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女珍珠的悠闲生活(368)+番外

作者: 千墨 阅读记录

“哇小黑真是太聪明了。”小香捧着小脸围着小黑一阵惊呼。

“呵呵”都成精了,能不聪明么。

换了两条棉巾,总算把小黑擦干。

趁着有热水,珍珠把小灰也顺带洗了。

小香给换了盆热水,然后好奇的打量小灰。

小灰比普通的老鼠,个头略大,灰灰蒙蒙,虽然是只老鼠,却没有老鼠的猥亵脏乱。

黑亮的豆眼盯着围观的人群,懵懵懂懂地,憨态可掬,很是可爱。

小灰个头小,很容易就清洗干净,一条棉巾就能把它擦拭干净。

两货的卫生解决干净,珍珠松了口气。

洗净后的一猫一鼠找地补觉,它们昨晚又玩了一夜,早上天快亮才回来。

小香和小晴把洗澡的东西刚撤下,月英就领着刘娘子来了。

她们身后的丫鬟手里捧着连夜赶制出来的冬衣。

一件橙红色暗纹镶貂毛夹袄,一件水红色织锦缎棉袄,一条月色云锦棉裙,一条胭脂绣百合袄裙,都是绣工精巧,款式明丽大方。

大户人家的针线房就是厉害,这么神速就能赶制出两套衣裳,珍珠感叹。

应刘娘子的要求,珍珠试了试其中一套,橙红色暗纹镶貂毛夹袄配上月色云锦棉裙。

她换上衣裳走出室外,众人的眼睛皆为之一亮。

清丽秀雅的面容,被明艳华贵的衣裳一衬托,平添了几分高贵优雅的气质。

如雪的肌肤被鲜艳的绸缎映得更加白玉无暇。

“真好看,胡姑娘,这身衣裳实在太衬您了。”

月英真心的称赞道。

“是啊,姑娘肤色好,什么衣裳都能驾驭得好。”

刘娘子感叹,胡家姑娘穿这一身出门,谁都不会看得出,她只是个小地方来的乡下姑娘。

珍珠对着铜镜左右看了一圈,“人要衣装,佛要金装”,这句话果然有道理,服装对于一个人的形象真的影响很大。

一身锦衣华服,把她内敛的贵气都释放出来了,哈哈

平安的衣裳也赶制了两套,不过,此时,他还在青澜院与萧珺下棋,就把衣裳直接放在了她的屋里。

珍珠拿起其中一件,石青色暗纹镶貂毛的夹袄,柔软华顺,手掌摸上去,非常的舒服,可以想象穿在身上有多舒适。

速度快,质量好,镇国公的针线房效率就是高。

忽地,珍珠想起了一样东西。

她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从包袱里,掏出了那只缝得大小不一的手套。

刘娘子接过的时候,愣了一下。

“这,是什么?”

“呃”

珍珠示范的戴给她看。

刘娘子眼睛一亮,拉过她的手仔细打量。

“不错,不错,这么缝制,手就能很好的保暖了,胡姑娘,这是您缝制的?”

“嗯,是的,缝得不好,让你见笑了。”珍珠脱下手套递给她,然后不好意思的笑笑。

“裁剪针法确实很差,不过,主意却是很好的,姑娘真是太聪明了。”刘娘子翻来覆去的看了一遍,口中感叹不已。

月英凑近了细巧,也啧啧称奇。

“这心思多巧呀,怎么能想到这样缝制的方法,就是针脚差了点。”

何止针脚差,裁剪不好,指头不齐,收口杂乱,女红大概只有七八岁小姑娘的水平。

刘娘子眼角微抽,嘴角动了动。

“嘿嘿,我女红学得不好,我娘也总说我。”珍珠自嘲的笑笑,“刘娘子,你看,照这样缝制,一双手套需要多久时间?”

