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女珍珠的悠闲生活(124)+番外

作者: 千墨 阅读记录

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这一日的习俗多是吃浮元子,逛庙会看花灯,文雅一些的还有猜灯谜赏明月放孔明灯等等。

当然,这些活动平安和珍珠都没体验过。

胡家离镇里远,李氏不能说话,平安身体又时常犯起小病,往年的上元节一家人都是在家中度过的。

所以,当平顺蹦蹦跳跳的跑来告诉她们,今晚要去逛庙会看花灯,平安激动得一蹦跳了老高,直乐得抱着平顺不停的问:真的吗?真的吗?

王氏特地让胡家两兄弟带着自家孙子孙女去逛庙会看花灯,以前家境不好,很少有机会带孩子们去庙会玩耍。

现在,家里有这个条件,就得让孩子们多多出门长长见识。

他们一行人午后才赶车出发。

胡长林带着翠珠平顺,胡长贵带着珍珠平安,李氏一向不喜人多,没有一起出门,罗璟腿没好利索,婉拒出行,梁氏带着身孕月份重就更不宜出门了。

胡家两兄弟带着四小娃逛庙会去了,同行的还有搭便车的赵大山赵小磊父子。

赵大山住在胡家老宅附近,一家人与老胡家常来常往的,上次王氏借的小石磨,就是他家的。

赶去镇上逛庙会的人很多,官道上三五成群,走路的,坐车的,附近村落的各个路口不时涌出一波一波的人流,通通都朝着一个方向前行,偌大的官道两侧人流如织。

“哇,好多人呀!”平安坐在牛车上不住张望,即便是天晴无风,北边的天气依旧寒冷,可小家伙的热情却没有被这冷冽的冬日抹去。

“是呀,真的好多人呀!”赵小磊也连连点头,他今年六岁,是第一次跟着大人去逛庙会,心情很是兴奋。

“可不是嘛,去年我爹带着我走路去的,人可多啦。”平顺扬起下巴,去年胡长林带着他去庙会看过花灯,他可是得意了好久,“等到了庙会,人更多,平安,你可得跟紧你爹,人多,拍花子也多,你小心让人给拍了去。”

平顺把胡长林教训他的话,转给了平安,一付过来人的傲娇表情。

“嗯,嗯……我就抓着我爹的手。”平安立刻抓住了胡长贵的大手。

胡长贵“呵呵”笑了两声,反手握住他冰凉的小手,双手合十给他取暖。

“今儿天气好,出门逛庙会看花灯的人肯定多。”看着官道两旁的人流,赵大山厚实的声音感叹道。

“可不是嘛,大山,你带着小磊可得注意些。”胡长林挥舞着牛绳小心的避开人流。

“那是自然,你们也要小心些。”都是带孩子出门看热闹长见识的,安全当然是最重要的。

一直到下了牛车,平安和小磊两娃左顾右盼的高亢的情绪才慢慢平复,随后转变成新鲜好奇的宝宝,看见什么都觉得新奇有趣。

冬日日短,他们到达城门的时候,太阳已渐渐西沉,黄昏的夕阳,洒落一片金黄。

把牛车寄好,与赵大山约好回程的时间,两兄弟才各自领着娃随人流向庙会走去。

太平镇的庙会在西面的普隆寺,他们从南街随着流动的人朝慢慢向西门移动。

南街两侧的铺面纷纷张灯结彩,夜幕降临前,各种精巧别致的彩灯将点亮上元节的黑夜。

福安堂的刘掌柜正指挥着伙计悬挂彩灯。

“珍珠,咱们要不要和刘掌柜打个招呼?”胡长林远远瞧见,不由低头悄悄的问道。

珍珠犹豫了一下,抬头看了看天色,黄昏的夕阳透过云层洒在宽阔的街面上,远处的不少屋顶的烟囱已经是炊烟袅袅,正是晚饭时刻,这时前去打招呼,还不得招呼他们一行人的晚餐呀。

珍珠立马摇摇头,她不想太麻烦别人。

于是,一行人避在人群中,尽量随人多的一处前行。

可是,刘平自从上次被陈鹏飞说过一次后,总会不时注意街上往来的行人,这不,他照例看了一下满街的人流,猛的眼睛亮了起来。

“胡姑娘!胡姑娘!”边喊着边小跑过去。

第一百一十章 做客福安堂

“……”

