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金夫玉媳(卷一~卷四)(159)

作者: 荞楚 阅读记录

沈书娴只是点点头,主子们都不在,家里吴婆子最大的。下人又都是新买来的,能兴起什么风浪来,便道:「有妈妈在,没什么不放心的。」

春分看到沈书娴的疲惫,便道:「姑娘还是歇歇吧,大爷才回来,事情肯定多,晚上不知道会不会有宴席。」接风洗尘什么的,要是高门大户里沈书娴也许不用作陪,现在卫连舟做生意开会都把沈书娴带上,更何况是洗尘酒——

转眼间进入十月半,天气开始转冷,据丫头们说海口的冬天并不算冷。该做工的做工,该出海的出海,冷也就冷那么几天,海口的居民很多人连雪花长什么样都不知道。话是如此说,冬衣却是不能少的。

这回裁新衣不止是主子的,下人们的也有,同时沈书娴说了,只要在卫家做工的,每季都有两身新衣。上班要发工作服,老板给的福利好,员工才能更卖力。

几箱冬衣抬进卫家门,好消息也跟着来了,卫策带着裴霜来了。当然不是自身来的,带着官职来的。具体的官职全称沈书娴也记不住,简单来说就是海口驻军将领的副职,虽然是副职,但看看人家的后台背景,真拿他当副职看才是真傻子。

沈书娴没急着去船行见他们,只是让下人们收拾席面,卫策有官职估摸着不会住下来。但既然上门来了,怎么着也得吃顿饭。

果然到了中午时分,卫连舟引着卫策和裴霜进门,宁寒飞和趣清作陪。沈书娴张罗着众人坐下,不由得偷偷打量卫策,京中一别也不过月余,卫策的气质已从忧郁变成成熟。脸还是那张脸,声音更没有变,但行动举止,神色中带出来的感觉,似乎都在他说,他放纵随意的少年时代已经过去。

回想当年卫策在淮阳街市上追马,以及后来的出手豪爽;更能在青阳街上当街斩杀海盗,满不在乎的甩手走人。理智的说这都是不成熟的表现,现在卫策整个人都成熟了,稳重了,开始承担起身上的责任,沈书娴突然觉得还是当年的卫策可爱些。

卫连舟和裴霜设局算计了卫大爷,卫策未必不知道,但他依然跟卫连舟,裴霜交好,更理所当然的当这个世子。想想当年卫策对跟他曾经订过亲的绍晚词都没有不管不问,私下里还是给沈家赎身钱,心肠能柔软此至,这回却是被父兄硬逼到这份上。

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吗?沈书娴心中感叹,说起来卫家这一辈的儿子们都不错。卫连舟自是不必说,就是变态的卫简都是高智商,生生毁在一个渣爹手上。大房中卫大爷是个渣,但卫策又是难得的人才,结果……

「就是一小股浪人跑到海上兴风作浪,现在朝廷派兵出战,态度强硬,他们敢怎么样。」趣清笑着说,他虽然也跟着出过海,到底是趣人,能和平解决最好了。

宁寒飞也道:「自从朝廷派了军船出海,他们退的更快。」

本以为会有场大仗可打,没想到这股浪人集团萎的这么快。其实萎的快是正常的,海盗杀人越货更多的是为了抢钱。很多商船看到海盗就先软了,再加上海盗的一般政策就是留下钱财可保性命,所以商户就不抵抗了,直接把船货留下,保命要紧。

这股浪人也是打的这个主意,没想到大珠的商户如此狠,没实力的不出船了。出船的都是是几大海商联合一起走,人多船多,遇上海盗就是拼得人亡船破也要抵抗到底。这么一折腾,海盗也有点怕,他们是求财的,并不是跟大珠有什么血海深仇。

海域如此宽阔,这里不行我就换别处,就是老大不想换地方。跟着的手下看到如此伤亡也会有点怕,海中岛屿如此之多,海盗团体也不是这一个,这里不好了,我就到其他地方混口饭吃,投的人少,损失又大,再加上几次出海都没有收获,不萎才怪。

