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金夫玉媳(卷一~卷四)(69)

作者: 荞楚 阅读记录

沈书娴当即笑着道:「我知道哥哥要说什么,就不劳管事再说一遍。」

管事倒是愣了一下,卫连舟也看向沈书娴。沈书娴笑着道:「哥哥必是说与卫大哥这门亲事甚好。」沈书君会这么说一点都不奇怪,看看他自己干的事都能知道,沈书君若遇此事,只怕会跟卫连舟一样反应。

管事点头道:「沈大爷是如此说的。」但没想到沈书娴会自己说出来,闺中女儿嘛,好歹也得娇羞一点。

卫连舟听得笑了起来,给身边小厮使了个眼色,小厮会意,立即拿了一锭银子给管事的。道:「劳你转告沈兄,我己经知晓,明早再过来与沈兄辞行。」

「是。」管事接过银子,笑着答应着。

管事的传完话走了,卫连舟也骑马走了,沈书娴转身回屋,心情十分舒爽。本来她还对嫁与卫连舟之事相当犹豫,听了这么一番故事后,她倒是不犹豫了。她本身就赞同卫连舟的行为,自然不觉得卫连舟行事有哪里不妥。

就是单纯从婚姻角度说,这门亲事也不错。在古代被逐出宗族是天大的事,沈书娴觉得无所谓,被逐出宗族也就意味着少了一大堆杂七杂八的亲戚。按照宅斗必然规律,亲戚必属极品,其实就是按照机率来说,亲戚多了,遇上极品亲戚的可能性就高。

现在多好,卫连舟直系亲属一个都没有,婆婆己经去世,公爹……贬书都写了,也就不是爹了。唯一一个大姑子,嫁在京城了,卫连舟十年没回过京,以后回去的时候想必也十分有限。就是卫大伯,卫氏宗族,卫连舟都是出族的人,当不当成亲戚全部随心意。至于卫连舟的母族,应该一直都有联络,不过外公家人跟同姓宗族是两回事,应对起来容易的多。

等她嫁过去,她就是家中最大的一个,经此变故,卫连舟肯定不会纳妾,只是夫妻两个,就是现在感情少,但就两个人,中间没夹一个,肯定能培养的起来。卫连舟要是穷,她可能还要跟着受苦,现在卫连舟生意做的十分大,家业是沈家的十倍不止,等她嫁过去,穿金戴银,丫头围绕是必须的。这就是传说中的极品男,有车有房,父母双亡。

卫连舟做的又是海运生意,危险性是有,但女子不管是嫁人前还是嫁人后,就是跟丈夫关系再好,生活也是围绕着后院转转。现在卫连舟做海运生意,也许她也有机会,离国门到外头世界看看。

做为一个现代自由女穿到古代这种苦逼地方来,不用后宅里跟嫡母,庶母斗,也不用跟嫡姐庶妹争丈夫,己经是上辈子烧高香。现在又如天上掉下来一般,遇到这么一门好亲事,她己经十分知足。

沈书君是天亮时回来的,沈书娴正吃着早饭,就见沈书君春风满面,一副刚从妓/院回来的模样进屋里。沈书娴至少愣神了三秒钟,倒旁边吴婆子道:「大爷回来了,让小二上早点吗?」

「不用准备,在柴府吃过了。」沈书君说着,又道:「你们先吃,我去看看箱笼收拾的如何了。」

行装己经打点好,现在只是麻烦小二帮忙把箱笼抬到马车上,然后运到岸边,马车也是客栈派的。至于回淮阳坐的船,漕帮己经给提前雇好。

箱笼全部抬上车,坐人的马车也准备好,沈书君正想跟着小二去结帐。就见卫连舟骑马来了,此时两人相见更显得亲密,沈书君笑着叫道:「妹夫,来的好早。」

「兄长。」卫连舟拱手又道:「东西可收拾妥当?」

「收拾好了。」沈书君笑着说着,又道:「你要是早说因为家中这些事情,我们两家婚事早就订下来了。」

卫连舟听得有几分叹,拱手道:「承蒙兄长与小妹不弃。」

「切勿这么说,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些尘年往事,都不要再提起。不过我就这么一个妹妹,肯定要好好备嫁。」沈书君笑着说着。

