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金夫玉媳(卷一~卷四)(73)

作者: 荞楚 阅读记录

良善当然好,但良善管不了下人,压不住妾室。要是郑氏嫁的是一般小门小户里,夫家纳不起妾,丈夫又和善温柔,娶了郑氏那绝对能过的很不错。结果郑氏嫁到顾家这种商户,前头两个妾室是丫头抬的,卖身契在手,倒不敢造反,现在遇上一个平民出身的梅氏,蹬鼻子上脸,郑氏一点办法都没有。

至于男人……后院斗法要是指望男人,不如一头撞死来的快。就梅氏现在这样,顾大爷肯定是知道的,就是顾大爷自己娇惯出来的,他会管那才是怪事。

沈书君下午去的县太爷那里,第二天胡氏的案子就开堂了,江氏并不需要过去,她就是再想看胡氏的下场,做为出嫁女,娘家的事也不好露头管,只是打发张财家的过去围观。胡江这场官司,拖的时间也不短了,再加上好奇的人也多。

像胡氏这样的,虽然说少了一道手续,法律手续不全。但从实际来说,在江父和江小爷活着的时候,她都是以江家主母的身份对外行事。现在夫死子亡,她又被打回妾室,多少人都议论说,是因为江家大房要霸占二房财产的缘故。

县太爷的官司判的很快,上了公堂,所有事都要讲证据。扶正的规矩手续是怎么样的,胡氏有不有达标,几乎是一目了然。胡氏能拿出来的文书也就两样,一是江家宗族的,二是去世公婆的,缺少原配娘家的那一份。

县太爷传郑大舅上堂,郑大舅也就如实说了。当年江家扶正胡氏根本就没有知会他,郑大舅还把不知会他的原由说了,江郑两家不和,不和的原因也就在江氏的婚事,按照大珠法律,订亲跟成亲是一回事。江氏与沈书君的婚事好多年前订下来的,胡氏非要其退婚,让江氏嫁给自己的傻侄子。

一桩桩一件件说出来,围观群众也听得叹为观止,本来还觉得胡氏有几分可怜。但细听郑大舅说了,又觉得胡氏本来就是活该。县太爷听完郑大舅的证词也就直接判案了,两个时辰都没用到,官司直接了结。

胡氏本是二房妾室,十来年间以正室自居,以妾为妻本就是罪责,念其年龄大了,又给江家生儿育女。县府不追究其责任,由江家大房发落,是卖是留都由大房处置。至于二房剩下的财产该有嗣子继承。胡氏所出的庶女江月姐,由大房收养,在嗣子继承家产之前,应该先把江月姐的嫁妆划出来。

张财家的围观完毕,回去给江氏覆命,又道:「江大老爷悄悄让我问奶奶,胡氏要如何料理?」胡氏跟江氏有大仇,现在官司判下来了,江大老爷就想在江氏这里买个好,这个侄女有本事,这官司判的真利落。

「原本大太太不是想发卖吗,那就发卖吧,银子给的少就算了。那样一个老婆子,谁还会出高价钱。」江氏说着,想想又补充道:「卖的远些就是了。」

「是。」张财家的应了一声,又问:「那月姐的婚事?」这也是江大老爷要问的,上回江氏就含沙射影的说了一些话,江大老爷也不敢不问江氏的意见。

江氏笑了起来,有几分叹息的对张财家的道:「我只是劝大伯一家收敛一点,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一个庶女而己,怎么不能打发了,非得把自己几辈子老脸都丢光了,很好看吗?」

「奶奶说的是。」张财家的点头应着。

「既然大伯让你问我,那你就再跑一趟回个话。」江氏说着,又道:「就把我的原话转给大太太,大太太是个明白人,她知道要怎么办。」

「是。」张财家的应了一声,也没敢耽搁,连忙去了。

把刘成和来喜打发去了京城,沈书娴订亲的份礼也全部送了出去,道喜的人也就上门了。沈大姑奶奶是头一个来的,说了一车的吉祥话,又对江氏道:「妹妹是不知道,我家那个兄长是越来越不像样了,把仅剩下的那一半祖宅也卖了,现在一家人租了处三进的宅院居住。」

