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双生锦(257)+番外

作者: 天际舟 阅读记录

权墨冼是松溪书院的学生,对他涂山长很是欣赏。见到他在殿试中如此表现,眼中闪着骄傲的光芒。

大半个时辰后,权墨冼写下最后一个字,以一个漂亮的钝笔作为结束。

狂热的神情逐渐从他面上褪去,细密的汗珠从他如刀裁一般的鬓角处沁出。他审视着自己前面摆着的这页纸,嘴角微翘。

放下笔,他向一旁看去,正欲将之前作答的纸张整理好,却抬眼看见吴光启执墨的手。他并不认识这名深得庆隆帝信任的心腹太监,但却认得他身上的品级服色,不由唬了一跳。

这不是殿试开始前,伺立在皇帝身侧的那名内侍吗?

他忙起身,拱手道:“小生谢过公公。”

权墨冼的态度不卑不亢,让关注着他的众人眼睛一亮,暗暗在心头赞许。吴尚书心头想着,若换了自己在他这个年纪,突然发现是皇上跟前的内侍替自己磨墨,定会诚惶诚恐不可。

吴光启微微一笑侧身并不受礼,示意小太监将收集整理好的答题纸张放到他的案几之上,带着人退了下去。他是受了庆隆帝的命令前来,并不是为了他。

饶是权墨冼镇定功夫过人,在反应过来后也吃了一惊,忙躬身朝着庆隆帝深深作了一揖,才重新落座检查起考卷来。

若仔细看,他拿着纸的右手在微微颤抖。显然,得了皇帝关注,他内心并不平静。

何止不平静而已?阵阵狂喜涌上权墨冼的心头。

在这个时代,习得文武技,货与帝王家,是每一个胸怀大志之人的目标。无论有何等的抱负,若不得一国之君的赏识任用,只能暗自唏嘘而已。

满腹经纶而最终潦倒一生的人,历朝历代都没有少了去。

对权墨冼的抱负理想来说,有了这样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无论殿试成绩名次如何,光看庆隆帝对他的另眼相待,他就能获得足以够施展的舞台。

更何况,他对自己这份答卷十分自信。

此时,距离殿试结束还有一个时辰。接下来的时间,他进行反复检查,并更换了两张答题纸。

随着吴尚书“殿试结束”的宣布,一百名进士纷纷放下了手中的笔。他们面上的表情,有喜有忧各不相同,不论他们是否满意自己的答案,这一场决定人生命运的考试终于过去。

比起那些落榜的考生,他们已经稳稳拥有了进士功名。接下来的仕途,就看这一场殿试的结果。步出宣政殿的进士们,背影看起来都分外轻松。

因是会元,权墨冼的位置排在前列,出来的时候就在后面。他的脚步轻快,两袖带风,自有一番说不尽的风流洒脱。

向前走了几步,碰见放慢了脚步等他的彭长生。

“子玄,今日殿试,你可是出尽了风头!”彭长生的语气有些酸溜溜的,连贤弟也不叫了。周围的人见他和权墨冼有交情,也都放慢了脚步,想要择机结交一二。

庆隆帝在殿试上对权墨冼的重视,有眼睛的人都能看见。眼下大家同为进士,但踏入仕途之后,根据被授予的官职,立刻就会分出个高下。

既然对方如此有潜力,趁早结交是最正确的选择。但这其中,也不乏眼红嫉妒之人。

权墨冼呵呵一乐,拱手道:“长清兄过奖了,不过是幸运罢了,最终还得看成绩名次。”

