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回到过去那个年代(56)

作者: 橙子加芒果 阅读记录

余西的爸妈余杭和谢红军他俩报考先是她爷要求的,自己不想去,可又想着万一,于是正值大好年华的他们有了次难得的经验。

附近村落亦如。

余西的熟人中,还有她妈大哥即她舅谢将军报了名,此时他年近三十,还没结婚,他爹娘继替小姑谢小花婚事捉急后,在谢小花结婚后接棒又替他急上。万幸,随后的老二谢陆军到是在70年,他20岁的时候娶了媳妇,这会孩子都有3个了。小儿子谢参军也有20岁了,读书不成,不过人家也跟着报了考。

还有一个大龄考生很出乎意料,他今年37、38岁了,曾经几度参加高考失败,最终因受不住打击一度精神失常,是在他哥的精心照顾下才好的,他清醒过来那年是67年,如今10年过去,他又报考了。

一开始他哥气得半死,不过只听了他一句话就准了行,“哥,最后一次,我保证。如果我这次还没考上,我一定听你和大嫂的话积极相对象。”是的,如此大龄,还是未婚。

大龄未婚男青年他叫高明二,他哥和大嫂是高明一和谢小花。曾经他哥也是大龄未婚青年。起先是因为他们从小失咕,作为大哥的他自动担起照顾弟妹养家的重任,一开始他们都还小。等后来他弟结婚了,他妹去部队了,还有他这个高考失利地又在奋斗的他需要供养。他哥好不容易谈了个对象,就差结婚,他再次高考失利回来,人还不清醒了,人家姑娘一看这那行,立索地退了婚,怕怕屁股走了。

3年过去,他依旧还没醒过来,彼时大哥跟大嫂相遇了,他们曾经也见过,到是在此时熟识的,两大龄男女,他们结婚了。大哥大嫂结婚前都做好了照顾他的准备,他却在他们结婚的当晚清醒了。喜极而泣,兄弟俩抱头痛哭。

高明二开始了再一次的高考之路。也是因为高明二的报考,到是引起了某些大龄已婚同志内心对高考的渴望,也跟着报了考,诸如35岁的余解放。

余东南西北中再次目送爸妈一头扎进茫茫夜色中,他们去学校上高考辅导课,谢小花任教的。本来一开始还是个小班子,谢小花辅导余杭和谢红军,也辅导谢将军和高明二,还辅导余超美和余越苏,亲情赞助。友情赞助的就是辅导下隔壁知青院的某些知青,诸如刘子期,王明和林森。可附近还有村落,他们也有人要参加高考,谢小花却是十里八乡建国这么多年来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大学生,然后补习地队伍壮大。

支书看这又是个事,干脆给参加高考的在学校划了两间教室组织他们集体学习。学生不少,老师只谢小花一个,不过谢小花也不是时时说课不停。她一一看过这些人的底子就给人分了两个班,一个酱油班,一个实力班。

当然,谢小花告诉人家是1班和2班,两个班比赛。她也鼓励同学们互相探讨,探讨完了后把探讨的结果写给她,她会就这一块知识给他们做个系统的规整。

教室白天黑夜的不落锁,考生们在里面盛似打起了鸡血学习。

期间高明二远在首都的小妹高小小,从67年结婚伊始就被下放直到前不久才回首都,断了10年音讯又跟家里通上信的小妹给他寄来了首都市面上能买到的所有复习资料。

这套复习资料可以说经过77年参考的考生的所有人的手,他们爱不释手的同时也珍惜万分。到了这年高考,书保管地还似新书,可它里面的内容做过的学生不知几何,甚至谢小花还整合了本典型题目出来,每天在教室后面写上一小黑板让人做,隔天一早她再讲解。

11月份的时候,报名参考的人都拿到了准考证,余西托她在酱油班爸妈的福,有幸看过准考证。准考证是这样的:顶头“一九七七年大学生招生考试”,接下一行居中准考证。之后是考生信息,姓名,编号和地区,照片还有革委会的公章。