卫连舟年龄不小了,但沈书娴今年才十五,订亲之后,备嫁最少得一年。成亲之后又得随着卫连舟去海口,一年半载也未必能见到一回。以沈书君的意思想多留沈书娴一年,十七岁出嫁也很合适。

「一切听兄长的。」卫连舟说着,又道:「当日订亲……现在想想只觉得太匆忙了,不知兄长……」他是没啥亲友了,写下婚书,下了聘礼就算订亲了,但沈家可是有亲友的,这样的订亲会不会显得太简慢了些。要是沈书君愿意,他愿跟沈书君往淮阳一趟,婚书肯定不能再写二回,但可以重新摆酒。

沈书君明白卫连舟的意思,却是道:「当日梁太太己经摆了酒席,更何况你离开海口日久,也该回去看看。我沈家虽然也有几门亲戚,但……不请也罢,况且只是订婚,等到成亲之时再大摆宴席不迟。」

要是一般性的摆摆酒,沈大爷肯定要笑话,要是大摆宴席,花的时间又太多。卫连舟那边的事务堆积的估计不少,他家的事也不少。不如订亲简单一点,到成亲的时候再大办一场,倒也两相方便。

「听兄长安排。」卫连舟说着。

两人客栈门口说着话,沈书娴己经吃完饭带着丫头们出来,看到卫连舟也来了,便笑着道:「卫大哥,早。」

「小妹,早。」卫连舟笑着道。

沈书君看箱笼己经抬好,便道:「我去掌柜那里把帐结了。」

沈书君叫上小二去结帐,门口也就剩下沈书娴和卫连舟两个,彼此互看一眼,瞬时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卫连舟并不是很善于言辞那种,沈书娴就是有心想跟卫连舟培养一下感情,古代女子又要求矜持,像她这样的己经算是女子里头豪迈的了,再豪迈一点,卫连舟能不能受的了先不说,吴婆子估计都要说教了。

「从青阳到淮阳水路两天,小妹路上要辛苦了。」卫连舟首先开口,又道:「此去一别,虽然不得相见,幸得现在驿站方便。」

沈书娴明白卫连舟话里的意思,笑着道:「我成日在家中无事,必会常写信,卫大哥可别嫌我烦。」还可以做点手工之类的,在大户人家这种行为能被拍死,商户人家就能得到鼓励。

「怎么会,只是有时候我会跟船出海,未必能及时回复。」卫连舟说着。

「海上多凶险,卫大哥也要路保重。」沈书娴说着。

闲话几句,沈书君结帐出来,卫连舟便拱手告辞。他这趟出来就带了一个小厮,此时小厮己经在岸边等着,沈家也要动身走,不能在店门口一直续话下去。都是行商的人,相见并不算难,再不行还有书信。

卫连舟上马走了,丫头也扶着沈书娴上车,下了车马上船。沈书娴此时心情与初来青阳时大不相同,来的时候是逃难来的,前途十分茫然。只是几天时间,所有的问题解决,她还订了那么一门好亲事,看沈书君的心情就能知道,只差船头高歌了。

虽然心情轻松,沈书君路上却是没有休息,吃住皆在船上,一路直奔淮阳。这趟出来江氏也跟着提心掉胆,现在事情圆满解决,他想早点回去好让江氏放心。两日水路,下了船,早有小厮早早回家报信。

没一会管事带了车驾过来接,本要先请安,沈书君却是摆摆手,只让小厮们快些把箱笼家伙抬进上车。去青阳的时候,堆满车的箱笼,此时却只有几个,都是沈书君和沈书娴的衣物,还是一箱是带给江氏的东西。

江氏带着林姨娘及家中丫头媳妇出门相迎,看沈书君和沈书娴都是一脸欢喜,又听传话小厮说了与卫家结亲之事,虽然不知细节,但估摸着危机己过,心也跟着放了下来。

「家中事务有劳奶奶了。」沈书君上前拱手说着,他带着沈书娴几乎算是逃到青阳的,留下江氏一个人看家,跟着提心跳胆,实在太难为江氏。

江氏笑着道:「大爷说的哪里话,本是我份内的事。大爷与姑娘一路辛苦,先让姑娘回屋歇着吧。」沈书娴脸上是满脸笑,但看的出来这一路上走来也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