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酒仙(69)

作者: 黑麦 阅读记录

而后天启大帝刚刚登基便下令屠城,此举虽然被视为君启帝国一次杰出的反抗行动。然而依然屹立的酆都残骸却无时无刻不在昭示着天启大帝的残暴无知。

甚至连帝国名称就是仅仅在前朝“君启帝国”中加个“大”字。

其蒙昧亦可见一斑。

从此天启大帝便被冠以蒙昧、落后,暴虐的名号,再脱不去。

而天启大帝却并非如此简单。

若对几十年前的帝国稍有印象的人只略一思索,便能记起,天启大帝也曾展现出杰出的政治才能。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

天启帝曾以雷霆手腕镇压前朝余孽,同时改革旧制以安定民心,双管齐下,稳定动乱的速度在整个历史上也是首屈一指。

然而,广为流传的纪事年表中对此事均以“武力镇压”一词寥寥带过,仅能在少数野史中窥见蛛丝马迹。

至于原因为何,便在于后话——天启大帝备受史官口诛笔伐的另一缘由。

天启大帝的昏聩大致始于冯氏的得志。

许是因为蛮族女子大多粗犷健壮,比不得中原女儿的娇俏多情,是以身为其中佼佼者的越贵妃冯氏便早早入了这蛮族汉子的眼。

冯氏是个攻于心计的。天启大帝这般百炼钢也能在她手里化作绕指柔。

日日曼舞,夜夜承欢。

如此风流韵事,甚至被编入话本广为流传。

天启大帝为冯氏之才情侧目,便是三千宠爱集其一身,恨良宵苦短,去日苦多。

从此君王不早朝——这是显而易见的。

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又有俗话讲,池里无鱼,虾公为主;山中无虎,猴子为王。

天启大帝下了场,“虾公”“猴子”就热闹起来了。

先是暖玉温香的越贵妃,后有阴柔毒辣的秦厂公。这两人的粉墨登场,不管是谁都不服气。

比起女人和太监,皇帝还不如由先前那蛮子做,更不如……自己当!

这天下,似乎更乱了。

夺权这事便是你方唱罢,我方登场。流水般的是乌合之众,屹立不倒的是贵妃厂公。

所有人都把那两位当作最棘手的目标,却都忽略了,御座上的从来都不是他二人。

没有人把第一轮就败下阵的天启大帝当回事,他早就淡出了众人的视野。

即便是花容时暮和佘月在花九戚的暗示下,第一时间略过脑海的想法也只有这些。

然而这只是表象。

佘月也意识到——天启大帝这人,世人皆谓他昏庸,可到头来,真真儿见过他的人又有几个?这人竟是借着耽于美色的名号,连面都未曾露过。

天启大帝的策略称不上复杂,却着实巧妙。以至于从未有人能看破那层虚伪的表象,看出——天启大帝在下一盘大棋。

“没有人敢轻易下令屠城,”花九戚这么说,“要做出这般不韪之事,心性手腕一个都少不了。”

“自酆都起,他的算计就开始了……”

抛却世人的眼光不谈,从天启大帝的角度说,屠城一事可谓是一举三得。

其一在收买人心。

外敌犯上作乱,君启帝国的人都憋着一口气,那时还不过是个部落首领的乌颜朱领着一帮子身强体壮的野蛮汉子也大张旗鼓的打上酆都,甚至抢了原国君禁卫的甲胄,伪装成装备精良的军队,到让人以为真是皇帝大显神威。最后乌颜朱“大意”暴露身份,一口气洗刷了中原人对蛮人一贯的偏见,登上帝位成了天启大帝。

其二在于伪装。

享受了两日“当世明君”的称号,乌颜朱就利用此事将那称号变成了“无能”与“暴虐”。百姓为推选了错误的人后悔不迭,一部分王公权臣却窃喜不已,以为上位的是个傀儡皇帝。同时,乌颜朱动用自己的势力将屠城一事的痕迹一一删去,转而改为“武力镇压”。如此一来,未深究其原因的江湖人士便都认为乌颜朱不过是个空有武力的野蛮人,从未将其放在眼里。