他如此谦虚,众人眼红的目光也收敛了些许。一路上互相攀谈着,出了端门,各自散去。彭长生照旧和他一起,回去权家。

按惯例,殿试的结果要三日后才会公布。彭长生自然是要在京里等到出了结果,才遣人回家乡报喜。

至此,属于学子们的春闱就已结束。剩下的,则是皇帝和众臣们如何评判。

宣政殿内,庆隆帝吩咐上了午膳,君臣一起用过之后,便开始阅卷。

一份试卷各有五人批阅,最后到主考官柳伯承、大儒涂山长的手中。通过之后,才由吴光启呈到庆隆帝的跟前。

时不时的,庆隆帝也会让吴光启去随机抽取一些未获得通过的试卷,亲自审阅。

这么一来,若是谁想要在殿试里对付某一位考生,压下原本优秀的答卷,这样的可能性便无限接近于零。

庆隆帝务实,肯听取谏言,能和大臣们一起用膳。但这绝不代表着,他就是一名和蔼可亲的帝王,能容忍下臣公然在他眼皮子下面舞弊。

菜市口的血虽然干了,但在一众朝臣的心中,仍然鲜亮如初。

殿内的秩序井然,突然间阅卷的几人起了争执。而这为首的,正是大学士关景焕与朱自厚两人。一个是当下宰相,一个是被百官视为下一任宰相的人选。

两人之间向来不合,这会争论起来,火药味甚浓。

只听关景焕不紧不慢道:“满篇荒唐大逆不道之言,如何能过?朱大人,你还是管好你自己那组,勿要插手的好。”

☆、第三百二十八章 乙下?甲上?(第三更)

两人都是朝堂上数一数二的人物,各带了四名官员进行阅卷。除了他们之外,吴尚书也带了一组,另外还有别的官员,一共有五组同时评阅。

否则,这足足一百名进士的答卷,什么时候才能评完。

关景焕看了手上这张答卷,只批了个“乙下”就放到一旁。他既然如此不看好,和他同组的官员自然不敢有其他意见。

不料,却被朱自厚看见,劈手夺了过去,划掉了“乙下”的评语改为“甲上”。两人就此发生冲突,动静很大。

评阅的意见有出入,乃是常有之事,并不鲜见。起初,众人也都没放在眼底。只是如今关景焕声称“大逆不道”之言,惹得众人纷纷看了过去。

以关景焕的身份地位,自然不会虚言。谁这么胆大?敢在殿试时如此作答。

却见朱自厚半阖着眼帘,手拢在袖子中,缓缓道:“关大人,何故危言耸听?依老夫看来,这正是其过人之处,具远见卓识。”

“这样的锦绣文章,难道都入不了你关大人的眼?”

关景焕冷哼一声,道:“文章做得再好又有何用?这其中的观点,简直是大逆不道!”

“那是振聋发聩!”朱自厚道。

这次殿试的题目涉及到现有的官员体系,确实很难。但能让两人如此各执一词,也属首例。

关景焕还要再说,朱自厚拱手道:“恭请圣裁。”

“如此哗众取宠的文章,如何能污了皇上的圣听?朱大人,还请三思。”

“无妨,呈上来。”庆隆帝示意吴光启取了上来。

关景焕拂袖,目露不悦地瞪了朱自厚一眼。朱自厚不予理会,将手头的试卷交给了吴光启。

庆隆帝看了一眼考生的名字,想到那个刚刚在殿试时陷入狂热的会元,口中“咦”了一声,道:“原来是他,怪不得。”

吴光启将答卷在御案上铺好,他刚开始一目十行的看下去,接下来看的速度越来越慢。到最后,甚至好几息才看完两列字。

并非他阅读速度不够,而是权墨冼答的字字句句,都发人深思。

这份答卷,他先是用一句圣贤之语破题,接着引经据典,用历史中发生的真实例子来阐述“尸位素餐乎?宁缺毋滥乎?不合时宜乎?”这三个方向。

权墨冼在文章里面写,这三个方向,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答案。不能一概而论,必须结合当下的时事,来进行具体分析。

随后,他笔锋一转,陡然变得犀利起来。

他将大胆抨击了时下继承于前朝的官员制度,认为前朝之乱,有三分原因要归罪于腐朽的官僚权贵制度。

高芒建国之后,虽然进行了去芜存菁,但为了维持稳定,基本上沿袭了旧有的制度,改动不大。

在这里,权墨冼剖析了这套制度的利弊,并用史实证明在前朝初期运转良好,天下鼎盛。但到了末年,弊端越发显现。

上一篇:辛瑶的名师系统 下一篇:盛世权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