真是怕什么就来什么,珍珠眼角一抽,转头就看见刘掌柜一溜小跑到了他们跟前。

“胡姑娘,你们是来看花灯的吧?到了镇上怎么能不到福安堂坐坐,来,来,胡老弟,大家先进屋里喝杯热茶,现在离天黑还有一段时间呢。”刘平热情的拉着胡长贵就往福安堂走。

“呃……那个,刘掌柜,我们准备去逛庙会呢。”看见胡长贵一脸紧张的被刘平拉了过去,珍珠不由扶额。

“不急,不急,庙会天黑后才是最热闹的。”刘平不为所动,继续不着痕迹的拉着胡长贵,“再说,这个时候,大伙都忙着晚饭呢,没什么好玩的,先歇歇,天黑以后,热闹才开始。”

看着被拉远的胡长贵,珍珠一脸无奈,只得让大家跟了过去。

福安堂内的待客厅里,胡家众人依次而坐。

待客厅的两个角落分别烧着两个火盆,众人一进屋内,便觉暖意袭人,寒气渐退。

伙计端上热茶点心,刘平附耳低言吩咐了几句,这才端起茶杯,“来,先喝杯热茶,赶了这么远的路,可别冻坏啦!”

“不会,不会……我们庄户人家,皮粗肉糙的,没那么娇气。”胡长林连忙笑着接话道。

“大人厚实,小娃们可冻不得,来,吃点点心。”刘平笑着给一旁的平安递着点心。

平安有些怯怯的看着刘平,转头看看身旁的姐姐。

珍珠温和的朝他笑着,“谢谢,刘掌柜。”

“别客气,这是平安小哥吧?今年几岁了?”刘平一一打量着胡家的这几个孩子,还别说,长得都挺好的,女孩白皙清丽,男孩眉目端正。

“八岁啦。”刘平温和的询问,平安渐渐放松下来,脆生生的接着说道:“明天我和大哥就要去私塾了。”

“是嘛,那可是好事,在村子里还是到镇上来呀?”胡家倒也有些见地,舍得让家中的孩子都去念私塾。

要知道,即便是镇上的人家,也不是每户都都舍得送孩子去念书的,毕竟,每年的束修加上笔墨纸砚是笔不小的费用。

说话间,虚掩的房门被轻轻推开。

羸弱清贵的苍白少年缓步走进。

顾祺一身青玉锦袍,领口与袖口绣着精致的暗纹,头上的白玉冠衬着英挺的眉毛,幽暗如水的眸子温润清冷,整个人宛如水墨画中走出的人儿。

珍珠心中不由暗自喝彩,这小子虽然一直病歪歪的,却丝毫无损他通身的世家风范。

她放下茶杯,起身相迎。

胡家人瞧着,连忙跟着站起。

“顾五哥哥,许久不见,身体可好些?”少年的脸色依旧苍白无血色,但是,原本有些凹陷的脸颊却渐渐长了些肉,使其看起来,多了一丝少年人应有的生机。

顾祺没有血色的薄唇轻抿,嘴角勾勒出一道上扬的弧线,温润的眼神随着笑意微微弯起,“多承妹妹记挂,已经好了许多。”

“胡大叔、胡二叔。”顾祺拱手行了个晚辈礼。

“……不,不敢当。”胡长林连忙紧张的回礼,世家大户的少爷给他们行礼,当真是担当不起呀。

胡长贵更是诚惶诚恐,连连躬身回礼。

虽然胡家兄弟都见过顾祺,可,潜意识里低人一等的尊卑观念还是深远的影响着他们。

一番见礼,众人落座,刘平扶着顾祺坐好,便垂手站在了他身后。

珍珠瞧着胡长林胡长贵都只坐了半边凳子,腰背挺得笔直,两人要多拘谨有多拘谨,反倒是小辈的平顺平安自在些,只一脸好奇的偷瞄着一身清贵的顾祺。

翠珠则安安静静的待着,只是袖子下的两只小手不时绞动,道出了她心中的紧张不安,毕竟,翠珠十三岁了,对很多事情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个年龄在这时代,已经算是大姑娘了。

似乎是看出他们都拘谨,顾祺微微一笑温和的说道:“上次去望林村拜访,承蒙款待,还没来的急道声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