 卫连舟却是突然问:「扶桑的形势怎么样?」

宁寒飞一脸莫名,趣清却是迅速道:「探子说扶桑内乱越演越烈,几大藩邦各自为政,皇室已经失去了全局掌控能力。」

卫策一直旁听,此时却是插言道:「扶桑并不是大珠的附属国,倒是一直仰慕天朝大国,前朝时还有不少扶桑人过来学习。」

大珠国力强盛,从来都是都是周边地区的老大,扶桑相比之下就是小国。虽然小国,有时候也会常往大珠上贡,但并不属于附属国。扶桑有皇室,皇位传递是有自家决定的。并不像其他附属国那样,最大的那个只能称王,还必须有大珠江封之后才正式有效。

一直以来扶桑跟大珠的关系都不错,扶桑虽然不像附属国那样。但态度一直很虔诚,愿意认大珠为老大哥,大珠也不会没事打他。现在突然间扶桑内乱,皇室失去对国家的控制力,这就很难说了。

卫连舟道:「你一直在京城可能并不知道,扶桑对外贸易需求量非常大。」

扶桑的手工业几乎没有发展,在对外贸易中与扶桑人做生意是最好赚钱的,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在扶桑收铜拉回国内由手艺人加工,不管做成什么,再拉到扶桑去,就能赚许多倍。汇丰船行中,有好几艘船,就是专门跑扶桑单线的。大珠与扶桑离的并不远,两国交好,国力强盛,海盗就少。只要顺风顺水,不遇上天灾,一趟下来十几倍的利润肯定有。

裴霜不懂政治,此时却是插嘴道:「要是国家安定,一切都有章法,双方贸易正常肯定不会有问题。真要是内乱起来,这么大的需求量,只怕是……」抢可比买更省钱,既然扶桑国内己经没有法度,有的是亡命之徒出世。

「我担心他们会偷袭沿海城市。」卫连舟说着,大珠虽然只开放了五个港口,但海岸线很长,沿海城市很多。偷偷上了岸,抢了一笔就跑,想抓人都不容易。

卫策看向卫连舟问:「那依三哥之意?」

「通知沿海驻军以及沿海地区的州府衙门,水路并举,提前布防。」卫连舟叹气说着,城市就在那里摆着,谁也不可能搬的走。海盗会什么时候来,谁也不知道,能做的就是先防。

卫策想想又问:「防患于未然是很应该,不过三哥,你常跑海路,离大珠国境最近的海盗团体是哪一个?」

以前大珠与扶桑的关系好,贸易往来十分正常,有海盗来犯,就是不能齐心斩杀,扶桑也不会去坑大珠。现在扶桑出事了,扶桑的浪人看大珠的骨头太难啃,很有可能联合海上强势海盗团体。扶桑离大珠很近,以扶桑为聚点,有了落脚点能及时补给,这样的联合之后,也就越发的难收拾。

「问的好。」卫连舟笑着称赞,卫策的反应果然够快。又道:「离大珠最近也是最难缠的海盗就是元五峰,据说他父亲曾经是大珠官员,获罪抄家,当时他年龄小,只是流放并没有杀头。至于后来怎么成了海盗,估摸着也是跟身世有关系。」

全家获罪,因为年龄小留了性命,但按规矩应该是没入奴籍,子子孙孙为奴,连海商都当不了。倒是当了海盗,没人会管他的出身。

「既然其父是官员,获罪抄家,刑部就该有挡案。」卫策说着,又道:「一会我就修书给谢潜,让他帮忙调阅京中资料。」

几十年前的资料估摸着比较难查,元五峰未必是真名,年龄也搞不清楚。但要是能找到了,查出他还有亲人在大珠,剿杀之类的先不说,打好亲情牌,不让浪人有机会与他合作。

卫连舟笑道:「我也有此意。」元五峰虽然一直当海盗,但并没有打到大珠来,要是有机会成为朋友,至少能暂时少个敌人——

卫策到了海口之后,卫连舟就更忙了,沈书娴有时候晚上都看不到他的人。不是在商户开会,就是跑到军营跟海军们套近乎,他本来就跟海口的驻军关系好,现在要人家卖命出征了,更该好好拉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