌舞,还有话剧。燕儿,听我的没错,你只要把滨海京剧团改为滨海市文艺团,戏曲学校改称戏曲歌舞学校,整个局面可就一下子活了哩。”

得月楼思乡厅大包厢里,滨海市建委的科长级以上领导们团团而座,众星捧月般地将刘清远拱围在面朝屋门的正座上首。酒宴开始,气氛热烈而又小心奕奕。以阿福和任刚为首的刘氏嫡系敛气屏息以显示对刘清远的尊敬,脸上还带着居高临下的笑意以表示对非刘氏嫡系的施舍。以财务科老郑和办公室主任华清仁为代表的中间派则紧临刘清远而坐,主动张罗杯筷,以表示和领导坐在一条船上的决心(当然这个坐法也是刘清远提前安排妥当的)。而韩派嫡系老马则有些诚惶诚恐低头缩脑,以表示彻底向新主子投降的诚意。

刘清远率先举杯,说了一些今后和大家同舟共济希望大家对自己多多提意见之类的官话,接着又说了两段荤素搭配的笑话,带过了三杯主陪酒。刘清远把主题调子定的不高不低不疾不徐,三杯酒落肚后大家也就轻松随意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进,酒宴按着酒场四步曲逐步进行。第一步,和风细语(雨),大家脑子都处于清醒而紧张戒备状态,说话斟词酌句,都绕着圈子,互相试探着,拉拢着,吞吞吐吐着。第二步,豪言壮语,脸酣耳热之余,开始称兄道弟,发誓效忠,击掌拍胸。第三步,胡言乱语,为了表示对新任领导的忠心,把前任领导韩得宝有的没有的见不得人的事都抖了出来,说出来言真意切,每一件小事的细节都像是亲眼看到的一般。

刘清远听的有些心烦,把杯子往桌子上一顿:“我们都是□□人,说话要实事求是么。你们说的这些事,有些是我知道的,有些我根本就没听到过,也不相信。我知道的那些事,本来不是这个样子的,你们给说的走了样,添了酱醋加了枝叶。而且,这些事有些是我参与过的,也有老华和老马参与过的,这样全盘否定老韩,就是否定我们自己么。众家兄弟,我奉劝大家一句,韩主任是我们的老领导,也是我刘清远的老上级老哥们,除了他自己的私事,其他的事情大多数都有我的一份,是功是过我都要分担一半的。你们拥护我的心意我领了,心里也感激的很。但咱们不能无中生有,墙倒众人推。我还希望,大家看到共事多年的份上,如果今后有关部门找到大家来调查韩主任的问题,希望大家都能实话实说,不要夸张。甚至大家要是看得起我的话,我还有个不情之请,请大家能替韩主任说说好话。保护我们的老领导,也是掩饰我们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