最后一点,便在于震慑。

天启大帝站在酆都败落的城门前,一侧是饱含尸臭气息的大火,一侧是装备精良的黑甲军队。

再野蛮的人也未见过这番景象。黑甲军骇地手脚发软。再不敢对仍旧面色如常的乌颜朱升起丝毫反叛之心。

乌颜朱操办了一场大戏,这出戏让他成了天启大帝。

天启大帝有了忠心耿耿的军队,又躲在众人的视野之外。

天启大帝一面在陆上搅风搅雨,好为自己的大计创造机会;一面又小心翼翼的掌控混乱的程度,以免境况过于艰难,一不小心他就变成了亡国之君。

这便是所谓敌明我暗。

借着温柔乡的名号,天启大帝藏身于黑与白的交界之地,不动声色,冷眼旁观。

冯家、西厂,甚至整个帝国,不过是他乌颜朱手中的玩物罢了。

第59章 僭越

“冯化成的死,到底是他操之过急了。”

“或许他以为终于熬出了头,想先一步铩铩越贵妃的威风,还自以为天衣无缝。”

花九戚以这句话作结,便没再说话。

该说的都说尽了,他能想到的,这屋子里的人也都能想到。

听花九戚说完,花容倒是同时记起一件事,想起来秦瑾那人……

若说起秦瑾,花容第一时间能想起的无非是那“矛盾”二字。

事实上秦瑾就是那么个人。

地下赌场那次对峙,花容总觉得有一丝诡异的感觉萦绕着他,他本以为是秦瑾本身的“矛盾”所伴随的错觉,却又觉得不太对劲。

那份困惑直到刚才都还如影随形,现在花容终于想通了。

一直困扰着他的,是秦瑾的衣服——

青织的蟒袍威风凛凛,倒是摆足了秦瑾“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架子。

不说别人,西厂厂公绝对是担得起这般尊贵地位的。

可论及其上仅有那么个所谓的昏聩皇帝,想来,“一人之下”不过是名存实亡。

那么,秦瑾为何不直接穿上明黄的龙袍,登上那九龙盘绕的宝座?

凭他西厂的势力,有几个人敢跳出来反对呢?

即便是慑于越贵妃一派,也不至于“本分”到如此地步——那越贵妃的宫装不还特意绣了“龙凤呈祥”的纹案吗?

现在想来,秦瑾身上是蟒而非龙,与其说是惺惺作态,不如说是天启大帝强势的不着痕迹——让出格如秦瑾那样的人都下意识地不敢僭越。

花容又想到秦瑾之前那封信里的含糊其辞,深究其因的话,恐怕所有的事都是天启大帝的手笔,秦瑾不过是天启大帝扯来的挡箭牌。而秦瑾,也早就意识到了。

秦瑾或许正是被某种玄而又玄的直觉拯救了罢。而志得意满的冯氏,便以她弟弟为代价,经受了来自蛰伏许久的天启大帝的报复。

花容与时暮对视一眼,眼底尽是了然,看来是想到一处去了。

两人点点头,又一齐看向花九戚,问道:“需要我们做什么?”

“我要你们去联系罗家。”

若说罗家,那可是极显赫的官宦世家,祖祖辈辈行的都是忠君爱国之事。

不管是谁登基,也不论哪朝哪代,罗家人眼里有的,仅是御座上那个人。

也正是因为罗家这份可称为盲目的忠诚,使之深得帝王信任,即便罗家人再如何耿直不知变通,树敌万千,仍旧是青云直上。

不说过往,就现在罗家的当家罗启华也是当朝宰相。甚至是在天元大陆这般重武轻文的地方,他的地位比之秦瑾也仅在伯仲之间。

罗家既然能走到这个地位,手中所掌握的肯定不仅是所谓的治国方略,孔孟之道,以尽辅佐之职。

若真要罗家人去一家家的讲授伦理纲常,恐怕被拒之门外都算轻的——这种时候军权才是话语权。

正如冯家有私兵,秦瑾有西厂,罗家虽仍旧引而不发,营造出一种冯秦分庭抗礼的错觉。谁都不会忘记,罗家有的,可是正经上过战场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