“这叫手套么?还挺贴切,嗯,皮子有些硬,如果用软一些的皮子一个时辰应该能做好一双了,皮子硬的话,就得多花些时间。”

刘娘子估算着,主要是没做过,如果有经验的话,速度能更快些。

珍珠眼睛亮了亮,这么快?太好了,不愧是专业人士呀。

“刘娘子,那你照着普通男子的手,帮我缝两双可行?我拿回去送给我爹和大伯,他们一定会很高兴的。”她脸不红心不跳地说着,一双给她爹是真的,还有一双是留给罗璟的,嘻嘻,她大伯嘛,回去让大伯娘给他缝制吧。

“行啊,不过,姑娘可得等等,针线房在赶制您和令弟的衣裳,这手套啊,得先缝上一双试试,有了经验,下一双就容易了。”刘娘子感兴趣的把手套从里往外翻了出来,仔细研究裁剪和针法。

“不着急,能缝出来就成,嗯,其实,手套边上可以缝些银鼠毛或兔毛上去,会显得更好看些。”珍珠忍不住指着手套开口处说道。

刘娘子来了精神,低头与珍珠商议起来,月英在一旁凑趣,不时跟着讨论几句。

好半响,刘娘子才兴致冲冲地离开了安华院。

中午,平安回来吃午饭,珍珠让他试了试新衣服。

衣裳上身,平安着实添了几分公子哥的贵气,少了两分初出茅庐的青涩感。

平安对新衣服兴趣不大,随意试试,便拿回了自己屋里,继续看他的话本去了。

京郊,漫山的枯枝落叶被白雪覆盖着。

一座偏远僻静的山头边,十几个人围着一片坟头忙碌着。

剪除杂草枯枝,添上新土培护,点上纸钱香烛,供奉水酒食物……

罗璟跪在祖父的坟头前,恭敬地磕了三个头。

一转眼,就过了四年多了,罗家坟头草都窜得老高了,虽然每年的清明,大哥都让人来除草扫墓,可是,罗璟和罗睿都没能亲自前来祭奠。

这次,也是他第一次来祭拜。

泪水在眼中打转,罗璟却强忍着没让它落下,大仇虽得报,冤屈却未雪,罗家众人的墓穴依旧不能迁回罗氏祖坟。

太子刚刚殒落,皇上心绪不佳,还得等待时机,罗璟目露坚毅之色,朝廷迟早要还罗家一个清白,等到那时,再把他们的墓穴大操大办的迁回祖坟。

祖父啊,韩宪这罪魁祸首死了,虽然没能手刃仇人,有些遗憾,不过,您孙媳妇动的手,也算是替罗府报了仇,等以后他们成了亲,就带她来给您老人家磕头,罗璟跪在罗嵘昌坟前,口中报告着,脸色有些微赧。

罗蒨那里,她没兑现她的誓言,我已经替您教训了她,她以后要是不知悔改,那孙儿就直接送她去您跟前,让她给您磕头认错。

随后,他移到父母的坟前,眼泪终是忍不住落了下来。

严厉的父亲,慈爱的母亲,都已离阴阳相隔,曾经温馨欢快的家只存在于回忆中,十六岁的少年,含泪重重地磕了三个头。

等他祭拜完所以的墓穴,他的额头已经磕红了一大块。

罗璟不以为意,默默地烧完手里最后的纸钱,站起了身子。

他面色坚定,眼神毅然。

祖父,你们再等等,罗家的冤屈,我和大哥一定会平反昭雪的。

第三百一十六章 你给我等着

镇国公府,皓宇院的敞厅内。

国公夫人正陪着其母余氏喝茶。

余氏乃内阁学士陶鑫之妻,国公夫人陶氏是她唯一的小女儿。

“月兰说,珺儿的救命恩人,被你们请回了府里,请他们过来叙叙,娘也好谢谢他们,救了咱们珺儿。”

陶氏犹豫了一下,还是吩咐了小丫鬟去唤人。

“娘,那是珺儿的救命恩人,国公爷确认过的,您可别为难别人。”

余氏瞪了她一眼,“你娘我是那样的人么?白疼你这么些年了,竟然这么看你娘。”

陶氏抿嘴轻笑,扯了扯她的衣袖,“娘,您知道我的意思,您就别胡搅蛮缠了。”

“我可不知道,哎呀,为了你这丫头,操心了半辈子,到头来,还惹了你的嫌弃。”余氏扯回了衣角,长嘘短叹。

国公夫人脸色顿时暗淡了下来,她的身子骨不好,父母为着他的事情确实操了很多心,看着母亲半白的鬓角,她眼泪就涌了上来。

余氏一看,心疼地连忙安慰,女儿真是水做的人儿,玩笑话都听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