准考证一拿到手,高考更是迫在眉睫,本来这次考试从下通知到考试,就只有两个月。这一年参考的他们只差头悬梁,皮刺骨。不过,有人例外。

余西就发现她爸妈属于那种我也在圈子里,但我有范,每天打卡来准点打卡去,回去了两口子洗洗倒床就睡,偶尔睡前才会互问对方一句,今天的听懂了不?没人应答,好一会,余西听到的是两口子睡着的轻憨声。

心就是这么大。所以余西从来不对她爸妈考上大学抱有希望,不过,她爷奶不是,他们在得知儿子,儿媳没考上后还又一段时间鼓励他们再次备战。余杭,谢红军这次说什么都不同意,他们也只得作罢。

时间匆匆走过。

12月15日,全村瞩目的高考到来了。

余西爸妈跟参考的考生一起去了考场,余西看他们离去的背影,莫名觉得气势如虹。

☆、第六十一章

等待是漫长的!尤其中间还跨着新年。

77年这个年过得有点寡淡,全村人都被高考吸引去了,高考完了,他们又迫切急着知道高考结果,没放几分心思放在过年上。

77年大年三十余中周岁,余家阿奶给他蒸了碗蛋,没有蛋糕,没有生日歌,没有长寿面,甚至生日快乐都不见得有人说。

反正,余西生日当天,奶奶在饭桌上又给余西递过来一个水煮蛋,说小西又长大一岁了!余东余南余北余中四双眼睛只对她手里的水煮蛋感兴趣,余杭和谢红军互相感慨自己我们又老了一岁,至于余家阿爷,他就静静地笑着看着这一幕。

生日也就这么过了。

78年的这个新年,草草过了。

2月中旬,先是一封落款写着江湖大学的挂号信寄到了村里,信封上写着阳台市某镇前门村革委会转刘子期同志收。

支书一从邮政员那接过信,就去了知青院,待支书拿着村里的第一封大学通知书交到刘子期手上,知青院沸腾了。

离家十年的刘子期在接到手里通知书的第一时间就激动地留下了眼泪,喜极而泣。知青院的知青更是与有荣焉,一时之间他们的下巴好似又翘起来了。同时他们也期盼拿到通知书的是自己,可是他们等啊等,等到最后知青院就刘子期考上了。

从这封信开始,村里像是点燃了某种信号,参考的不凡参考本人,也有许多乡亲是一天无数次期盼看到邮政员的身影。

邮政员还是每天来,可却不是送录取通知书。又一天,邮政员骑着他的“宝马”在同一时间来了。邮递员还是如常把各地辗转回来的普通家信交给了支书,让支书在他的交接工作日志上盖章签字,还接过支书递过去的日志妥帖放包里,才从包里又拿了什么出来递给支书。支书不经意地接过,低头看了眼,似不置信,阖眼又睁开眼看着信封上的字“阳台市某镇前门村革委会转余越苏同志收”。

支书还在震撼中,围在革委会办公室的其他人此时隐约知道了什么,不外乎又是谁考上了?可他是谁呢?会不会是他本人?想到这,他们慢慢的,慢慢的也迫不及待围了过去。

赫!原来不是我,看完失落离开。

也有人看到后当场念出来“阳台市某镇前门村革委会转余越苏同志收”,还不禁又念了遍,“余越苏?”这会才想起余越苏是谁,支书家老三!也难怪支书那么不淡定。

“余越苏考上大学了”就像长了翅膀的小鸟不到半天前门村附近的村落都知道了,余越苏是附近第一个收到的大学通知书的当地人。

余西他们家也在第一时间知道了这个消息,更是全家出动上门道贺,他们家到时支书家坐满了人,真没夸张!

余西想到进屋前她爷在支书家院门外还问那些站在外面的人,“怎么站外面,不进去?”人家笑笑不说话。

这会他们家一路从院门口挤到大门口进了屋才知道,啊!原来屋里的人已经是下饺子。余西想如果不是为了看1977年的这张录取通知书她也第一时间在门口放弃不进来了,最后他们家进来的只有她爷,她爸,大哥余东,二弟余南,小弟余中和她。是的,不但他们家如此,过来的许多人都是男的,女的也有,相对有限,或是他们来了这会在外面凑热闹。

上一篇:秘密 下一篇:将你一军