「是吗?」江氏家中事务都忙不完,并不知沈家大房的事。

沈大姑奶奶道:「可不是,说是最近贩生丝生意做亏了,为了填补亏空才卖的。但这话谁信啊,这些年来大房都是在吃老本,店铺门朝哪只怕我那大哥都不知道。」

江氏听得淡然笑着,道:「理会这些做什么,大爷己经看好的地方,打算兴建自家的祠堂。另寻了个秀才,专门写族谱,从此之后,虽然同姓沈,却算是另外一支。」分开单过也就把沈家这些极品亲戚们全部甩开了,岂不是更自在。

沈大姑奶奶听得慌张起来,道:「妹妹可别这么说,都是骨肉至亲,真要如此做了,岂不是惹外人笑话。」她现在就是靠着沈书君,方家族里才不至于欺负她。

「姑奶奶也看到了,大房那样行事,现在连祖宅都卖了,仍居族长之位。现在好歹还租的起房子,要是以后租都租不起了,跑到门上来。他己然占了长兄的名份,又是族长,吵闹起来,若是让三房供养,这样的大伯子,我们家可是供养不起的。」江氏说着,又道:「姑奶奶也该留心些,虽然说出嫁的女儿,但到底是亲兄妹,沈大爷日后要是登门去借钱渡日,姑奶奶难道好不给他。」

沈大姑奶奶脸色顿时变了,只是讲情份,沈大姑奶奶还会动动嘴说说,但说到钱,那就是她的命根子。当日为了跟方家大房争家产,不得己送给江氏一部分,现在还觉得心头滴血。她一个妇道人家,又不会赚钱的营生,手里的钱是花一个少一个。

沈大爷败家的本事她是知道的,现在己经连祖宅都卖了,指望着他再立起来,真比井中劳月还要难。借了也就没有了,还是还不起的,难道她还能因为这点银子把沈大爷告了。最好的就是压根不借,也就不存在还不还的问题了。

正说话,丫头进来传话道:「舅太太来了……」

沈大姑奶奶听说也忙站起身来,道:「我就不打扰妹妹了。」

江氏起身送沈大姑奶奶,更重要的是迎郑太太太。江氏又命丫头去叫沈书娴过来,沈大姑奶奶过来不用叫沈书娴,现在郑太太来道喜,沈书娴过来好一点。

沈大姑奶奶上车走了,江氏迎着郑太太进了正房,沈书娴也己经过来。见礼坐下,郑太太就笑着对沈书娴道:「姑娘大喜,得了这门好亲事。」

虽然郑克得知此事之后,心里烦闷了几天,但让郑太太说,也没什么不好。沈书君如何能看上郑克,现在沈书娴订了人家,也就绝了郑克的心思。郑克年龄也不小了,绝了心思之后,也好再寻一门人家。

沈书娴听得只是笑,道:「家中也没摆酒设宴,倒是劳烦舅太太跑了一趟。」

「我本来只是听夏婆子说,本来不信的,后来收到份礼才知道是真的。」郑太太欢喜的说着,又道:「海口卫家,虽然离的远了些,却是家大业大,正配姑娘合适。不知道什么时候发嫁?」一般来说订亲之后总要等上一年,然后这中间慢慢商议婚期,但两家离的如此远,有时候肯定在订亲之初就要说好。

江氏笑着道:「还没说好呢,大爷的意思想留姑娘两年。」不过卫连舟的年龄也不小,一年后再嫁也很合适。

「哥哥疼妹妹也有的,姑娘年龄不大,留两年也好,跟你做个伴。」郑太太笑着说着,却不自觉得的叹了口气,主要是想到了自家女儿郑氏,在家的时候那样父母娇养,出嫁之后却是……女儿家晚些出嫁也是好的。

江氏看出郑太太脸上的愁云,必然是为了郑氏,但此事……她也无能为力。只得差开话题,道:「当日我与江家大房约好,要把亡母的嫁妆退回郑家,可退了吗?」像这种事情肯定要偷偷摸摸的干,只能问当事人到底办完了吗。

郑太太叹气道:「前日江家大老爷倒是来家里一趟,说了这事。我和你大舅商议,本来觉得不太妥当,嗣子是认在姑奶奶名下,嫁妆也该留给嗣子。后来还是你弟弟说……江大老爷说这两日清点东西,过几日就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